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兰
[摘
要] 探究精准资助工作育人存在的薄弱环节,把“精准资助”理念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
[关
键
词] 精准扶贫;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36-01
推行高校精准化资助是党和国家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等省调研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要打扶贫工作攻坚战,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资助学生工作要求紧贴精准资助主题,围绕育人这一主线,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能力锻炼,励志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资助制度的不精准问题,阻碍资助育人目标充分实现。资助是基础,育人是核心,实现精准资助的目标,要求在精神上培养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精准资助育人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亦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当前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为:第一,教育导向不明显。侧重经济资助,使部分学生产生等、靠、要的思想,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产生依赖心理。第二,精神资助略显不足。高校资助实现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辍学的目标,但作为资助的常规性工作,缺乏精神关怀。加强精神扶持,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脱精神上的贫困效果是资助育人的关键所在。第三,以勤工俭学为主要模式的自强教育有待提升。目前,勤工助学岗位普遍存在范围窄、收入低的问题,一般为保洁打扫、送报值班等岗位,未能实现专业学习与勤工俭学的结合。打消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第四,发展性资助理念有待提升。强调资助的经济功能,忽视了资助的育人功能。没有形成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的整体思路,未能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提供更好的成长和成才机会。
二、精准扶贫视域下资助育人途径
分析资助育人现存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精准化资助要求,探讨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对策。
(一)以助学贷款为契机,对贫困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是受资助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基础,同时也是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诚信教育活动:(1)多渠道进行诚信教育,如通过诚信感恩征文、班会或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与诚信相关的系列活动,将感恩、奉献等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2)积极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的氛围,做好毕业生離校前的诚信教育;(3)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诚信考核,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如建立诚信记录卡,放入学生的学籍档案中,以诚信制度约束学生行为。
(二)以勤工助学为载体,鼓励贫困生自强奋斗
勤工助学能够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在勤工助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实践,磨砺意识,积累更多社会经验。在勤工助学中,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勤工助学使学生在工作中提升素质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强奋斗精神,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为贫困生搭建桥梁,让贫困生参与创业模拟、社会调查、“三下乡”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丰富专业知识,增长才干,走实践成才之路。
(三)以公益劳动为平台,激发贫困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应将公益劳动与资助育人紧密结合,不仅使学生在经济上得到资助,在精神上得到关怀和帮助,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这种资助并非理所当然,在获取资助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承担。学校要通过搭建平台,倡导受助学生开展义务支教、义务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努力上进,心怀感恩,在学校营造“他助、自助、助人”的良好氛围,强化学生的社会助人感和使命感,锻炼回报社会的能力。
(四)以奖助学金为导向,激励贫困学生全面提升素质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的设置就是为了奖励在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优异的高校学生,在大学生中形成奖优示范氛围,以此激励全体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助学金等助学措施的推行,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解除学习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奖助学金评定的具体过程中,辅导员除了考察学生的困难程度,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成绩、社会工作及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辅导员可以发挥这一导向作用,鼓励提交奖助学金申请的贫困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按精准资助的育人思路,培养学生励志、感恩、上进等积极意识与理念,以经济帮扶打基础,结合学业帮扶、心理帮扶、就业创业指导,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成才目标的实现。对高校来说,人才培养是中心工作,资助工作也不例外,精准化资助模式能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更注重育人,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保障资助工作有效落实和教育价值的充分显现。
参考文献:
[1]刘风萍.高校精准资助的制度育人研究[D].长安大学,2016.
[2]李敏.浅议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内涵及其拓展[J].教师教育学报,2010(6):193-196..◎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