赵慧 韦琨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校友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内涵,然后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接着论述了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助推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建立校友资源库、研究挖掘校友精神、构建校友文化长效机制、设立工匠爱心基金、跟踪服务校友。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友文化 工匠精神
[作者简介]赵慧(1972- ),男,江苏淮安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韦琨(1983- ),男,江苏淮安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江苏 淮安 2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互联网+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SJD710151,项目主持人:赵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4-0038-04
《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这部分内容中指出,“开展优秀毕业生等进学校活动,促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校友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加强校友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校友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内涵
1.校友文化的内涵。关于校友文化内涵的表述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认同以下表述:校友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母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价值认同、沟通交流、服务回馈等精神现象。校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友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狭义的校友单指离开校园的毕业生。本文中的校友是指狭义的校友。
从情感纽带看,校友文化的形成归根到底是源于校友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感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友文化是一种感恩文化,也是一种情感文化。校友对母校情感的深浅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受当年母校的校园环境、管理模式、学习条件、文化氛围、生活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二是母校与校友相互之间联络得多,情感就会历久弥新;反之,情感就会有所淡薄。
从校友身份看,其特殊性在于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是母校环境下熏陶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带有母校所特有的“基因”,流露出母校的文化气息;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单位人、社会人。校友的双重身份使得校友文化会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
从校友活动看,校友文化总是在校友的各种活动中得到展示和弘扬。校友活动可以由母校组织,也可以由校友发起;可以是学术上的交流、艺术上的探讨,也可以是情感上的联络、心灵的沟通;可以是母校服务校友,也可以是校友回馈母校;可以是有成就的校友帮助学弟学妹就业,也可以是母校帮助刚毕业的校友走出困境。所有的校友活动都是为了增进母校与校友之间的情感,提高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增强校友凝聚力,传承大学精神,促进母校与校友共同进步。
2.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古今中外,大凡杰出工匠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职业态度积极。杰出工匠首先具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意识,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二是追求细节完美。杰出工匠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注重产品质量。三是创新思维活跃。杰出工匠注重与时俱进,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力争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二、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注重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在校学生。”加强校友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校友对在校学生有榜样激励作用。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上容易松懈而失去奋斗目标。杰出校友之所以能够成为在校学生学习的标杆,是因为他们具有真实性、可见性、形象性和可模仿性等特征。例如,杰出校友的成功故事、感人事迹通过教师以及其他校友的传播,可以激发在校学生的斗志。
2.校友在校企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杰出校友可以在校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需要选择优秀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而单靠教师考察效率会比较低,了解范围也比较有限。如果借助校友推荐,则容易找到合适的企业,从而为培养工匠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同时,在校企合作中,实习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难以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环境,容易产生悲观对立情绪。校友可以现身说法,对实习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3.校友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成果的最好代言人。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衡量技术技能人才的标准之一是企业的欢迎度。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表明企业对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认可;毕业生就业“受冷”,表明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毕业生受欢迎指数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晴雨表”。校友的就业状况能够反映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学校所开设课程与岗位知识技能要求之间的契合度、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以及社会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满意度等。
三、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现状
1.高职院校与校友联络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不重视校友工作。母校如果需要与校友联系,基本上是通过当年的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而他们没有对毕业生进行持续跟踪,不太了解毕业生的后续就业状况和职业状态。不少高职院校没有建立校友数据库,更谈不上专人维护数据库,至于校友的工作单位变化、岗位变动、职位变迁、通信变更等信息更是无从查起。
