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叉综合征的运动疗法浅析

2018-06-11 06:30彭辉邱国荣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治疗效果

彭辉 邱国荣

摘 要:目的 研究运动疗法对上交叉综合症的治疗效果。8名患有上交叉综合征的大学生志愿者。方法 通过对身体姿态评估和视觉模拟疼痛评估(VAS)的结果制定运动训练方案,分别对肌力薄弱的肌群进行强化训练,对痉挛肌群进行松解,每周训练5次,3个月为一个训练周期。训练周期结束后,再次进行身体姿态和视觉模拟疼痛评估,对治疗前后评估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名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姿态有明显的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的有效率为78.5%。结论 运动疗法能够有效的改善上交叉综合征患者不良身体姿态和疼痛症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上交叉综合征 姿态评估 运动训练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015-03

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是指人体长期处于一种状态下使周围肌群痉挛疲劳而导致的相关关节、肌肉等发生的一些病理性改变,造成肌肉力量失衡的一种疾病。上交叉综合征本属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由于肌肉、骨骼弱化产生的一种退变性形变。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方式与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大部分人常期工作或者学习都处于坐、含胸弓背状态,人们用自己认为舒适的姿势进行学习、工作,渐渐失去原本对身体的有利模式。久而久之,处于这种常坐于办公桌或者电脑面前缺乏合理的锻炼状态的人便逐渐失去正常的肌力平衡[1],使处于长期紧张状态下的肌肉变得僵硬,而常期处于拉长状态的肌肉会变得无力、松弛。于是出现了含胸弓背、圆肩、头前伸的状态,造成了上交叉综合征患者越来越多,年龄也逐渐的年轻化[2]。

1 上交叉综合征的产生机制及症状

1.1 上交叉综合征产生机制

上交叉综合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良的体位导致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紧张而菱形肌、前锯肌、中下部斜方肌、深层颈部屈肌(主要斜角肌)松弛无力而出现的一种肌肉力量不平衡。

1.2 上交叉综合征的症状

胸大肌胸小肌的过度紧张导致相对的拮抗肌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松弛出现肩颈、胸背部酸痛、圆肩、含胸驼背头前伸的状态,严重者还可出现关节活动度障碍和翼状肩胛,甚至可能会因为长期的错误姿势而出现脊柱的生理曲线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给与人体许多的保护措施,如缓冲震荡、维持身体平衡等,但出现过度的弯曲或侧屈则会导致脊椎或脊髓的突出从而压迫神經、血管,致使上肢出现窜痛窜麻和供血不足致使出现头昏等症状[3]。并且根据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2 基本资料及评估过程

募集筛选患有上交叉综合征的人群,对患者进行身体姿态评估,明确病因后,确定康复目标,制定出康复训练方案。

2.1 受试者基本资料

通过募集志愿者及前期评估选择8名受试者,患者年龄在18~22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1,在重庆某高校内就读,男生日常生活以上课、打游戏为主要日常生活活动,女生长期以上课、久玩手机为主要日常活动。8名受试者一周均有一次室外活动课,。将男生编号为A1、A2、A3.A4;女生编号为B1、B2、B3、B4进行评估。

2.2 评估

2.2.1 静态评估

标准人体姿态站立时,耳垂(颞骨乳突)、肩峰、躯干中间、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及外踝稍前方应在一条垂直重力线上。若身体某处出现靠前或者后缩代表身体此处可能存在肌力或者骨关节之类的问题[4-6]。

指导患者靠在规格为高2.4m,宽1.8m,最小刻度格为5cm×5cm的评估板上处于正常放松站姿下进行观察,记录患者身体侧面与正面观的图像通过与标准人体姿态对比并分析患者存在的问题[1]。

2.2.2 动态评估

指导患者做双手上举至最大限度,双脚与肩同宽,保持姿势后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呈平行状态,下蹲姿势保持1~2s后复原然后重复这个动作5次。在整个过程中评估人员不能有提醒患者身体体位改变之类的话语。并在5次测试完后对患者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静态和动态的身体评估,基本可以确定不同的患者身体所患有或可能患有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确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

2.2.3 疼痛评估

上交叉综合征常伴有疼痛,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原因,选择先对患者进行运动评估,全身肌肉激活后再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估疼痛法(VAS),患者在相应的区域选择自身主观疼痛得分。

3 运动疗法方案制定及实施过程

3.1 肌力强化训练

进行颈部肌群训练时应事先对相对肌群的拮抗肌做拉伸,减少在训练过程中拮抗肌对训练部位的阻碍。并能对颈部弱势肌群起到一定的激活作用。

3.1.1 颈部激活

患者仰卧在床上或者瑜伽垫上,露出头部收下颌到最大限度,使颈部后群肌肉有拉伸的感觉。保持一分钟后再进行近一步的训练[7]。

3.1.2 颈部训练

患者利用弹力带或双手十指相扣放于后脑勺后对头部施加阻力,然后内收下颌感觉颈部后群肌肉被拉伸。12次一组,3组[8]。

3.1.3 背部训练

患者将弹力带一端固定与心脏同高,肘微曲,然后手握弹力带另一端,利用肩胛骨背区发力将弹力带向后方牵拉,在发力的时候注意防止因身体转动而产生的代偿。12次一组;一侧做完后换另一侧,共3组[6]。

