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敏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全民健身操简单易学,在早晨或晚间进行短暂的群体运动,也能够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是广大群众最爱的运动之一。当前,我国各地区随处可见健身操活动,很多人自觉加入其中,以达到放松和健身的目的。但是我国全民健身操的推广还没有形成规模和体系,以民间组织为主的活动方式难以促进运动的有效开展,广大百姓对其的认知度不高,无法完全理解它的含义。尤其是在农村和较为偏远的地区,健身操推广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健身操运动得到普及,充分彰显其作用和优势,我国相关人员和文化部门的领导要将健身操的推广放在重要任务上,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以便推动全民健身的积极开展,让人们充分得到鍛炼。
关键词:全民健身操 推广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a)-0167-02
早在1995年,我国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民健身运动就得到了真正的发展。由于中国举办奥运会,更是将全民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业余生活和健身运动也有了更高的关注度,从各地区广场舞的兴起就可见一斑。据调查显示,我国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全民运动就是健身操,它作为一项群体活动,更能够调动人们的参与热情,且简单易学,不分年龄、性别都可以参与其中,并达到健身的目的。近年来,全民健身操运动更是迈向了新台阶,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
1 全民健身操以及推广模式的概述
我们常说的全民健身操原名被称作“普及性健美操”,是一种广大百姓都可以参与进行的运动,后被更名为健美操运动,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该项运动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健身操成为了全民运动,起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同时,健身操的形式也变得更为多样,配以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运动强度、编排上也别具一格。
所谓推广模式则是对干预活动的规划、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注重项目获得的可及性、可行性及可持续性,以便推广应用。因此,本研究所定义的推广模式是指对全民健身操运动当前推广的可及性(受众人群)、可行性(推广内容及推广形式)、可持续性(未来发展)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总结归纳得出的解决思路和方法[1]。
2 全民健身操在我国推广与普及现状
有关全民健身操的普及与推广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在高校的推广与普及现状方面。文献资料显示,北京髙校(体育和艺术院校除外)中己开设健美操选修课的学校有45所,占总体的64.7%,开课率较高;江苏省所普通高校(非体育艺术专业高校)健美操基础教学的普及率达到近100%,普及程度非常高;安徽省高校健美操开课率为94.2%[2];河南省开设“健美操课”的高校,占总数的82.6%,开课率较高,河南省高校健美操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健美操在福建省普通高校中己确立重要位置,全省有74.8%的高校对男女生开设健美操课;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开设“健美操课”的高校占总数的80.3%,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3];内蒙古西部地区高校均开设健美操课程;《大众锻炼标准》己经成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说明了规定动作的实效性特征,便于健美操运动的开展普及。文献资料说明,目前我国全民健身操以《大众锻炼标准》为主要推广内容,在全国各大高校已基本得到普及。
有关我国全民健身操在除学校之外的社会其他领域推广情况的文献资料相对太少。查阅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显示:从年全民健身操大赛的参赛组别及参赛人数来看,只体现了“众多”,并没有较好的表现“普及”,更何况是“全民”;从参赛单位来看,全为学校而无社会群体,社会组参赛者也是由教师组成,并未形成学校、社会其他群体共同参与比赛的局面,违背了全民健身“除学校体育和军队体育之外的体育”意愿。
3 我国全民健身操现行推广模式以及有效推广的方法研究
当前,我国健身操推广还没有达到“全民”的高度,常见的推广模式和有效的推广方法只有培训模式与赛事模式两种。培训模式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导,健美操协会组织,按照固定的方式开展培训,且针对的对象多为学生和从事健身操的专业人士。赛事推广多以比赛的方式出现,它的普及度较高,百姓可以通过观看电视获取信息,但是参与度较低。比赛也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为主导,中国健美操协会主办,并设立分赛区进行选拔。参加比赛的人基本上都有关专业训练的经验,社会几乎没有参与,更谈不上全民运动。
3.1 建立全民健身操推广委员会
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健身运动,仅仅依靠大型赛事和专业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难以达到全民参与的目标。针对推广范围小,难以普及的现状,可以成立基层推广委员会,从百姓生活着手,在地方举办针对社会小团体开展的比赛,为健身操参与者提供展示的机会。有了群众基础,组织机构在慢慢形成规模和体系,让健身操运动得到政府支持,进而完善管理。
3.2 利用大众媒体做好有效宣传
媒介传播是加快推广范围,扩大影响力的最佳途径。广大媒体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将大众运用和健身活动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积极报道有关健身操的特点、优势和作用,帮助广大百姓明确国家相关规定。地方也可以设立专门的杂志期刊,将广大群众健身运动的身影报道出去,为健身操参与者提供平台。另外,社区也要发挥作用,多组织群众参与健身操运动,给他们划分场地,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3.3 聘请专业的健身操指导教练
现阶段,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很多老年人和百姓有意愿参与到健身操运动之中,发挥自己的余热,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因无人带领而无法参与其中。对此,基层机构可以组建一支专业的健身队伍,选拔有经验的教练带领百姓做健身操运动,并编排出简单的、适宜学习的动作。这样一来,人们的运动积极性就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也可以根据地区特点,统一健身操的服装,让人们形成规模,提高健身操的专业性。
4 结语
当前我国的健身操运动还没有形成热潮,距离“全民”参与还有一段距离,推广的模式也以专业培训和赛事为主,广大百姓难以参与其中。针对这样的现象,国家和地方机构都要加以重视,做好健身操运动的普及与推广,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健身运动,鼓励百姓参与其中,并形成体系和规模,以便发挥人们的余热,更好的起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颜小燕,周芳.新长三角城市群大众健身操推广的归因与策略探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3):293-298.
[2] 邱春娥.全民健身环境下大众健身操(舞)的现代化进程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8):190-191.
[3] 庄静.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功能价值与构建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全民健身视角[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