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手机课堂”和“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8-06-11 11:17赵文喜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蓝墨云大学教学模式

赵文喜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微型化电子产品的出现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手机作为当前最普遍的通信工具不仅遍布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也开始遍布于大学课堂之中,这种现象对大学课堂教学和课堂的有序化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让学生回归课堂实现“无手机课堂”,并以手机为载体构造具有形式新颖、信息传播方便快捷的“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来辅助和引导大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无手机课堂;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118-01

隨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备品。而高校作为人群聚集地,智能手机更是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尽管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性资源,导致学生在大学课堂中对手机情有独钟,一味地做着“低头族”,对大学教学和课堂管理造成很大的冲击。目前,各大高校都开始实施“无手机课堂”,努力回归原有的教学课堂模式,但收效甚微。因此,如何探索一条课堂中以“无手机课堂”为主,课外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将其二者结合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基于此,根据自己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总结,分享在“无手机课堂”和“蓝墨云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与经验。

大学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有序的课堂秩序与良好的课堂教学是构建优良学风的前提和基础。从2017年秋季开始,长江师范学院制定了“无手机课堂”的相关管理规定,并且在学校努力下,所有教室均制作并安装了手机袋,要求学生上课之前实行“手机入袋,集中管理”的措施,并对各个班级的班委及党员宣传“无手机课堂”重要意义,鼓励学生能够管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手机综合症”。以大学物理课为例,在学期开设的第一节课中,引导和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号与手机袋号对应,在上课前三分钟将其手机放入相应的手机袋中,并告知学生手机未交按照缺勤处理,假如遇到特殊情况如忘带手机等需向教师提前说明情况,不得已任何理由违规使用手机,如在课堂发现学生使用手机需要及时提醒,并且在下课后的课堂记录簿签名时写下该生姓名,交至辅导员处让其引导和教育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查看手机袋就可以知道缺勤情况,节省了许多因课堂点名环节所浪费的时间。通过“无手机课堂”的实施,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学生到勤率明显增加,课堂秩序明显改善,课堂回答问题环节变得更加积极,通过该措施的实施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牢固。此外,在课堂提问环节,也可以通过随机选择手机袋号进行提问,减少了“以貌取人”的点名方式,使得点名环节更加公平,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在课堂以外,为了更好地与学生分享资源并解决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机建立“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对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反馈式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外通过该平台向学生上传学习资源,如课堂PPT、教案、视频、授课计划、微课等,这样学生可以进一步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课堂笔记,并对下节课学习内容进行预习[2]。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随时向教师与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在线探讨。同时也可以将下节课需要回答和思考的问题提前公布在群里,让学生独自思考,在课堂上进行直接回答,这样明显节约了课堂时间。在课外作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向所有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效率。在趣味性方面,发布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话题和物理事件在该平台上与学生分享并进行讨论,依据学生参与的活跃度和积极性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同时,在该平台上引领学生了解一些当前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分享一些伟大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以此培养他们的科学思想,汲取伟大科学家的精神,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奠定一定的基础。此外,通过“蓝墨云”可以较好地熟悉各位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并在课堂上脱离名单,直接提问学生,这样也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无手机课堂”的实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回归,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而多元化的网络式教学却是今后教学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将二者完美结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去探索和创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王宏,张虎.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探究[J].2018(7):252-253.

[2]王广钊.蓝墨云班课在课前学习中的应用[J].2018(5):104.

猜你喜欢
蓝墨云大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蓝墨云班课大数据信息挖掘的过程教学评价研究
云教学,让“教”更智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至善
信息化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