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8-06-11 11:15邓晓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微时代价值观核心

邓晓斌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愿景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能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他们心灵的罗盘。对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随之出现的各种新媒体平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由于拥有特有的心理状态,使面向他们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有了新的特点,带来了新的变化。通过对“微时代”背景下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研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

词] 微时代;高职;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72-0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包括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在内的新兴媒体介质在人们的学習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深刻地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对学生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不断对在校大学生形成冲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压力倍增。如何在新兴媒体日益活跃的今天,准确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有效做好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是高职院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必修课。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特质

高职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为19~21岁,虽然心理几近成熟,但是价值观的形成仍处在关键期。这部分学生在心理和价值观上与同龄大学生的差异不大,但是他们也有着与本科院校学生不一样的特点和状态,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恐慌

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生面对富有特色的专业、全然不同的课堂、耳目一新的环境,极容易产生适应恐慌心理。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外出求学,容易出现“断乳期”的适应障碍,这也会导致他们出现情绪不佳、目标不明、毅力不够等问题。

(二)摇摆心态

当学生进入高校时,虽已“成年”,但心智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极具个性。而高职院校,在某种程度上较本科院校的管理更为严格,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活动时而会产生逆反心态,时而又对某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趋炎附会,人云亦云。

(三)自卑心理

自卑的心理状态是部分高职学生在经历了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后产生的。许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时,内心是不情愿的,甚至在家庭中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这就使高职学生产生一种“我不如人”的心理压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严重不自信。对于自己现有的价值观念会产生摇摆和怀疑。

二、“微”时代带来的“巨”变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却表现出另一番“活跃”景象。作者面向供职学校的近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得知:目前每天使用微信超过3小时的学生比例为41.17%,每天使用QQ、微博、贴吧等微平台超过3小时的学生比例接近80%。学生通过这些社交平台实现不见的畅快沟通,通过围观、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获取资讯,点评时事,了解社会。微时代固然为学生的生活,交流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价值导向模糊等问题,对这批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1.微时代给学生带来了比以往跟广泛的交际圈,多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使他们从线下的实际交往转向了网络的虚拟交往。缺乏自律性的学生在其中容易迷失自我。网络监督的缺位,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2.网络微平台吸引用户的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每个用户的信息建立了一个大数据后台,自动分析并形成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网。因此,在使用微平台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这使得一群对核心价值观缺乏深度理解的人聚集在了一起,他们还不完全具备批判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受所谓的“网络大V”“学术专家”发表的观点左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发表个人观点时容易情绪化,甚至出现偏激的极端状态。

3.知识是系统的,连贯的。但网络讯息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片化,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缺少思考与沉淀。网络咨讯快速、简洁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也通过微信、微电影、微博或QQ说说等短信息开展互动,这就促使了大学生缺乏韧性、出现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的发生。

4.网络上热闹非凡,现实中默默无语,这也是微时代同窗关系的一个特点。虚拟社交环境容易制造出一种活跃的人际关系假象。学生过分沉溺易出现现实社交能力不足,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失衡,进一步加重了强迫、孤独及焦虑等心理状态。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特殊时期,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形成对手机的依赖,而忽视自身发展的真实需求。

三、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微时代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现实存在的,但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许多高校在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例如,通过开通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方式,扩大影响力,传播正能量;培养思政专业老师成为教育界“网红”等。但有一项调查也反映出新媒体平台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改善。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校园新媒体平台有所关注。46.5%的学生关注数量可达4个以上,58.4%的学生对媒体发布的思想政治相关内容的认可度偏低,50.57%的学生认为表达方式不接地气,兴趣不浓,8.37%的学生表示不曾查看相关内容。结合调查数据,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当前新媒体平台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媒体平台的理解不够深入 研究发现高校在使用新媒体平台时,仅仅将其作为传统媒体渠道的一个补充,没有意识到微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有的教育管理者仍然仅仅将新媒体平台当成一个信息发布工具,没有对新媒体时代教育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新媒体平台的层次感和价值感不够。

(二)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不够 新媒体平台是当前信息时代开展教育工作的有效工具。用好新媒体平台不能脱离教育的实际,那就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特质。高职院校有着独特的办学特色与文化,高职院校的专业有着浓厚的产业背景。因此,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与校园文化、产业背景、专业特色相结合,不能千篇一律。

(三)运营团队的专业化不强 新媒体平台具有其独特的运营管理方式,需要集聚编辑、美工、数字、艺术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同时运用这些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的加入,才能打造专业化团队形成教育合力,创作出符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的优秀教育素材,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校园生活无缝对接,方能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对教育对象的研究不多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者对他们的特点研究尚不够深入。在将社会价值观引入校园时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口味”进行校园化改编,不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术进行表达。这使得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距离感拉大,认可度降低,导致教育过程枯燥乏味,甚至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

四、当前背景下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高职学生虽然适应恐慌但热情活泼,言行叛逆但可塑性极强,缺乏自信但渴望突破。所以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微时代的特点,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内涵。

(一)要深入研究并把握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

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对“微时代”信息传播的认识,不断学习并深入研究当前时代环境的特点,牢牢把握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学生擅长的方式与他们开展互动、实施教育引导。同时要不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主动掌握话语权,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用先进的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要找准价值观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的交汇点

教育工作者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课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深入分析其与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内在联系,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找准微时代下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需求的交汇点,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够在开放的传播环境中自主选择信息、获取资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要善于“顺势而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意识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仅是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要运用传播学理论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授知识的过程,其实也是信息的传播过程。因此,学习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成果,对提升实现教育效果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传播学理论中所提到的“首因效应”“强化效应”和“认同效应”等,教育者如果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结合高职学生实际特點,从新生入学阶段起,以学生身边的人或事作为教育切入点,消除学生心中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实现“顿悟”,感受到核心价值之美以及对人生长远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柏顺,解静,梁若昕.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探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7(1):91-94.

[2]周可可,袁亮.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热点,2017(12):125-126.

[3]徐曼.“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微时代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