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农村电商创新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未来前景,同时可以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跨越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农村”概念的提出,农村电商进入国家政策规划道路。本文在分析农村电商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农村电子商务特点
(1)成本低,效率高。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订单、实时的物流监控和线上支付交易流程,减少复杂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中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2)产业优化。农村发展传统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导方向,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逐渐转型升级走向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改变经济固有的结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3)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农村电子商务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开始起步,网络信息技术突破信息间的交换的阻碍,创新传统信息交流模式,信息能够跨区域、时空的交流,实时信息同步更新。(4)庞大的市场规模。广阔的农村市场,拥有潜力无限,发展农村电商是将分散的农村资源加以整合,进行利用开发,包括产品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市场资源。
二、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相关要素保障有待完善。农村网络设施供应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村网民比例偏低,与城镇相比,需要进行完善。交通设施的不完善,物流受到严重影响,以农副产品为主的销售,农产品保质期短不宜储存,生鲜品期间损耗大,需要农产品大型仓储基地和相应的冷链等物流基础,整体物流成本较高。另一个是农村金融服务不齐全,地区人口分散,金融机构在农村建设网点成本高。其他方面是电子商务人才缺乏,不仅需要产品研发的技术型,也需要产品运营的操作型的复合型人才。典型的农村地区青少年大部分外流年,大部分以中老年为主,缺乏勞动力,农村也难以吸引大批人才停留,人才是发展农村电商的重要瓶颈。(2)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滞后。农产品的网上售卖,主要是以个体户的形式,个体户之间分散销售,自负盈亏,缺乏集中生产模式,产、供、销分离,缺乏相应的联合品牌机制。另一方面农产品缺乏相应的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农产品作缺乏相应标准化机制,生产加工环节相关标准化程度低,没有进入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不健全的农副产品标准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农副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细分性、定价科学性不强。(3)农村市场开拓有待深入。在市场开发上,农村市场培育不成熟。外来投资者往往盲目看重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潜力,以利益为主要导向,缺乏发展方向规划,缺乏争取的农村电子商务开发,容易盲目重复建设、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竞争无序、亏损经营和站率高等现象。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议
(一)供应链一体化
首先,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标准体系。一方面,建立农产品品牌,制定农产品标准。另一方面,农产品电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标准体系法完善,为农产品电商优质优价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加强第三方网络平台的监管,为农产品电商市场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在供货渠道方面,促进传统农业产销升级。对农业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化、制约化、信息化的一站式订单服务,配合网销平台的销售市场的开拓,形成产供销相对接的供应链模式。最后,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社区直配”示范模式,一站式订单服务。建立专门生产基地,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建立农业有机园,专业生产有机蔬菜、有机水果及淡水鱼等高质量产品,加大与社区合作,采取社区统一采购模式,专区专配的供应链,实现产销的线下对接。
(二)平台协作化
建立线下协作平台,开设农村电商示范试点,加强电商服务中心和村镇乡级电商服务点的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农产品电商品牌式销售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新型农业经营者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农产品电商转型升级。农产品电商企业积极参与转型升级,农村电商与传统商务相结合,实现两种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电商的衡量标准。
(三)资源整合化
在人才资源方面,为保证人才供给要求,引进电商技能型人才,吸引专业型复合人才。政府应当出台一些相应的人才回流政策,吸引人才往回农村,同时自建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培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高端人才。在网络资源方面,进行物联网、互联网与农产品产销协同发展,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整合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源,完善农产品流通主体管理信息化,拓宽农产品进城渠道,发展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构建。
参考文献
[1]郑舒.新农村电子商务“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研究———基于“电商下乡”大潮[J].现代商贸业,2017(01):56~58.
[2]吴孝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以黔江区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20):282.
作者简介:李敏(1972.06—),女,汉族,湖北人,博士,丽水学院商学院,教师,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