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一 窦月盈
摘 要:本研究致力于探索高水平运动员心理损伤的原因,以及心理准备活动的使用情况。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自编问卷对30名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唤醒程度和运动动机、运动焦虑之间呈现显著相关;高水平体操运动员人格维度下的对比显示,在兴奋性和社交性两个特质的表现上,运动年限较长的运动员表现显著好于运动年限较短的运动员;运动年限更长的运动员更加有自信;运动年限较短的运动员对心理准备活动的了解和应用不够。希望给经历过运动损伤或想要预防运动损伤的高水平体操运动员提供方法参考,通过加强心理技能训练,提升心理素质水平的方法,有效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状态,避免运动损伤,保护运动生涯。
关键词:损伤心理 心理因素 心理准备活动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c)-0196-05
现如今体操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随着规则的不断更新,对运动员动作难度,体能水平的重视日益增加,但这也增加了体操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发生危险或损伤的几率。曲建东指出,体操项目是运动员完成自己成套动作,比赛中不存在与对手的直接身体接触对抗,不需要因为对手变化而产生战术变化,所以其实质上是自身心理上的较量[1]。因此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心理的自我把控、唤醒水平、心理稳定性的较量才是体操运动员比赛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2]。运动员在比赛获训练中,要想发挥最佳竞技状态,必须存在适度的紧张与情绪高涨。迫于压力,处于紧张和不安,情绪过于高涨,在比赛训练中往往发挥不出真实实力;相反,缺少压力,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无力感,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同样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也就是说,理论上只有当运动员处于中间理想的放松心理状态时,才能完美发挥技术动作,取得应有的运动成绩。
吉姆莱亚在《Mentai Toughness Training For Sports》中写道:“过于用力会导致动作变形,而且速度不够,也会使疲劳过早出现。我们常常见到有压力感的运动员往往在做动作时有不必要的用力过度的现象[3]。用力过度的状态会导致身体不能协调的运动。由于有压力感时腕、肩、足、臀等局部动作僵硬,进而会造成整个肌肉动作的不协调。”本文将能帮助运动员调整心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的方法称之为心理准备活动。运动员需要在训练中主动运用放松或提高兴奋性等训练手段,进而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心理准备活动,并能随时随地的使用。可以看出,心理的放松对运动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心理准备活动可以理解成,帮助运动员找到在比赛或训练中不会过于放松,而又不是过于紧张的放松心理状态,而这也预示着运动员达到了最佳唤醒水平。
运动损伤绝不是由单一因素影响,而是众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导致的结果。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找出高水平体操运动员损伤心理致因之间的关联性。使教练员可以在比赛和训练中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进行干预。根据体操运动员的特点,我们将损伤心理致因作为重点,并结合心理准备活动因素一同研究。现今心理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是公认的,而心理损伤因素众多,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联。而现今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心理准备活动又处于什么水平。如何达到合适的唤醒水平,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的竞技状态而又能避免损伤。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主修体操的运动员中,随机选取30人(男性10名,女性2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国家级运动健将16人,国家一级14人,平均参加高水平训练的时间为10.5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使用CNKI、Web of science、ProQuest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工具,搜索关于运动损伤、心理预防、运动心理治疗、运动心理测评等文献。总结出导致运动员身体损伤的心理致因。
1.2.2 访谈法
对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进行一对一结构化访谈,内容围绕:在平时训练(比赛)中遇到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困难、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这些困难可以被何种程度地克服及通常选择的克服方法等。而后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和筛选,统计出导致高水平体操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心理致因。
1.2.3 问卷法
根据本研究所需的实践和理论设计的相关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向参与研究的运动员发送问卷“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运动情况调查问卷”30份,其回收问卷30份,其中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90%。修订后的问卷共有53道题,其中包含运动动机、赛前焦虑、唤醒状态和心理准备活动四个维度。焦虑维度的题目选自运动员状态焦虑量表(CSAI—中国常模),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顿编制,中国的祝蓓里等人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并建立了中国常模[4]。唤醒状态维度的量表选自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MASA)[5]。修订问卷的主要目的是将四个维度因素集中到一套问卷中,并使得题目倾向于体操运动的描述。
