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蓓蕾
【摘要】当前,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讲,核心问题的解决已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们的关注。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该如何解决此问题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出发,探索如何有效解决学生的核心问题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数学教学
一、在知识关联处提炼核心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特点来提炼核心问题,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统领本节课的关键内容和重点内容,另一方面与本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内容之间便于比较,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潜能。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可提炼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2)小数点该怎样移动,这样移动的根据是什么?(3)小数点的移动,以谁为标准?为什么?依据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每一节课而言,我们所教的内容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但把它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看,必然是前后关联螺旋上升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准确把握知识结构和其内部关联性,并依据这些统领教学,提炼出统领本节课关键和重点的核心问题,那么学生就能合理地构建知识结构,牢固地把握知识脉络,不断提高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知识迁移处提炼核心问题
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与原来的教材比较,变化之一就是例题变少了,情境增加了,习题变活了。过去那种小步子教学、递进式推进、模仿式训练,变成了现在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举一反三。教学时,我们要突出思想方法,以不变的思想方法应对多变的实际情况,这样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新课伊始,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2)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拿出学具与附页上的圆片,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说说自己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这样,在迁移处设计核心问题,对我们教师而言,有助于改变习惯了的原有思维方式,形成一种强调方法和活动之间的内在迁移的“类方法”思维方式;就学生而言,能够给予其思维的挑战,培养学生类比式迁移的学习能力。
三、在知识难点处提炼核心问题
一节课的知识点往往地位和作用各有不同。教9币在了解知识点之后,需要对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特别是从班级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合理地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数学教学的核心問题往往都是围绕教学重难点生成的。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统一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据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这节课的核心问题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做?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教学重点是对策略的感悟和理解,难点是策略的初步应用。教学核心问题往往可确定为:××策略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一策略?运用这一策略时需要注意什么?为此,提炼出的教学核心问题才是以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前提的,也是基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提升的。
四、在认知困惑处提炼核心问题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解惑的过程,学生的疑问是教学中最值得探究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在探究中追根溯源寻找核心问题。如在教学“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一节课时,备课时我的设想是,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这些分数根据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成两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秘密,要求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并验证。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和充足的探究时间。他们有的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发现秘密可能是在分数的分母:有的把分母扩大一个整数倍后,分母变成了10、100、1000…也就是说这个数是10、100、1000…的约数:也有的可能直接将分母分解质因数,发现了分母分解出来的质因数只含有2与5……在整个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发现并理解所学知识。最后提炼出这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的分数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五、在概念的本质处提炼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可以是指针对概念的本质内涵所提的问题。对于数学概念教学而言,涉及概念本质的问题一般就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如教学“认识分数意义”一课时,其本质就是将单位“1”平均分后用来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因此,结合具体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什么拿来分,怎么分”的问题就是认识分数意义的核心问题,直指分数的本质,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的意义,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六、在知识整合中提炼核心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每节课教学的内容,都可以提出许多小的问题。为此,备课时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依据教材内容,对这些琐碎的小问题进行高度整合,从而提炼出直指关键的核心问题。如教学数学广角的“烙饼问题”一节课时,往往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烙1张饼最快要多少时间?(2)烙2张饼最快需要多少时间?(3)烙3张饼最快需要多少时间?(4)焙4张、烙5张饼呢?……(5)你有什么发现呢?
这些问题都是本课需要研究的问题,但如果这样一个个研究下去,只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并整合这些问题,提炼出一个核心问题:以3张饼为例,想一想采用怎样的方式烙饼所用的时间最少?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动交流来探究这个问题。反馈时,学生讨论的着眼点都集中到对资源的分析上,最终发现只要有资源闲置,就有节省时间的可能性,所以,要想费时最少,就要充分利用资源。这样,课堂主线变得清晰、简单明了,也减轻了外在认知负荷,学生就有了足够的空间去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自主地探究、解决问题。
好日子(下旬)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