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探讨

2018-06-11 10:48王晖云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系核心素养

王晖云

[摘 要] 一直以来,核心素养这个宝贵的品格,都被人们称之为国民教育的DNA,它不仅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导师”,更引领着无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实践。而且核心素养在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中占有基础性地位,是国家发展、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针对教育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了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在此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之下,在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系统构建核心素养体系。

[关 键 词] 课程改革;深化背景;核心素养体系;构建

[中圖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172-02

目前阶段来看,有很多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理念,显然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大有害处,目前这种应试教育的“唯分数”理念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21世纪,教育界也面临着深化改革,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以崭新的教育理念——21世纪核心素养,去迎接新的挑战。从目前环境来看,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的核心素养指的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便一起来进行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与价值

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核心素养具体研究成果尚且处于萌芽状态,核心素养一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释义。其大致含义可以概括为:一个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成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追求,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所要使用到的能力(技能)与内在品德。用现今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情商”与“智商”的综合体。那么所谓的核心素养,其真正蕴含的价值是什么呢?

(一)21世纪国家转型急需人才

目前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正面临着革命性的重要转折,而其中影响市场经济转型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早前我们所倡导的传统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比较侧重于书本知识的灌输,而且学生也比较看重分数,只要“不挂科”就万事大吉,大家看重的都是一种规范性、目标性,但是往往也容易忽略学习的创造性、广博性以及实践性。特别是某些地区的高职院校,他们从开始就已经在精细地划分专业课,使学生在面临真实的整体性世界时,显得无能为力。创新的知识经济市场,国家更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养的高级创新人才,陈旧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的大学生不是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国家的经济转型才显得尤为困难,这正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急切性所在。

(二)信息科技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科技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结构不断加速更新换代,学生需要学会一些可以终身受用并且盖过特定职位的综合性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核心素养。纵观今天的中国社会,信息与科技化迸发的智能化时代已然来临,“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早已经成为人们的学习常态。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而言,知识结构的精选、核心素养与业务技能的培养是新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现阶段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全世界整个教育圈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战场”已转化到经济竞争,这场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全世界每一个现代化国家都在对教育体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就是为了在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大背景下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现代化的思路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综合人才,世界各国的教育标准中都侧重于“聚焦孩子的发展,为其培养核心竞争能力”,这种趋势推动着各个国家核心素养教育模型的定制。目前,世界各国已经不约而同地在组织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领域的教育专家研讨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体系,用以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拥有足够的生存技能和竞争实力。

二、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益处

(一)能够解决育人的本质需求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指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建立过程,这其中包含的内容与我们的课程标准一样,大家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其中,课程标准指的是从每一门具体的学科出发,依据有关的学科教学规律,订制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满足的标准,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怎么教”。而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指的是站在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角度上,实行“帮助学生全面化发展,适应新时代的各种需要”,以此为目的,保证学生在经过学校培养、教育之后一定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综合实力,它比较侧重的是“具体学什么”以及“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构建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是另外一种教书育人的本质需求。所以,构建核心素养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信息化高科技时代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均衡的全面化能力。

(二)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发展逻辑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课程标准是以具体的专业学科作为出发点,依据专业学科逻辑制定出学生在教育过程需要符合的标准。而核心素养则不同,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依据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出学生在经过教育之后必须拥有的综合涵养与基本实力。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价值在于把学科逻辑转化到学生的发展逻辑上来,它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中心任务。所以,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可以更加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逻辑,对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更有帮助。

(三)更加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无论一个人多么有实力,倘若他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态,都不可以说他是一个有“高素养”的人。我们国家所倡导的核心素养体系,不仅在于能力培养,更突出了许多“非能力类型的培养”,它引进了正确的价值观,以知识、实力、价值观三位一体共同对学生进行培育。学生的素养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高素养的学生是教育成果的最高价值体现,因为核心素养囊括了一切好的培养特质在内。目前,世界各个国家都把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当做教学的第一要务,大家都在传播自己的民族核心价值与文化。中华民族的核心素养,必须以民族为出发点,否则再有能力的人,大学毕业后都不能为国家所用,也不是一个高素养的人。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跨专业综合能力

我们所倡导的核心素养培育,不仅仅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毕业以及在未来更加得心应手地工作,它还注重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综合全面体,可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各种新时代背景,能够把“终身学习论”贯彻到脑海之中,并且一直为之坚持。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由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共同组成的,毕竟未来社会的生存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复杂性等元素,但是只要经过核心素养培育过的高校学生,他们可以妥善调度各门专业学科知识并加以运用。一个高素养的人才一定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如何构建核心素养体系

(一)制订明确的教育计划,重设课程结构

在本位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建立全新的细分教学系统,以往的教学课程机构往往都是以知识和课堂教学作为侧重点,这种模式导致人的主体位丢失。时代在不断进步,教书育人的首要目标就是学生,而不是知识,知识毕竟是死的,学生的终身发展才是最为关键的。为此,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教育计划,很有必要,如下:

1.每所高职院校应时刻彰显“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未来发展最大化,再结合自己院校的特点,制订出符合要求的具体课程。

2.根据具体的课题计划加以整合,划分详尽的专业领域,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结构。而且还要注意每个课程的层次结构性,既要满足课程的标准,也要考虑学生今后的最大化发展需求。

3.依据学生的最大化发展需求以及所划分的专业学习领域,设置好学校的每一门专业课程。提高课程实行的灵活性与自主性,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实践当中。详细分析不同心理层次学生的具体核心素养形式,建设与实际相契合的专业课程计划与目标,并且加入可评测的课程测试规范。

(二)构筑多面一体化教育体系

无论是初入学的大一新生,还是即将毕业踏入社会实习的大学生,其核心素养的培养都要从点到面,持续贯彻到大学四年(三年)的整体教育系统当中,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多面一体化育人的教学目的。在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工作中,应时刻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导向,紧密地与国家制定标准课程互相衔接与融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完美地整合在内,构筑综合多面一体化核心素养培育课程体系,这样就能让学生的知识一脉相传,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所以,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对具体专业学科素养有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建立起对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发展有连贯性辅助的多面一体化教学体系。

(三)分析具体的专业学科素养教育表现,构筑改进系统

高职院校应将专业学科素养系统尽善尽美地进行改善,分析每个大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学科教育中的表现形式,制订以知识为基础,发展为个人能力,然后深化成个人素养的多层次进阶教学系统;利用多元化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素养在达成一定程度后进行测试,并与之前的情况作差异化比较,进而提出改进意见。这样的话,相关联的各种理论专业知识就可以得到一定验证,能把素养培训更好地渗透到详尽的各个专业学科教学环节中,院校的教育目标就可以早日落实到位,从而更好地建设成熟的素养培训教育体系。

(四)教师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

按理说,每所高职院校的校长以及耕耘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灵魂行使者”,要让教师积极响应到具体的工作中,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而不是一味地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推进和把控。为此,在进行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建设者,始终在这个建设的过程当中。教師积极参与到里面,在探讨核心素养的工作时无形中就会形成价值认同,更好地吸纳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伴随着21世纪创新改革浪潮,全球都在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各类高职院校的教育深化改革,这股改革浪潮方兴未艾,而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可谓任重道远。本文所阐述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顺应国际教育大潮流,更是为了提升我们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量,加大力度培养出未来中国的复合型高素养人才。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常珊珊.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2]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教育科学文摘,2016(1).

[3]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15(10).

[4]柴弘威.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J].学园,2017(3).

猜你喜欢
体系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