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海
摘 要:在小学开设体育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在诸多课程中,田径是最基础的,但也是最枯燥无趣的,小学生很难积极地参与到田径运动中。如今在校园中开始尝试行动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田径的基本知识、提升田径运动的能力。小学生在田径课堂上可以主动去学、乐意去学,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本文首先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应用措施,希望能给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小学田径 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a)-0138-02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行动当作教学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需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安排“任务”,以具体实际的行动给学生授课,引导其掌握各种知识[1]。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将问题以实践的方式解决,引导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后再用于实践中,实现对知识学习方式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保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2 小学田径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2.1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当前新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课堂上要更加注重学生主动锻炼意识和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扎根太深,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改革,小学田径课程还是存在结构性的问题,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很难在课外的体育课中很好地实践,这就会导致教学效率偏低。行动导向法同样也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总结,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的课程安排,提高他们对田径课程的积极性。从这一方面来看,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2.2 身体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课程的标准
在小学阶段设置的田径课程中,主要针对其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的培养,从而促进身体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过去更加注重授课,给学生灌输体育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为增强核心素养他们专门制定合理的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克服这一困难,通过实际的“任务”安排,无形中让小学生的身体不断地得到锻炼,并且可以保证小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
2.3 实现小学田径教学的基本任务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体育教育思想不同,身体素质也不一样,这就会导致在田径课程中,面对相同的课程安排,出现不同的完成情况,说明学生之间的田径能力存在差别,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一视同仁,制定相同的教学计划,这样的安排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2]。如果在田径课堂上采用行动导向法,可以使课程更加的灵活。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课程,同时引导他们在小组内展开竞争,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教学任务。
2.4 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过去无论什么课程的学习,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能做到主动地去学习,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足,进入社会之后缺少创新能力,而当前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行动导向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设置好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去解决,同时教师需要适当地指导,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又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小学生团结协作的技能。
2.5 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传统的田径课堂中,部分教师会把学生进行放羊式教学,任由学生自己去玩耍,教师与学生打交道的机会太少,师生之间缺乏了解,一旦进行课堂的教学,学生们往往不会配合教师的工作。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实施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意见,教师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这样的沟通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师的工作和教学安排,教师也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有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优化师生关系
基于当前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思想落后的现状,应着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应定期派部分教师去优秀的学校或教育研究机构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结合本校的实际,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增加主动学习的意识,当前的网络等信息渠道众多,通过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轻松地获取当前教育界优秀的教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授课时要端正教学态度,将体育课当作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当作朋友,与他们友好地相处,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3.2 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制定符合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田径课的教学过程中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模式。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找到提高的空间,对体育课程永远保持新鲜的态度。在体育课堂或课间休息时,找那些能力稍显不足的学生进行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端正他们的态度,将体育课的重要性详细地进行说明,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增强锻炼自我的意识和决心,多听取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建议,针对他们的意见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
3.3 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好奇心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路,需要时常将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为学生增强好奇心,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体育游戏中,有了充满趣味的规则吸引,学生更愿意主动去完成各项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这就无形中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督促了学生锻炼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自己独立完成游戏项目,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规则的约束下,学生也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3.4 更新教學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采用微课等多媒体的技术,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与周围其他教师的合作,将课堂作为教育革新的试验田,不遗余力地带给学生新的教学体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自制视频,也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试着模仿他们的动作,教师在一旁对动作进行一一指导。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制视频,并将有代表性或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改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过程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改编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 结语
当前在教育界对田径教学法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特别是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还不足。行动导向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行动目标,努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者角色,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1):89,125.
[2] 王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田径,2016(12):12-13.
[3] 邵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8(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