对其中表明愿意参与后续追踪研究的6名国家级运动健将发放了包含“特质运动自信心量表”及“WT运动员性格测量表”6份,回收问卷6份,且全部有效。《运动特质自信量表》(TSCI)是运动心理学界广泛运用的美国心理学家Vealey测量特质性运动自信心的測量工具。WT运动员性格量表是一种较为有效可靠的评定运动员性格的测量工具[6]。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录入、筛选,对观察和访谈得到的文字资料进行筛选、编码、登记,使用软件SPSS23.0和Excel等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将所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软件进行分析,优先采用参数检验并结和非参数检验比较差异,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取其为重点研究因素。
(1)表1结果显示,在对损伤次数、动机、焦虑、唤醒程度和心理准备活动做相关分析后发现,损伤次数和所选择的四个因素之间并无显著相关,但是唤醒程度和运动动机、运动焦虑之间呈现显著相关(P≤0.05),R分别为0.383和0.368。
(2)表2结果显示,在这八个人格特质中,通过对高运动年限和低运动年限运动员的对比来看,在兴奋性和社交性两个特质的表现上,高运动年限运动员得分明显高于低运动年限运动员的得分,差异显著(P≤0.05)。
表3结果显示,在自信心总分、特质运动任务自信心和特质运动应对自信心两个维度上,高运动年限运动员的平均得分均高于低运动年限运动员,说明自信心更强。
(3)图1结果显示,近85%的高水平运动员表示从未或者偶尔在赛前经历过心理指导;有时和经常接受心理指导的运动员仅占14%。
图2结果显示,运用呼吸法以及进行模拟训练是高水平运动员最常采用的心理准备手段。而自我分析,自我对话等几乎不被运动员所采用。
3 分析与讨论
3.1 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研究
自从对运动损伤研究的视角从生理转向心理,就不断有国内外学者提出各种对运动健康造成威胁的心理因素。由于运动方式、特点的不同,专业运动员们在所从事的项目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无法将对运动健康造成威胁的心理因素推广到专业项目中来,有必要对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群体的损伤心理因素单独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现六个特定的心理因素,是公认的造成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影响源。分别是:应激、人格、动机、焦虑、唤醒水平、注意力。为了探究哪些因素对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造成影响,对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进行了单独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和筛选后,显示四个主要因素:动机、焦虑、心理准备活动和唤醒状态。
研究结果发现损伤次数与动机、焦虑、唤醒程度和心理准备活动无显著相关,原因可能是体操运动的性质较为特殊。体操运动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复合体,融合了运动员的自我表现、力量、柔韧性、动作转换之间的敏捷、技术的无瑕疵发挥等等,这使得体操在难度、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不亚于竞技运动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舞蹈。因此损伤的发生可能出现在技术、体能、心理、表演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中,而不是只依赖于某一特定因素。
在体操运动中,唤醒程度较高时,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和运动焦虑也相对较高。根据美国学者Williamson提出的倒“U”型理论[7],当人受到激励后,人如果外表仍然很平静,但内心却充满激情,这就是完成任务的最佳状态;而当人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时,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随之而来的身心压力,却会使他完不成在正常状态下能够完成的任务。如图3所示,不论过高的唤醒水平还是过低的唤醒水平,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当运动员处于极低唤醒状态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反映慢、动作迟缓等特点,这时运动员很难正确控制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是在发生突发情况时采用合理的对策;而当运动员处在极高唤醒状态,运动员很难控制好情绪,过度兴奋、注意力过窄进而导致肢体紧张,加大了损伤的可能。由此可见,适当的运动焦虑、正当的运动动机都可能有助于运动员达到合适的唤醒水平,从而发挥最佳竞技状态,减少损伤的发生。
3.2 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运动年限的影响研究
在人格特质方面,高运动年限的运动员在社交性和兴奋性的维度上明显得分更高。这表明高运动年限的运动员与低运动年限的运动员相比,更加精神充沛,积极主动,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心理激活水平更高。并且更加乐于与人交往,喜欢同其他队员一起训练或比赛,喜欢各种聚会。
在自信心方面,高运动年限运动员的平均得分均高于低运动年限运动员,说明高运动年限运动员对运用自己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完成运动任务的信念和确信程度更高,对运用自己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面对压力、克服困难的信念和确信程度更高。特质运动自信心更强。
