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2018-06-11 10:07成学辉
丝路视野 2018年33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旅游文化商品化

成学辉

【摘要】旅游文化商品化之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正面的影响包括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良性变迁”“世界化”发展。负面影响包括造成民族传统文化“失真化”“退化”“肤浅化”。考察我国旅游文化商品化过程时需要避免“一叶障目”,应将其理解为不断发展的过程并肯定其正面影响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旅游文化;商品化;民族传统文化;发展

目前,学术界许多研究者提出了旅游文化的商品化是导致传统文化出现不良变化的原因的观点。可见,旅游在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一、旅游文化商品化之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旅游文化商品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必要方式,其对民族文化的传扬犹如一把双刃剑。“双刃剑”的定位代表了旅游文化商品化之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利有弊。以“商品”这一概念入手,商品本身就是中性的,然而其用途是社会的。换句话说,商品化可以成为“桥梁”也可以成为“藩篱”,不同的文化的商品和服务的内容不同,同时商品也并非纯物质的对象。当我们买进商品时也是接受一种文化观念的时刻,所以可以说兑现了商品的价值,是在当地推销一种“文化观念”。

二、正面影响

(一)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保护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其本质原因在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非经济性”特点。例如,我国部分南方少数民族将出售商品的行为看做违背社会道德行为。而现代商品经济的主体性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筛选和调试的作用,能够为现代旅游商品注入传统文化的机体,消减传统文化的封闭和滞后,引导传统文化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例如云南的大理等文化圣地,将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的传扬紧密结合起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使民族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活力。

(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良性变迁”

传统文化“良性变迁”的重要因素就是“民族自信心”,具体表现为通过文化交流接触到“我”和“非我”之时能够存己之忧,择人之良。这种信心的来源自然建立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之上。心理学指出,人类在自我评价时涉及许多因素,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其中重要一环。而旅游文化的商品化能够显著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例如近年来,民族文化的旅游市场价值不断被挖掘,民族文化不再一味地标上“蒙昧”“落后”的标签,而是被弘扬的传统文化,使得许多民族地区的传统和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推动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良性变迁。

(三)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世界化”

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各民族都在寻找途径加快文化的世界化进程。旅游就是促进文化快速流向世界的途径,旅游具有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他是人与人亲身、交互、直接的交流以及感知的传播,以寻求审美愉悦为目的旅游大大的加快了文化的交互速度。世界各地的游客购买旅游文化商品时也会逐渐渗透民族文化观念,从而扩大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

三、负面影响

(一)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失真性”

部分旅游地区“精华”与“糟粕”不分,甚至故意向游客展现“封建迷信”的陈规烂俗。实际上这种行为不但是对自身文化的亵渎,也是对游客的一种侮辱。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造成部分民族传统文化的“退化”

民族文化是旅游文化的资源,但并不意味著二者之间完全等价。有些民族文化不适合以特定的物质形态表现和传递给人类,就不能被开发成旅游产品,否则将会对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破坏。例如藏族的“天葬”文化,如果缺乏人类学知识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宇宙观,就无法深入理解。此外,不能完全开放的还有具有神圣精神或象征意义的民族传统文化要素。例如,对宗教文化进行过度开发有可能会当地民众的生活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三)造成民族传统文化的“肤浅化”

如今,民族旅游热潮吸引了许多旅游企业对民族文化模拟景观进行建设和投资,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移植难度较大,普遍出现“生搬硬套”现象,或者文化准备不足、认知不足、理解不足导致民族文化的肤浅化。如歪曲、丑化、亵渎民族文化的现象。

四、结语

研究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不仅关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关乎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社会意义。探究旅游文化商品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我们应当:(1)承认旅游文化商品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效应,但应认知这种效应并不是在任何阶段都完全一致的。(2)应避免静止、抽象、划一的理解,应将商品化过程理解为动态发展的过程。(3)为避免妨碍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应看到负面影响的有限性。同时,鉴于旅游文化商品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影响,应当肯定旅游文化商品化的正面影响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秦兆祥.内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7(11):181~184.

[2]谭志满,陈潇翔.旅游发展背景下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研究———以恩施土家女儿城为例[J].理论月刊,2016(12):81~86.

[3]谢新.中国茶文化旅游民族特色初探[J].福建茶叶,2016,38(05):149~150.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旅游文化商品化
浅析简·爱和于连人生变化轨迹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巧借“翻转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信息市场的个体户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