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奔
摘 要: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内涵精神。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教学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已有一定基础,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的弊端影响是制约传统武术在中小学中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为政治、制度与人力资源因素。应加强校内外结合,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共同发展,加强与政府结合,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加强与民间拳师结合,规范传统武术教育,聘请高校毕业的传统武术专业学生为武术教师,提升传统武术教育质量。促进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武术 中小学教育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853/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a)-0178-02
1 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扩大,中国社会各方面经历全方位改革,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使得现下竞技武术得到迅猛发展。导致人们对传统武术缺乏关注,传统武术发展因此受到阻碍。传统武术的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注重传统文化及地域特色的保护,从技击上寻找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武术进行教育推广。大力培养传统武术人才,促进传统武术的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学校武术多以竞技武术套路为教学内容,传统武术被忽视。学校是拓展传统武术空间的最佳选择。传统武术要想发扬光大必须立足学校,必须从孩子抓起。使中国传统武术的伟大民族精神更好的传承发扬。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传统武术在技术动作与理论方面与现代竞技武术有着本质区别,在学校中普及传承传统武术文化是实现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学校武术发展并不乐观,其原因多种,很多学校仅是纸上谈兵,无具体实践[1]。对传统武术的发展重视不足。很多学校为迎合快节奏的社会以跆拳道课程代替传统武术课程,导致传统武术在学校的发展受阻。受西方体育文化思想影响,竞技武术迅速发展,多数开展武术课程的学校以普及竞技武术为主,误导了学生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导致传统武术不能得到广泛传播。
传统武术与我国京剧、国画及医学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国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制约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发展的因素
传统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体育运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社会开始广泛关注对传统武术的学习与保护,当前传统武术已逐渐进入中小学教育中。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精髓文化,太极拳讲究四两拨千斤的武术技能,需长期的积累方可理解达到。中小学生生活阅历不足,习武时间较短,在中小学中开展太极拳课程效果并不理想。练习拳术必须有桩功的练习,太极拳的桩功练习需有安静的状态才会有所成效。中小学生刚接触传统武术,对其精髓要领不能深入领会。练习拳术仅为摆架子,对太极拳中的捋、挤、按等不同动作要求理解不够深入。对拳术的劲、气等抽象概念更难觉悟。中小学生处于活跃的年龄段,在中小学中开展太极拳课程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必须有较强的耐性,且需长期刻苦的练习方可有所成效。
传统武术课程在中小学的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传统武术的教学并未普及到每个学生,专业武术教师资源不足,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为学生学习传统武术进行有效指导。学校开展传统武术教学管理较为混乱,缺乏完善的相关制度保证。教学内容课程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学生学习传统武术缺乏科学指导。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
传统文化具有长期性,与学校教学目标的短期性间的矛盾是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与学校教育的西方文化碰撞矛盾也是发展传统武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的主要功能即传播人类知识,学校教学将传统武术在短时间内大规模传播,是传统武术师徒传承模式不能企及的。但学校不能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传统武术中,这是学校教学的缺陷。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政策因素是影响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是导致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
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课程必须有相关的制度保障,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考核,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学习传统武术给予科学指导。高层管理者应负责保护支持地方开展传统武術教学,目前我国的拳术有129种,国家体育局提出了武术段位制,以大面积推广传统武术[2]。但文件的商讨仅为少数权利顶层设计,武术段位制并未对地方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做好保护与支持是高层管理者应认真细致思考的问题。
3 促进传统武术在中小学持续发展的策略
传统武术在中小学中开展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中小学传统武术推广发展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传统武术发展受阻。要推动传统武术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视,为传统武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校内外结合,鼓励中小学生在民间拜师,教师在武术课中带领练习,提高学生在外拜师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发展,避免中西方文化的矛盾。
政府应考虑改革教育考评制度,加入传统武术项目。合理分配传统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分数,征得家长对学生学习传统武术学习的支持。引导学生从小学习传统武术,从学校的角度督促学生练习传统武术,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缺乏健全完善的武术教材是制约传统武术在中小学有序开展的一大因素,政府应出资聚集当地传统武术拳师合编具有地方拳种特色,符合中小学生发展要求的传统武术教材,规范学校教学。
体育教师缺乏对传统武术专业技术的理论知识,民间拳师缺乏学校教学经验。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课程时,可由体育教师与民间拳师相配合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保证课程教学有序进行。将学校中各项素质较高的学生送入高校接受正规教育,毕业后召回学校作为传统武术教师,弥补体育教师与民间教师结合的教学模式弊端,更好地培养传统武术的传承者,促进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的广泛持续发展。
4 结语
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受到多方因素限制,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校教学是西方文化的传播产物,东西方文化差异是传统武术在学校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是影响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应试教育制度背景下,学校教育对传统武术的发展重视不足,对传统武术在学校发展中必需的基本人力资源、制度保障等要求不能满足,必须加强政策、人力资源及制度保障,更好地促进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 张峰.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5.
[2] 孙刚.新时期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文化使命与实践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4(12):62-64.
[3] 杨亮斌.建构主义视阈下中小学校武术课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