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导向下MPAcc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8-06-11 11:15刘剑民张微龚日朝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刘剑民 张微 龚日朝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需求倍增。针对我国MPAcc培养模式实务导向性不足,存在诸多缺陷的情况,通过对我国MPAcc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在会计实务导向下,细化培养目标、设置动态课程、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建立三导师制等改进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

[關键词] 会计实务导向;MPAcc会计硕士;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102-01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会计人才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20世纪以来,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使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本科学历,而是转向创新型、应用型的高学历人才。在我国1500多万会计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不足0.6%,高学历人才明显不足。

设置MPAcc的初衷主要为满足市场需求,为会计职业界输送更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师资队伍缺乏、教学经验不足、培养模式和培养手段不完善等原因,使培养出的学生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并不能满足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MPAcc最初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对我国现行MPAcc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改革迫在眉睫。

二、MPAcc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开设MPAcc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高端人才。其初衷是要求各培养单位以实务为导向、面向市场构建MPAcc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财务实务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走向岗位更快速地提升业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反观现阶段我国MPAcc培养模式,发展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一)培养目标模糊,培养模式无差异

培养目标作为整个MPAcc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灯塔,教育部学位办明确指出,我国MPAcc培养目标是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出掌握扎实的会计、审计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高层次、高素质实务性会计人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而轻实务

课程设置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的核心环节,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必将影响会计硕士的培养质量。

(三)培养方式陈旧且单一,缺乏创新

中国式教育的“填鸭式”也反映在MPAcc的课堂中,沿袭学术型研究生授课模式,讲述的内容大多按照课本讲解,忽略了MPAcc学生实务导向的培养目标。

(四)师资力量有待提升,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教师团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带头作用,想要培养出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各培养单位首先应该打造一支质量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来满足MPAcc的教学需要。

三、MPAcc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具体教育背景下,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制度、质量评价等要素共同构成的关系组合、模型和范式。对此,我国一些高校开展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定位旨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包括人才将具备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某种的标准。

(二)培养过程

培养过程旨在刻画“怎么培养”与“用什么培养”的方法与手段,通常其构成要素分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实践方式等。

(三)培养制度

培养制度是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施的一系列程序及体系。培养制度又细化入学制度、学习年限制度、日常教学管理制度等。

(四)培养评价

依据会计教指委和学位委员会做出的规定,按照阶段划分为前提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三个阶段,按照内容分为课程考核和学位论文考核。

四、MPAcc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我国MPAcc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培养单位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不断在摸索中前行,为社会输送了一批较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细化MPAcc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从市场对MPAcc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发,将MPAcc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强的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会计领域的专业知识,拥有与时俱进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在面对复杂商业环境时,拥有超强适应能力以及全局性战略眼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批判思维、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未出校门就已具备财务总监等高级会计人才独有的职业处事、判断、公关等综合能力。

(二)建立更动态、灵活的课程设置体系

会计实务伴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为了实现理论学习与实务的紧密衔接,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动态性和灵活性,表现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课程的设置要随之变化,根据会计实务实际所需的知识增设新课程,以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务问题。

(三)更新教学方法与实践方式

各培养单位应保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价值,开展以网络为主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及时更新案例热点并在线探讨交流。

(四)建立校内双导师+校外导师的三导师制

传统的双导师制模式下,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采用的是相同的“一刀切”培养方法,没有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就业行业以及兴趣爱好来制定培养方案,导致培养方案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建平.MPAcc教育品牌建设探究[J].财会月刊,2016(3):116-119

[2]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