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超 张启平
摘 要: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教学实验法等,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学习体系。结果:创建了“课堂—基地—俱乐部”多元教学体系、“学、研、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学习情境,以及多元、注重能力的课程评价体系。结论:多元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角色认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双主体”联动,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三自组织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储备;课程评价体系保证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践体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运动营养学 教学改革 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a)-0063-03
1 研究目的
《运动营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融合性较强的课程,以传授学生运动健身与合理营养的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科学健身与营养搭配的指导能力为主要任务。该课程开设时间较早且一直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在教学过程中多次更换教材、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仍没有跳出“教什么”“怎么教”的惯性路径,缺乏从学生“学”的角度深入探究学生学习的基础、心理和情感等。
为此,本研究从结构功能主义课程与学生中心课程论、观察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出发,将学生未来职业中的运动营养指导角色予以强化,根据职业核心技能需求,以工作岗位结构为框架、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工作实践行为为起点,以服务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建构出“学为主体”的课程学习体系,对于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理论、教学改革实践等相关文献,围绕本研究主题开展文献分析与综合,形成对课程改革实践的科学认识。
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所获的材料进行整理,梳理出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步骤,分析概括其改革演变过程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
2.3 教学实验法
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提出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将设计的课程改革方案在实验班中实施,并将所获得教学效果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以此来发现课程改革的优势和不足。
3 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营养学”课程改革方案
3.1.1 创建“课堂—基地—俱乐部”多元教学体系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职业岗位“运动营养师”的职责,创建“课堂—基地—俱乐部”多元教学体系,建立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基地模拟指导、俱乐部实践技能等融合贯通的机制(见图1)。
3.1.2 创建“学、研、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课程教学任务的要求,建立“学、研、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教练主导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见图2)。
3.1.3 创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情境
在课堂创新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情境(见图3)。
在课程授课开始之前,教师召集学生小组进行第一次小组(自主)学习活动,共同确定需要完成的目标,安排学生提前观看网站上自己负责实施的专题、具体学习PPT、学习指南和学习问题。教师召集学生小组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共同研讨运动健康方案,指导学生小组独立制定膳食食谱、运动处方,并确定课堂实施的分工。在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开展第三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该小组的同学开始现场制作营养餐,非本小组的同学则在教师的授课下学习该专题的内容。待本小组学生完成营养餐时,开展第四次小组(探究)学习活动,将所制作的营养餐摆放到课堂中进行展示和介绍,并将运动处方的内容进行示范与模拟指导。教师、俱乐部教练组织课堂讨论并进行现场评议,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技能。
3.1.4 创建多元、注重能力的课程评价体系
注重学生课堂学习、基地模拟、俱乐部实践的综合效果,将课程评价的要素与权重设置为形成性考核成绩(70%)、终结性期末理论成绩(30%)(见图4)。
3.2 “运动营养学”课程改革的效果与分析
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情况对体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主要目的是获取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认可程度,以及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1)。
由表1可知,学生对未来职业角色的了解程度非常清楚(占86%)、学生认为对自己实践指导能力的训练作用很大(97.2%),表明“课堂—基地—俱乐部”多元教学体系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认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学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置非常合适(86.5%)、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完全掌握程度(78.7%)、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完全理解程度(87%),表明“学、研、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实现“双主体”联动,促使有效学习的产生,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学生认为课堂注重学生发言与研讨是很好的形式(97.2%)、学生认为小组或个人研讨反思的效果很好(86.3%)、学生认为促进自己能力发展的作用很大(95.4%),表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反思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储备。学生对课程综合成绩的评定非常满意(89.5%),表明多元、注重能力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践体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运动营养学”课程改革方案:创建了“课堂—基地—俱乐部”多元教学体系,“学、研、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情境,多元、注重能力的课程评价体系。
(2)“运动营养学”课程改革的效果:“课堂—基地—俱乐部”多元教学体系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认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学、研、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实现“双主体”联动,促使有效学习的产生,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反思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储备。多元、注重能力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践体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水平。
4.2 建议
(1)继续采取小班化教学形式,确保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权利。
(2)调整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功能布局,与学生校外定岗实训俱乐部环境做到无缝对接。
(3)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情境,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4)深化教学内容研究,明确专题研究对象,细化运动健康指导方案,重视方案的实施效果,提升其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8-49.
[2]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8-90,136.
[3] 武超.运动营养学“学、研、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