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2018-06-11 11:15曹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微博

曹妍

[摘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正在影响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也要积极适应“微时代”特点,从微载体、微平台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践,首先分析了“微时代”教育载体的新变化,然后讨论了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旨在深度发掘微时代教育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40-02

微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信息量巨大而且受众层面更广,同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碎片化特征更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要顺应微时代的新环境,客观看待海量信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世界观所受到的冲击,通过行之有效、灵活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拓展思政教育平台,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一)物质载体

当前,大学生已经普遍拥有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这些通讯工具的应用结合各类APP,实现了点对点式的信息传递,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海量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大学生更倾向于碎片化浏览和阅读,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和切适性,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

(二)网络载体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服务等微媒体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新的宣传、推广、深化、交流途径,以微博为例,由于微博总字数在140字以内,因此,更便于内容的编辑、整理、阅读、提炼,在微博平台上开展思想教育能够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领会教育主旨和教育精神,这些都是传统教育载体所不具备的。

(三)活动载体

微时代各类网络媒体不断更新完善,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学生不再受到时间和地域等传统因素的限制,在这些微平台上,学生可以依照共同的兴趣和想法组成活动团体,如微信群、朋友圈、豆瓣小组等,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载体,同时也是优化和完善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

微时代网络高度开放,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这就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选择,教育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在微时代网络载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更加突出,教育者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中上传教育内容、活动公告等,通过网站、电邮、互动评论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效,从而改变以往静态化、被动化的思政教育格局,实现现实与虚拟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促进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

(二)营造轻松愉快、平等交流的教育环境

在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始终处于教育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理论灌输。而在微时代网络媒体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建立起了更和谐、更平等的教育互动关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就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距离感。尤其是在微博、微信中,思政教育内容不再以文字为主,而是涵盖了音频、视频、圖文并茂等多种形式,这样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思想引导,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高校思政教育多以一对多形式进行,教育针对性有限,时效性不够突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从而削弱了实际教育效果。微时代信息传播更为便捷,即时性更强,教师通过微博、微信关注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建立信息的双向沟通渠道,通过零距离沟通交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创新

微时代信息沟通更加灵活,将微载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改变以往教条式的教育局限因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从课上延伸至课下。学生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能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尤其是图文、视频、音频等灵活的教育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体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协同创新。

(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教育内容上都有局限性,整体教育环境限制因素较多。在微时代微博、微信等平台支持下,高校思政教育整体环境将得到深度优化,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良性互动,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和传播。

三、“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微时代实现了信息“无屏障化”传播,但是,网络信息中混杂着不少消极、落后、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这就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舆论引导难度进一步增加。学生在网络媒体中自主学习,在信息的收发传播中更加随意,这就造成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被削弱。如果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那么思想净化工作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来自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方法的挑战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繁杂,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向和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预期效果都有良好的可控性,但是在网络信息瞬息万变的环境下,教师想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接受的信息内容等难度会更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消除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将更加困难。

(三)来自思想政治教育预见性的挑战

微时代外部舆论的可控性更加薄弱,学生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完全能够绕过教师进行自主选择、自主传播,而学生自身信息识别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角色定位等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这就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可预见的,而且经过网络发酵之后可能会形成连锁反应,对学生形成思想误导,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见解发生分歧或误解,这些都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

四、“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微队伍”,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理念”

微时代环境下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学生日常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顺应微时代特点,加强教师“微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实际教育成效。例如从微博、微信中提炼鲜活的网络语言,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这样有利于突出思政教育的时代特色,拉近教育与学生的距离。教师需要对微平台、微媒体有一定了解,充分发挥微平台的教育作用,找準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微平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丰富教育素材。在微媒体技术支持下,学生能够在更开放、更轻松的氛围中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同时通过媒体与教师建立平等的交流空间,这也是保证学生话语权的好途径。基于此,教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有良好的微媒体驾驭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二)增强“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主导权和话语权

微平台、微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舆论引导力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育者往往与学生之间存在交流不同步问题,尤其是对信息技术较低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微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充分把握微博、微信的舆论传播特点,能够通过网络传递正确的教育观点,形成科学的舆论引导,从而使思政教育更具切适性和前瞻性,因势利导获得学生的认可。教师需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感知判断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阻断消极信息传播,并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把握思想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三)打造“微平台”,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

依托微平台高校要更多地传递精神食粮,创建高校官微和官博,做好微信息实时更新,通过微平台与学生建立沟通互动,从而实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这样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情绪,从而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沟通氛围。在微平台支持下,校园文化中也要突出微文化特色,将思政微教育和微文化相结合,例如鼓励学生创作励志向上的微电影、开展微信公众号征文,在微博中实现正能量接龙、为高校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点赞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深度激发思政教育的活力,成为高校微文化建设的亮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教育实践转化率。

(四)立足“微现实”,主客体相互提升

在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立足“微现实”,与学生建立更密切、更和谐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掘微平台的德育能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同时起到榜样作用。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不传播负面、消极、不良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判断能力,避免网络中以讹传讹,对学生思想建设形成误导。教师和学生一起为微载体中的微信息“捉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信息观。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够获得思想政治素养和“微素养”的协同提高,以此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着公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发掘微时代的资源优势,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型微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同时,教育者还要认识到,微媒体如同双刃剑,因此在稳抓机遇的同时,还要客观看待微时代带来的挑战,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扬长避短、去芜存菁,以此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邓练.网络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长江丛刊,2016(8).

[2]马晓琼.“微时代”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探析[J].知识经济,2015(8).

[3]单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探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

[4]张竞尹.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

[5]胡铮.“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6(4).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微博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