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罗予 覃承艺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技工学校的学生在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上都会随时间段推移而不断更新。从提升学生教学管理效果的角度来说,教学课程的管理需要全面保证课程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同时设置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而开展全面高效的课程教学。整体的教学质量监控需要从教学准备环节、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结束后评估等方面入手,进行多方面的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008-01
一、技工学校教学分类及教学质量要点
(一)知识教学
对于技工学校的知识教学来说,主要是对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通过解决“旧知”的问题来让学生的发展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当今时代更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知识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更新。作为知识传承的载体,学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更新也就代表着学校的发展程度。当学生知识体系较为老化的时候,学校的教育教学整体也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校学生教学中尤为适用,只有学生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学校的发展才会得到提速,并且保持在行业领域领先的水平。
(二)技能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不同地域的技工学校都有培养学生创新技术和能力的需求。对于技工学校的创新发展来说,人才的技能教学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以技工学校发展需求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为基础构建的人力资本配置体系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技能提升效果,可以从基础上确保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是高质量的。学校人力技能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正相关的作用,并且学生经过技能教学之后大多转变为人力资源体系中的骨干。
二、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缺失与完善
(一)教学准备中的质量监控
教学准备中的质量监控主要指在教学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课程(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并安排好教学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备和设施。从提升学生教学管理效果的角度来说,教学课程的管理需要全面的保证课程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进而开展全面高效的课程教学。整体的执行方案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学校要进行教学课程标准的全面量化。对于技工学校教师的教学课程来说,教学内容是和行为量化进行匹配的,详细的教学职责分配可以囊括更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并且将学生接受、消化知识的情况进行数据化分析,这样也有助于下一步开展创新型的学生教学;其次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说,可以结合多种模式优缺点进行思考,并且整体真实地反馈学生工作现状;建立全面高效的课程教学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制度和方法之外,也需要对教学课程考核的成果进行公开分析,设置合理的教学程序让整体教学更为高效。
(二)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教师作为课程演绎者、课堂氛围带动者,主要的任务就在于将教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所教授的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且结合自身工作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教育教学。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备和设施也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需要进行细致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师生互动、学生接受和消化程度上入手,对教学进行反馈调节。
(三)课后评估的质量监控
在教学课程结束之后,及时开展课后评估及分析,并据此采取下一步的调整行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教师和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填写课程评估表,从而将所有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评估表内容进行汇总和纵向对比,通过这些数据来决定下一批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而其他的课程评价方法也可以投入使用,如可以要求技工学校的领导层和教师群体在某阶段课程结束培训之后举行教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应用到工作实际中。
(四)课程考核的质量监控
课程考核是学校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方式多以笔试、实际操作、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无论何种形式,命题都是其核心环节。命题应该符合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实际的教学进度,内容和范围应当按照课程大纲对知识、能力、学习目的的要求来确定。
三、总结
时代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我国不同地域的技工学校都在培养学生创新的技术和能力。对于技工学校的创新发展来说,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知识传承的载体,学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更新也代表着学校的发展程度。因此对技工学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是十分必要的。教学课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需要校方全面的保证课程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教学内容是和行为量化进行匹配的,详细的教学职责分配可以覆盖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同时设置有效的课程质量监控体系,进而开展全面高效的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瑛.提高技工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8(17):11-12.
[2]张逢春.对提高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職业圈,2007(7):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