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叶 胡峻榕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析,阐明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现状分析、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为健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体、心、智的全面发展,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评价指标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b)-0056-02
2004年全国高校开始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我国体育教学方面的有关专家,针对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现实问题进行制定和修订的。《大纲》是我国指导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法纪”,它明确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具有较强的指导思想。为此,在新课改不断改进下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也随之改变,与此同时,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等也都要遵循《纲要》的精神要求。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滞后,不适用于当前的教改要求,为此新课改后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重要环节。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和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根据《大纲》的指导精神及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形势,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提出:“2018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明确学校体育的定位、内涵、路径,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练、赛”,同时深化对体育文化丰富内涵的认识。坚持“面向全体、面向人人”的基本原则,以促进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品质为基本落脚点,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教学体系、科学的训练体系、完善的竞赛体系、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化,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对高校体育教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第一,检查教师教学情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二,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构建一套符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要重视评价的功能,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技能评价与心理评价相互补,使评价具有导向、改进、鉴定和激励的作用。建立评价指标全面、评价方式多样、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符合当前学生的需要,适应当前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体、心、智的全面发展,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2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2.1 对评价目的的认识不到位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不断深入,且对体育教学学生评价的研究更为深入,然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导致对教师评价的改革滞后。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是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评判,评价目的的主体教师教学和学生参与学习的两个整体,其目的一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二是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关于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改革却十分薄弱,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不可脱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把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考什么就教什么,导致评价单一片面。基于这种带有显著功利性的教学评价目的,教师只考虑如何使学生考试及格,只注重体育技能上的表现,因此教学过程中反复让学生练习与考试有关的技术动作,从而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学生也抱有同样的应付心理,忽视自身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2 评价指标的构建不健全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需要依靠科学的评價体系衡量。广大科研工作者已有所意识到,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侧重于鉴定与选拔功能,评价指标偏重于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考核,忽视学生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以学生运动技能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评价指标的构建方面主要以考试为核心的定量评价仍然是主流,例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能力等方面依然缺乏评价。这就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阻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在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要突破以往的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模式,构建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运动参与过程与结果相互补。
3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促进学生全面地、积极主动地发展。为贯彻这一精神要求,必须建立符合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目标下的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化、合理化、实效化的新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要想构建科学、合理、实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体育教育教学的原则。“原则是人们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者标准,是由人们根据其对客观事物运动内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科学的原则即是人们对体育教学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反应。”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原则,才能保证评价体系能科学正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诊断与评价,为制定不同专项学科课程多元化评价提供参考。为此,除了要符合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教学评论的基本规范外,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是在教育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概念明确,并具有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依据,测量指标的筛选符合科研方法的要求,测量指标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以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能够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身体、心智全面发展,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需要。因此在指标构建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导向、激励、协调等功能。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仅重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改变过去单纯评价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
(3)独立性与全面性原则:指标的独立性是指测量指标中各个单项指标应具备测量与评价功能,单项指标之间独立性强,避免同类指标的相互影响。指标的全面性是指指标体系内的指标完备性,单项指標结构与总体属性密切相关,指标体系应具备单项类型的评价功能和全面素质评价功能。因此,在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具备单项指标的评价功能和全面评价的功能,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并突出高校体育改革的特点。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实施。因此,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以保证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可以量化,以有效地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实施。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实践证明,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当今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就要对过去的教育观念进行转变。然而,检验高校体育改革的成果,最终依靠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为此,构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已在体育教育改革中达成共识,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科学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2(1):76-77.
[2] 郑锦惠.对体育教学评价的若干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4):105-107.
[3] 张玉宝.基于学习结果理论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1-4.
[4] 郭英,许砚田.普通高校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0-112.
[5]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Z].2002-08-06.
[6] 唐建忠.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操作[J].教学与管理,2009(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