究其原因,高运动年限的运动员通常年龄也更大,较长期的训练和更多比赛经历锻造了他们成熟的心态,明白自己在体操训练和比赛中需要更高的兴奋性以调动自己。同时对自己的实力有更正确的认知,清楚自己将以何种程度完成比赛。更多的社会经验也锻炼了他们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并且在体操运动中有很多团体项目,团队一同完成任务的特点使得他们在失误时会更多地得到同伴的鼓励,她们也会用相同的方式对待同伴,锻炼了社交技能。
3.3 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心理准备活动研究
研究中显示损伤次数与心理准备活动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但在运动员是否在训练比赛中接受心理指导的调查中,结果表明近85%的运动员表示很少甚至从未接受过心理方面的指导,而研究中没有任何一名运动员表示在每次训练比赛前均能接受心理指导。这表明心理指导在现今高水平运动队中还未被运动员或教练员所重视。运动员仅通过简单的调整呼吸、听音乐和兴奋性训练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整。在训练中,仅模拟比赛环境的手段被教练员较多的采用,而其余心理训练手段的使用率均不足50%。
结合访谈究其原因,是运动员与教练员对心理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心理准备活动的了解太少。教练员将精力更多放在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对心理层面的关注大都局限于情绪的好坏,将运动员复杂的心理变化单一的归咎于情绪不好或是心情不好。对运动员的研究中显示,在训练中进行过自我分析的运动员比例仅为11.1%,这表明运动员大都缺少对自身的了解。运动员在训练中缺少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自我認知,会导致诸如焦虑等心理问题,加大损伤发生的几率及损伤的严重程度。现今高水平体操运动员技能水平相差甚微,比赛中分数差距极小,心理能力也成为了决胜的决定因素。由此我们看到了运动员在心理准备活动中的某些不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增加针对这些不足的措施与手段,使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及时的干预,就能有效降低损伤发生的几率,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不因损伤而破坏训练的延续性,使运动员发挥最高的竞技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1)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唤醒程度和运动动机、运动焦虑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即当唤醒水平过低时会伴随微弱的运动动机,当唤醒水平过高时会伴随高焦虑, 这些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前,用科学方法控制运动员在一个合适的运动唤醒水平,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2)高水平体操运动员人格维度下的对比显示,在兴奋性和社交性两个特质的表现上,高运动年限运动员的表现显著好于低运动年限的运动员。同时,高运动年限的运动员更加有自信,在运动应对自信和运动任务自信方面的得分也更高。可以就运动自信的话题,让运动年限较长的运动员给年限较低的运动员讲解自己的经验,传授培养自信心的方法,以此促进低运动年限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运动表现。
(3)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对心理准备活动认知程度不高。适当和正确的心理准备活动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状态、降低损伤机率。在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应得到教练员的关注,着重关注运动员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运动员产生的心理问题,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对于体操运动员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其竞技状态有很大的影响,这种良好的心理素养一部分由先天决定,但在训练比赛中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在体操运动员训练中,不仅要重视对其技能,体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对心理技能的训练,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水平,这对于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体操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在比賽中,运用合理的心理准备活动,既能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唤醒水平,提升竞技状态,提高自信,也能很大程度的避免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曲建春. 竞技体操项目特点与体能训练特征分析[J]. 山东体育科技, 2016, 38(2):44-46.
[2] 季浏, 殷恒婵, 颜军. 体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3] 李东蕾. 运动竞赛损伤心理因素分析[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01,16(4):74-75.
[4] 张力为.运动竞赛焦虑研究的发展动态(综述)[J].体育学刊,1995(3).
[5] 漆昌柱,徐培,邱爱华,等.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MASA)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A].中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C]. 2006.
[6] 张珂.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人格特质、运动焦虑状态对运动表现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31(5):45-49.
[7]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