2.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系统化不够。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友活动方面还没有成熟的运作方式,工作系统化不够。一是缺乏统筹协调部门。很少有高职院校专门设立校友联络处之类的部门,即使设立了类似部门,人员配置也就一两个人,且大多接近退休年齡。二是顶层设计不够。高职院校与校友联系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学校层面的校友活动没有形成常态化、系列化。校友举办聚会活动前,大多仅跟班主任联络,而班主任很少与校方甚至二级学院联系,并且聚会地点常常放在校外。校友回访母校大多局限于与班主任或者两三个任课教师之间开展活动,二级学院或者校方领导参与不多。三是经费不足。高职院校校友会运作需要不少费用,如平时定期联络校友、更新信息、接待和走访校友等都需要较大开支,但由于经费不足,难以有效地开展活动。
3.高职院校对校友研究不足。一是对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校友资源挖掘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对杰出校友资源的关注度、研究度、利用度明显不够,没有充分挖掘杰出校友的潜能。二是校友参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实践的很少。实际上,长期扎根企业的杰出工匠型校友,恰恰可以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推手,对母校“准工匠”的培养发挥出重要作用。
四、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助推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
1.建立校友资源库,为挖掘各领域工匠提供储备库。高职院校应建立校友资源库,特别是建立“杰出工匠型校友”资源库。校友资源库可包括校友姓名、原班级、专业、班主任、工作单位、职务、兴趣爱好、主要成就、座右铭、通讯地址、电话、QQ、微信等相关信息。校友资源库的类型有多种: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由时任班主任或者班长等班干部牵头建立,这种资源库凝聚力最强;二是以地区为单位,即以某一市或县区为单位,由同一母校的校友聚集而成,这种资源库以区域为纽带,可以跨年级,凝聚力也比较强;三是以社团为单位,即在校期间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同学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毕业后保持联系形成一个团体;四是以学生会为单位,这种资源库的好处是校友跨班级、跨专业,甚至跨院系,都曾是“同一战壕”里的学生干部,凝聚力较强;五是以专业为单位,即由当年相同或者相近专业的同学形成资源库,这种资源库的好处是群体成员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六是以公寓为单位,上学期间,同一幢公寓里住着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当年生活在一起见面机会多,比较熟悉,这种资源库相对松散;七是以年级为单位,即由当年同一年级的同学形成资源库,这种资源库人数最多,但相对松散。
以上七种类型的校友群体,有不少已经客观存在,只是缺乏校方介入。对于母校而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直接与每位校友取得联系。校友联络部门只要能牵头建立以上七种类型的资源库,或者与已经成立以上群体的牵头人取得联系,那么校友工作的开展自然就容易得多。校友资源库建立后要每半年更新一次,对校友的工作变动、通信方式变更等信息要及时维护,常变常新。
2.研究挖掘校友精神,为培养“准工匠”提供精神食粮。一是剖析和提炼杰出校友的精神特质。有比较才有区别。高职院校需常态化调研普通校友与杰出校友之间的差异,收集和观察杰出校友每天工作、学习的时间、节奏等信息,以便掌握其投入工作的强度、遇到困惑时的解决之道等,挖掘其身上所具有的优秀特质。
二是以杰出工匠型校友精神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不同专业领域的杰出工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不同领域的杰出工匠型校友,参与相应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加有关工匠精神培养的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可以聘请校友中的技能大师来母校担任实训教师。
3.构建校友文化长效机制,发挥校友工匠精神的熏陶作用。高职院校需构建校友文化长效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
一是构建校友机制文化。高职院校要想让校友发挥出重要作用,就应在校友文化建设的政策上做到人性化、经费上做到充足化、活动上做到多样化、队伍上做到稳定化。例如,出台学校与校友及其所在企业之间互利互惠的相关政策,合理利用校友资源;向办学历史悠久的名牌高校取经,学习其校友工作的成功做法。
二是构建校友环境文化。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立校友文化长廊,展示杰出校友的典型事迹;将校友优秀作品通过视频、音频或者实物的形式进行展示;邀请校友中的杰出工匠参与设计学校环境,如制作雕塑、文化墙等。还可以通过校友捐赠打造校友环境文化,在这一方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堪称典范。该学院曾经组织不同地区的校友会,开展出资母校冠名活动。校友会帮助母校建设了一个个育人场所,并分別命名为“金融林”“信息港”“明理亭”等,还建立了“惜时”“传承”“孕育”“问鼎”“竞越”等雕塑,让浓郁的励志、劝学校友文化氛围弥漫在整个校园。
三是构建校友活动文化。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校友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通过校友报告会、校友沙龙、校友参观校园、校友经验分享、校友才艺展示等各种活动让校友乐在其中,增强校友的归属感;要每年拨出一定的预算,增加校友工作的开支,让校友工作保持平稳推进。
四是构建校友精神文化。高职院校可以专门组织人员对从校友资源库中筛选出来的杰出校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采访,将一个个杰出校友的励志故事写成一篇篇有深度、有感染力的通讯报道,放在校报、广播、橱窗宣传栏、校园网、微博、微信等校园媒体平台上进行大力宣传。在高职院校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中,可以用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作为案例,从而为在校生提供明确的奋斗目标,让培养“工匠精神”的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4.设立工匠爱心基金,鼓励杰出校友为在校生提供帮助。成立“工匠爱心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广泛发动杰出校友对母校的学弟学妹进行学业上的资助,是高职院校培养更多具有杰出工匠潜质人才的理想渠道。具体管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下:一是基金会成立后,由高职院校校友联络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对外及时在学校网站和微信等相关平台上公布捐款人员的名单。校友会以各种方式呼吁有能力的校友发扬雷锋精神,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基金会捐款。二是基金会可以帮助获奖学生与相关优质企业对接,以激励在校生努力学习。
5.跟踪服务校友,为校友报答母校打好情感基础。一是工作上提供帮助。毕业不久的校友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技术难题、职业规划错误、跳槽不顺等问题,当他们寻求帮忙时,母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竭尽全力。对遇到专业问题者,母校专业教师应热情答疑解惑;对职业规划有误者,母校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发展方向;对跳槽不顺者,母校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帮助他们推荐工作以及进行培训。
二是搭建校友交流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创建《校友会刊》,并寄送给广大校友,内容包括就业指南、创业有路、职场心得、校友感悟等。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校友网站,平时定期把母校的新变化、新气象发布到网站中,让校友及时了解母校的信息。校友网站中设置互动交流栏目,方便校友对工作、学习、生活、时事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增强校友之间的感情和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陈毕晟.论文化视野下高校校友文化工作推进策略[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3]盖晓芬,王东升.创新校友工作,构建办学生态,促进学院发展——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友工作的品牌建设[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