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逐渐得以满足,因此开始关注到精神和身体上的需求,特别是针对校园中教育工作,社会中人群更是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满足学生接受知识的前提下,保证身体素质。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在传统工作的影响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导致体育课上被忽视的现象常有出现。本文针对这样的情况重点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方式,以期能够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大学生 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b)-0045-02
现阶段大学教育工作为了避免学生无法就业现象出现,开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各科教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学生对于社会工作来说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其在促进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上都是重要的力量,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在今年来一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因此在学校层面来看,还是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方式,通过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保证学生各方面都能够满足社会用人的需求。
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及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1.1 身体素质和学习素质发展失衡
目前我国高校中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能够找到好工作,这种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这一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后期的就业中都认为,只要有优异的成绩就能够主导一切,这样的背景也造成了在大学期间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自身的学习素质不匹配现象。学生常年处于忙碌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身体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即便在选择体育课上,也是消极地应付,只要达到学分就能够满足。而另一方面,校园中虽然已经认识到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受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限制,学校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综合性和多样化的方式讲述,再加上学生常年忙于各类专业证书的考试,身体缺少锻炼,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身体出现亚健康现象。
1.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守旧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因为受到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都是把教师当成课堂的中心,以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过分地强调教师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在教師安排下进行体育学习,却完全忽视了自己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同时很多体育课程仅仅关注的是学生体能上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完全缺乏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长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很多大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甚至无法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校园的体育场地和相关的事实却无法改变,这也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健身的需求。
1.3 管理缺乏严谨,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高校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一般后期的教学评价采用的都是学分制方式,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科目,还有就是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相关内容的选修,只要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就等于完成了整个一学期的体育课程学习任务。这种体育教学管理方式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其中的优点是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的选择,但是缺点就是因为校园中管理比较松懈和滞后,这也影响了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标准,无法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削弱了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2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和教学设施滞后
在我国高校中,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开始了多年,但是因为高校的不同的改革尝试,导致其整体的进度不同。但实际上,从总体情况来看,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广大的体育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进行教学,再加上校园中体育设施和硬件水平较差,师资力量不足,这些都导致了高校无法正常地开展教学课程,制约了高校体育应有的发展效果。
2.2 “三化”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所谓的三化教学模式指的就是:课堂模式化、内容统一化、运动技能化,这也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注重技能的传授,完全忽视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一般就是按照教材所开展,课堂中教师都是按照具体的教学规模和传统的教学形式来进行,这种忽视学生自身情况的教学模式,完全无法适应现在体育教学的要求,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2.3 考评机制效率较低
体育考评机制在很多大学校园中的开展并不及时,也没有发挥出其效果,因为大学校园中体育课程课时不足、整体纪律较差,学生难以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应有的锻炼,而后期的考评机制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达到教师的标准。这种现象就导致最终的考核机制与实际教学脱节,无法达到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和要求,甚至会出现在考核过程中学生为了达到要求的标准,超负荷进行体育锻炼的现象,影响学生身体的发展,甚至也背离了整个素质教育工作的初衷。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3.1 创新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想要进行教学工作的改革,首先就是要进行教学的创新,没有思想上的转变就无法创新,所以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还需要以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的教学指导,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样才能够实现其身体素质提升的目标。首先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思想,把社会中人才的需求和课堂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对学生进行锻炼。还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最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拥有最佳的心理状态。
3.2 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在大学校园中体育课程的设置相对比较灵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但是针对学生所选择的体育课程,教师需要了解到学生选择作业课程的目标,并且把这一课程中的优势与未来学生就业的形势相互结合,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内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整个工作能够突出其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利用体育课程的功能指导学生体能锻炼,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喜欢,以及适合自己特点的体育活动,感受到体育课程中的文化及所包含的社会功能,实现体育教学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内涵的丰富化。
3.3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体育课程的开展贵在实践和时段,所以体育教师也需要把体育中技术知识和社会实践相互融合,把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作为整个的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引进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把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尝试户外拓展训练。并且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自己的角色,摆正教和学的位置,激发学生创新心理和求异思维,这样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的锻炼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习惯,在适合自己的体育训练下,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4 结语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为了能够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还需要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拥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这样在其本来的工作中都能够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在这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指导下,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工作开始不断地寻求最新的发展路径和改革创新,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保证其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敏,曲美儒,李栋.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3):16.
[2] 杨宋华.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教学微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3):18,140.
[3] 李红艳,李继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公共体育舞蹈课程改革中引入采茶舞的创新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