3.1.4 YTWL动作训练

患者在半蹲位或者俯卧位上身直立或背屈15°~30°左右用手臂分别做出Y、T、W、L的形状。

由Y字动作变向T字动作10次,由T~W10次,W~L10次,一共做3组。

在整个过程注意拇指朝上,上背挺直,并且肩胛骨向内靠拢而出现的状态主要是因为肩胛骨周围的肌肉发力[9]。

3.1.5 弹力带坐姿划船

患者平坐与瑜伽垫上,双膝伸直,将弹力带放于足底,两端露出,然后双手抓住弹力带两端做划船训练。上身直立,手掌朝下,让肩胛骨有挤压感,膝关节尽量一直保持在伸直状态。12次一组,3组。

强化动作初步次数及组数制定均以12次3组,在做完一组后让患者自我放松休息3~5min后开始下一组的训练。

3.2 拉伸训练

拉伸训练不仅仅只是对痉挛、紧张肌肉进行的,也对肌力强化训练过后的肌肉进行拉伸放松,避免再次出现肌肉及肌群的痉挛、紧张。

3.2.1 颈部拉伸放松

人们开发出的放松方式越来越多,如放置一颗网球在后颈部,然后上下滚动5min,不单单是对肌肉的放松,最终达到对松解筋膜的目的。

3.2.2 拉伸胸锁乳突肌

患者有手绕过头顶摸对侧耳朵后将头缓慢往同侧侧屈至最大极限后保持30s,然后换另一侧,做3次,这个动作不单单是对胸锁乳突肌的拉伸,更主要的是对斜角肌的拉伸,因为斜角肌的痉挛是患者头前伸的主要原因,所以此动作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及其重要[10]。

3.2.3 胸大胸小肌拉伸

患者手臂水平前伸、屈肘,将小臂放在门框边缘,下肢呈前后弓步,然后根据躯干前伸的重力达到拉伸的作用(肘关节与肩部平行对胸大肌的拉伸,肘关节高于肩部主要是对胸小肌的拉伸)。自身有拉伸感后保持姿势30s,做3次,然后对另一侧进行拉伸[9-11]。

3.2.4 背部松解

经常的做含胸弓背的动作同样会影响到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线,若脊柱违背了正常的生理曲线则会对周围肌肉产生持续牵拉或者部分收缩的现象。所以脊柱的伸展后背部的放松亦会更加重要。

(1)猫式脊柱伸展。

患者膝关节与手掌支撑在瑜伽垫上,吸气时背部缓缓上升,感受每段脊椎的伸展,尽量将脊柱打开,呼气时缓慢返回开始姿势,保持腰部不要出现塌陷。重复完成6次[9]。

(2)泡沫轴放松。

利用泡沫轴进行放松时,可将泡沫轴横放与背部,通过上下滚动达到放松肌肉和背部筋膜的作用,持续5min。

4 康复目标

通过运动训练的方法达到消除患者不良体态,消除疼痛,增加患者自身信心,使患者享受生活的目标为主;增强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加强患者对运动锻炼和健康之间相辅相成的意识目标为辅。最后达到患者身心健康与加强自身主动锻炼意识的效果。

5 治疗效果

5.1 治疗标准

治愈标准:患者症状或疼痛消失,活动度正常。

改善标准:患者症状减轻或疼痛减轻,活动度有较大改善。

无作用:患者在来之前后没有任何症状、疼痛或活动度的改变。

5.2 治疗前后对比

在进行运动训练3个月后,让患者再次进行静态评估的身体姿态标准与动态评估的完成的完美程度,和患者自身对疼痛的主观感受是否改善或消失来检测运动疗法对患者的肌肉问题和症状的改善或治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3 治疗结果

根据治疗前后,对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治疗前后得分对比,可以看出有效治疗和治愈的成功率,并对治疗前后的身体姿态评估对比判断改善情况和疼痛的减轻或消除率。治疗前后VAS评分通过Excel计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6 结语

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对于上交叉综合征的改善或治愈的效果很明显,因为上交叉综合征最本质的原因是患者长期的错误的姿态而导致的肌肉失衡,所有只要通过合理地锻炼和拉伸肌肉的方法,是对肌肉最有利的方法,并且避免了药物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人体一直遵循这废退用进的原则,所以合理的锻炼不仅单纯对自身肌肉、表面形象的改善,更是对自身健康的一种保障。然而最重要的是人们自身对可能出现的疾病的预防,避免长时间的埋头伏案等姿势或其他不良因素。

参考文献

[1] 封瑞党.上交叉综合症的机制及康复治疗[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6):134-135,137.

[2] 花佳佳,施加加,沈爱明.电针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81-84.

[3] 靳跃敬.小学生上交叉综合症干预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 刘蕾.浅谈普拉提运动的正确姿态及评估方法[J].科技风,2015(14):203.

[5] 张龙.从身体姿态评估看在校大学生的体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4):33-35,43.

[6] 李秀凤.小学高年级上交叉综合症学生运动干预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7] 徐斯勰,钟世荣,罗斌華,等.龙氏治脊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17,17(9):1377-1380,1383.

[8] 丁丹阳,王艳,裴飞,等.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6):705-708.

[9] 丁巧凤,马辉.形体矫正循环训练对少年儿童上交叉综合征的干预效果研究[J].运动,2017(18):8-9.

[10] 徐华洋.纠正头前伸,改善上交叉综合症[J].光彩,2017(1):60-61.

[11]汤琴,王甜甜,孙健.绵缓运动对青少年上交叉综合征的康复治疗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4):108-109.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治疗效果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