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莹 矫玮
摘 要:筋膜健康近年来受到关注,与此相关的康复疗法在实践中应用也逐渐增多,对筋膜进行治疗是运动康复介入的第一步,筋膜恢复的状况也决定了最后的康复效果。筋膜相关疗法包括针灸、肌筋膜扳机点疗法、意大利筋膜手法、筋膜牵拉疗法、筋膜健身等,逐渐由被动的手法治疗走向主动的运动训练。本文对筋膜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疗法进行简述。
关键词:筋膜 运动康复 手法 训练 经络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c)-0023-02
临床上对筋膜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康复效果,筋膜相关疗法逐渐成为焦点。筋膜手法通过释放肌筋膜异常张力以降低疼痛。传统的运动训练强调肌力训练,心肺耐力训练,神经肌肉控制训练。然而过度使用损伤多造成筋膜功能紊乱。因此近年来提出对筋膜加以训练。根据筋膜的特点,实践中对筋膜的干预包括被动的手法治疗和主动的运动训练。
1 筋膜—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一直以来,筋膜是一个广泛使用但又不描述不清的解剖名词,導致筋膜领域的临床技术、科研交流较为混乱,引起了关注。因此,2014年筋膜研究协会成立了筋膜命名委员会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于2015年举办会议,会议根据研究领域不同,分别从结构层次和功能层次,决定同时使用筋膜(Fascia)和筋膜系统(Fascial System)两个名词,并阐述了的定义和应用范围[1]。
1.1 筋膜
筋膜是一种鞘状、层状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可剥离的皮下结缔组织,连结、包裹和分隔肌肉和其他内部器官。精确的科学术语,狭义指个体中的筋膜组织,可进行解剖或使用成像技术观察,研究其生理、解剖、病理特征等。
1.2 筋膜系统
筋膜系统广义指由柔软的、富含胶原纤维的、遍布全身的疏松和致密结缔组织的组成的三维连续体。它包括脂肪组织、血管外膜、神经血管鞘、腱膜、深筋膜、浅筋膜、神经外膜、关节囊、韧带、骨间膜、脑膜、肌筋膜、骨膜、视网膜、隔膜、肌腱、内脏筋膜,以及包含肌内膜、肌束膜和肌外膜在内的所有肌肉内和肌肉间结缔组织。
筋膜系统连结和包裹所有的器官、肌肉、骨骼和神经纤维,赋予身体功能结构,为全身系统提供一个综合运作的环境,用以解释具有张拉整体结构的全身筋膜网。
2 筋膜的特点
筋膜的特点包括:筋膜的适应或重构、弹性、水化或更新、感觉器官[2-3]。
2.1 筋膜的适应或重构
筋膜的特点是其良好的适应性,当有规律地承受不断增加的生理压力时,成纤维细胞调整其基质活性,从而使组织结构重塑更好地满足需求。筋膜基质的构成、结构和力学特性会随应力的变化而变化,筋膜按照施加在身体中的张力线进行重构,也可能会对筋膜本身包裹的结构施加应力,从而产生机械和生理效应。
2.2 筋膜的弹性
筋膜具有和弹簧相似的储存和释放动能的弹性回缩能力,在行走、跑步、跳跃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关于跑步下肢肌肉活动的研究表明,小腿后侧肌群在支撑相中期达到峰值,之后迅速消失,说明支撑相末期产生的推动力没有来自小腿后侧肌群,而是肌腱、腱膜、足底筋膜产生爆发性的反弹能量以增强推动作用。运动过程中,筋膜扮演着力传导者的角色,传统观点认为:力的传导由肌肉到骨骼,而现有研究已经肯定了肌筋膜传导力的作用。对筋膜进行训练,能促使机体更多运用筋膜弹性的能力,储存和释放更多能量,提高动作效率,减少肌肉疲劳。
2.3 筋膜的水化和更新
筋膜组织大约2/3由水构成,拉伸、按压等方式如同挤压海绵一般,将筋膜的水分由“富水区”输送到“缺水区”,促进新陈代谢,胶原纤维的转变需要300~500d,全身筋膜网的更新速度缓慢。
2.4 筋膜是感觉器官
筋膜存在丰富的感觉神经,遍布全身的筋膜网是最重要的本体感受器官。筋膜组织中发现了游离神经末梢、Ruffini小体和Pacini小体。
3 筋膜相关疗法
筋膜相关疗法包括针灸、肌筋膜扳机点疗法、意大利筋膜手法、筋膜牵拉疗法、筋膜健身等[4]。
3.1 针灸(Acupuncture)
经络理论是经典针灸医学的核心。“解剖列车”和意大利筋膜手法学派描绘出的肌筋膜经线都和针灸经络循行图表现出了高度的相似性。结缔组织学说认为筋膜是经络的物质基础,经脉和络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和网状结构[5]。经络是人体内各种生命物质之间互相作用的复杂活动的综合反映,而筋膜学从另一个角度对经络理论进行了解释和补充。
3.2 肌筋膜扳机点疗法(Myoficial Trigger Point Therapy)
肌筋膜扳机点疗法由Janet Travell发展,当Janet Travell还是一名年轻医生时,发现患有肺部疾病的病人经常主诉肩痛、上臂疼痛,当她触诊病人胸部、肩部时发现有易激惹的区域,并且伴随条索状的肌肉结,随后Janet Travell开始研究扳机点,并且和David Simons共同完成了《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
扳机点疗法的基本方法:治疗师使用手指、手掌、手臂或肘对扳机点施加压力进行压迫,然后持续到扳机点开始变软,这种“融化(Melting)”的感觉治疗师和病人都可以感受到。当使用某些工具例如针具代替治疗师时,这就是干针疗法。扳机点疗法需要治疗师有良好的触诊能力,可以触诊出病人的条索或硬结,以施加恰到好处的压力,既能最大程度作用到相应组织,又能避免过于疼痛引起病人肌肉反抗。
3.3 意大利筋膜手法(Fascial Manipulation?)
