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模式下高职电类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与管理改革

2018-06-11 11:15朱荣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顶岗岗位专业

朱荣军

[摘

要] 职业院校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训练。系部通过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调研原有顶岗实习模式下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适合电类专业特点的顶岗实习新模式。为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保障实习的效果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关

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2+1”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56-02

顶岗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对提高整个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乃至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适合专业特点的顶岗实习模式可成为专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反之,可能成为严重影响教学目标实现和学院形象的负面因素。

一、“2+1”模式下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2+1”教学模式,即前2个学年在校内学习,学生需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到第3学年将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具有积极的意义。

顶岗实习不同于校内实习,这种真正在企业内部的生产性实习模式,岗位职业性更突出,学生也更加积极主动,能让学生真实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职责。实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更加认识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职场上的各种相关知识。学生在企业中真正的岗位上锻炼多了,就能逐步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二、原有的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合肥地區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度高,圈内企业数量大,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单个企业规模普遍不大。能够一次性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不多,但这些少量、工作形式灵活的岗位反而对从业者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学生对这样的实习岗位反而满意度比较高。因为企业多数带有培养与挑选后备人才的目的性。但是,学校这种比较分散的实习形式不便于统一管理和实习指导,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充分实现。

同时省内也有很多技术先进、管理体制成熟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可以一次性提供数量较多的、岗位类型和技能要求相对稳定的实习岗位。这类企业具备与学校建立顶岗实习合作的可能,学校可集中安排学生实习。虽然企业提供实习岗位较多,其生产效率高、产出目的性强,致使岗位工作形式单一、劳动强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乏味、疲惫、对工作内容不满意等负面情绪。一旦学生消极怠工,必然导致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终止。

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他们更愿意自主找寻合适的顶岗实习企业和岗位。学生利用家庭的社会关系找到的实习岗位更易于让学生和家长满意,也让学生更加珍惜实习的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但是,由于这种实习模式学校很难全程监管,自律性差的学生极易“放羊”,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三、电子信息技术系探索顶岗实习新模式,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一)分时间采取基于教学的顶岗实习和基于就业的顶岗实习两种顶岗实习类型

1.采取基于教学的顶岗实习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由专业指导教师制定顶岗实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授课计划,采取在企业现场授课、多媒体个别辅导、QQ群集体讨论、网上答疑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聘请企业指导教师进行企业文化介绍、岗位技能传授、学生实际上岗实习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通过半年的专业顶岗实习,解决了前两年学习的知识与第三年的顶岗实习衔接问题,使学生逐渐适应企业、适应社会,为下半年的就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采取基于就业的顶岗实习 这段时期的核心内容就是就业。顶岗实习的落实由系部进行,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在实习环节上,可以在原岗位继续实习,也可以自谋实习单位,侧重于引导学生在原岗位就业,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在实习内容上不作要求,一切以就业为主要目的,指导教师通过岗位分析、就业形势分析、应聘技巧训练、就业观念指导、安全教育等多种方式全程为学生服务。

(二)专业采取“自主联系”分散实习模式和“成班建制”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

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率越高,越能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学校要合理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顶岗实习模式。

应用电子专业、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适合采取集中成班建制顶岗实习。成班建制顶岗实习就是打破原行政班级,将一个实习单位实习的学生组成顶岗实习班级。实习单位由系部统一开发,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确定统一的实习内容,共同管理班级。理论教学任务由教师到企业现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由企业人员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行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建筑智能化技术、通信技术适合采取自主分散顶岗实习。自主分散顶岗实习就是为适应学生多样化的择业需要,学生可结合自己的求职意向自主确定实习城市,联系实习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个人、家长、实习单位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理论教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主要由专业指导教师采取发放学习材料、QQ群在线讨论、网上答疑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由企业师傅进行,要求企业师傅定期反馈学生实习情况,填写实习成绩。

四、完善保障措施

(一)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企业与学生情况

必须建立校企联动工作机制,共同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任务。随时与企业保持沟通、定期走访企业,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情况和动态。聘请合作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补充到教学团队中,以“双导师”制的形式,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安排教师带学生工学交替、听企业专家技能讲座等活动;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内部对企业员工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专业前沿技术信息。实习指导教师除了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外,也要跟学生一样参与生产实践,在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师“双师”能力。

(二)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指导和监控水平

学生分散在多家不同的实习单位,给系部的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困难,光靠辅导员很难全面管理到位,而大部分校内指导教师不仅担负着实习指导工作,自身还要完成学校的常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能经常性地走访、调查每一个实习单位,他们可通过学校网站、QQ、电子邮件、微信、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实习,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从而更为便捷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购买顶岗实习管理软件,利用软件资源,构建顶岗实习信息平台,实施便捷的管理。

(三)建立科學的评价体系,科学全面考核学生的实习

目前,对学生实习效果和成绩的评定,主要是依据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和实习报告。这种考核往往流于形式,评价结果并不客观。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考核应是多方面的,要从其职业技能、敬业精神、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方面加以考查。需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明确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做到既注重结果考核,更注重过程考核,全面考核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

五、小结

我系各专业学生积极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对顶岗实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要求参加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由消极变为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得到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张耀,陈梓城,陈云祥.职电类专业区域集中、企业分散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管理,2010(15):34-36.

[2]张宁.“2+1”模式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7-18.

[3]陈政赵.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模式比较分析[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2):166-167.

[4]毕春燕.“2+1”模式下,毕业生顶岗实习模式的探讨与实践: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3-4.

[5]李祖林,易杰,姚胜兴.电气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69-70.◎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顶岗岗位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郑州测绘学校就业形势好一名学生可选五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