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工作室的“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6-11 10:59刘刃陶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技能工作室内涵,并分析了当前中职院校学生学情,从工作室的设置、实施形式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工作室的“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技能工作室;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刃陶,硕士,江苏省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加工。(江苏 宜兴 21420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116-02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中职院校的年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升。然而,由于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是技能应用人才,因此如何提升中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关注焦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对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为应对社会对人才总量的需求,本文在研究技能工作室的基础上,探究“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技能工作室,其关键词是“技能”,要求将具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统一起来,两者合二为一,促进人才培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工作坊”一般是指一群特定领域内并且具备专门知识和专业素质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就其专业的特定领域或者某个具体项目、某个课题进行专业性研究、讨论,其主要目的是共同分享知识与经验,并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参与成员的创造力。由于中职教育的教学特点,作坊式教学的工作室模式更适用于中职技能教育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自我技能,目前已包括双师工作室、技能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和企业工作站等形式。

一、中职学生学情分析

一般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目标不坚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缺乏推动力,整个学习过程极为被动。第二种是对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没有具体的规划,缺乏积极主动性,并且很多职业院校学生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种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很有兴趣,有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非常强烈,自我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明确。通常来说,大多数中职院校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区别性教育,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院校的管理方式都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热情,丧失学习自信心。

二、“技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将“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引入教学实践。在职业教育领域,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学院先后引入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这类采用“技能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院校大多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现阶段,“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多具备以下四大特征:教训单位为工作室;教学场景设置为企业场所;教学形式为项目实操;管理核心為企业专家或专任教师。这一教学培养模式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均以企业实际的管理运作模式为对照目标。结合上述特征,“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取决于三大要素,即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与学习成果社会化。教学内容项目化要求教师基于具体项目组织教学,学习情境职业化要求教学环境基于实际的企业运作管理模式,学习成果社会化则要求学生的作品应符合市场的需要。控制这三大要素的用意在于保证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效果,杜绝工作室形同虚设的现象。

三、基于工作室的“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途径

1. 保证工作室的设备与运作。为培养“流动工作坊”人才,工作室要设置良好的工作室环境,这也是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能够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室的设置必须与人才发展的专业和发展方向密切相关,要考虑专业岗位特点和区域经济情况,以专业化发展为核心,选择开发研究、设计、开发经验较强的专业教师作为教学团队,从而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促使学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此外,工作室设置还要紧密联合企业开展实训培养计划,通过实训培养在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技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类大型的技能比赛,或者是参加一些实际企业创新项目,通过这些有效的实战来检验技能掌握水平,同时不断发展自我与创新。

2.明确工作室培养目标。工作室是培养“流动工作坊”人才的重要渠道。工作室的组成非常清楚,兴趣小组的主要对象为大一的新学生,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通过该方式选择适合的人才。教师作为整个团队的领军者,一定要本着对学生充分负责的态度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是否参与到小组中,是否愿意发挥自身的特长,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按时开展教学活动以及技能培训,通过参加相关实践技能比赛,或者是一些创业类型的比赛,到实际企业参观考察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项目团队中,学生需要借助比赛或者是一些实际工作项目不断创新,通过有效的工作室训练,可以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将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3.保障工作室作用的正常发挥。良好的保障措施是技能工作室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首先,技能工作室必须提升工作室指导教师的个人能力,增加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投入。教师作为工作室的核心组成,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掌握所在专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动态。技能工作室成立和维持都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要给予支持,还需要积极联系优秀的企业家,加强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鼓励教师参加综合培训,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能力。

随着各个行业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技能应用岗位需求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品德修养及创新能力。中职院校技能工作室的建立迎合了职业变化趋势理论,为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性专业人才。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广大中职院校也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应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构建技能工作室,并加强技能学习训练与专业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工作室打破了技能学习的困境,开发了中职专业培养人才的广阔平台,让全方位的技能学习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和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牛杰.基于工作室制的高职工科技能精英人才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17,(7).

[2]陆霞.基于项目工作室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

[3]刘咏松.基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5).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