意大利筋膜手法由意大利物理治疗师Luigi Stecco发展和创立,治疗目标是改善身体结构和运动效率,关注的不仅是症状本身,还包括整个身体网络。筋膜手法已被证明能有效治疗肌肉骨骼疾病,如髌腱炎、肩袖损伤、创伤后亚急性颈部疼痛、慢性踝关节不稳、颞下颌关节紊乱、腕管综合征、慢性下背痛、髋关节置换术后[6]。
该疗法定义了人体14个节段,所有节段都在6个空间方向运动或维持稳定,每个节段包括6个肌筋膜单元以控制不同的运动。肌筋膜单元包含一个协调中心和一个感知中心:协调中心指使远端关节运动的所有力的向量的合成点,是一个明确的点,通常是实施治疗的部位;感知中心因关节囊、肌腱、和韧带牵引力而产生,当肌筋膜单元某一方向的力不协调时或关节囊感受器受到异常牵拉、过度刺激时,感知中心可以产生痛感,是一片范围,通常是评估过程病人主诉疼痛的部位。
3.4 筋膜牵拉疗法(Stretch To Win? Fascial Stretch Therapy)
筋膜牵拉疗法由Ann Frederick和Chris Frederick共同创立,将持续性关节牵引和肌筋膜牵拉结合,治疗师使用固定带稳定患者不需牵伸的部分,以“解剖列车”提出的筋膜链走向进行牵伸,来促使患者最大程度放松,提高牵拉效果。
筋膜牵拉要点包括:牵伸前先牵引关节;多角度、多平面牵伸;牵伸肌筋膜链而不是单一某块肌肉;牵伸顺序由身体核心(腰椎-骨盆-髋关节)到四肢;使用PNF收缩-放松技术;配合呼吸。
3.5 筋膜健身(Fascial Fitness?)
筋膜健身由Divo Müller和Robert Schleip共同创立,认为筋膜是可进行训练的,目标是促进筋膜健康,使筋膜更具弹性和韧性;获得更好的能量储存和释放能力;使筋膜链更流畅地运作;促进肌筋膜恢复再生。
筋膜健身是系统的筋膜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包括四方面,分别是弹振练习、筋膜牵拉、筋膜再生和感知练习。
筋膜训练的原则包括:富于变化的动作、负荷、速度进行训练;全身参与的肌筋膜链运动,让各关节可以在三个平面更灵活,协调配合;动作力量从近端启动,使身体环节由近及远依次向所期望的方向运动;预备反向運动,动作开始应先给一个方向相反的预张力,随后再进行动作,最大限度地利用筋膜的弹性来完成动作;提升本体感和运动觉的练习;筋膜训练开始时低负荷,当动作更加平缓流畅时再增加负荷,谨防损伤;全身筋膜网的更新速度缓慢,开始训练的前几周几乎感受不到变化,但常年累月对筋膜进行训练,可改善全身筋膜网的弹性。
参考文献
[1] Adstrum S,Hedley G,Schleip R,et al.Defining the fascial system[J].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2017,21(1):173-177.
[2] Schleip R,Müller DG.Training principles for fascial connective tissu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and suggested practical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2013,17(1):103-115.
[3] Schleip R,Baker A,著.运动筋膜学[M].关玲,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Lesondak D.Connectivity: Fascia-Related Therapies[J]. Co-Kinetic Journal,2017(74):25-32.
[5] 黎波,李忠正,刘强.经络流派学说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6,32(6):55-57.
[6] Pintucci M,Simis M,Imamura M,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tear using Fascial Manipulation? in a stroke patient[J].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2017,21(3):65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