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教师学生观的反思与建构

2018-06-11 11:48佀永辉
职教通讯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生观中职教师积极心理学

摘 要: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强调重点研究每个个体身上积极的力量,这是一种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变性。其学生观以学生为本,接纳尊重学生并信任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生观会极大改变教师的惯性思维,提高教师沟通技巧和教育艺术。

关键词:中职教师;学生观;接纳与尊重;激发潜力;积极心理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职校德育途径创新的研究——以南京市玄武中专为例”(项目编号:XHDY2017030)

作者简介:佀永辉,女,高级讲师,教育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4-0067-03

当下,我国教育体制使得进入职校的学生都是中考失利者,高考无望者,甚至是教师、家长心中的“中考失败者”,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散漫,规则意识不强等问题。传统的学生观对学生的心理设定是一种“疾病模式”,教师工作重心放在学生行为的监管上,习惯于分析学生身上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防范、管制甚至惩罚,目的是不让学生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忽略了学生身上原有的积极品质和美好品德。[1]这在客观上弱化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根本目的相偏离。改变现状必须从改变理念入手,让德育“走心”,让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这个理念就是积极心理学。

一、学生观的基本概述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总的看法和根本观念,它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简单说,学生观就是教师怎么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它是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其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实施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问题、偶发事件。处理得好,会让学生心服口服,努力去改进,处理不好,则会激化矛盾,甚至师生对立,更谈不上什么教育效果。同样是批评,有时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有时却很抵触,教师到底该怎么做?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观可以指导我们做得更好。

二、两种心理学的相互比较

传统消极心理学首先感兴趣的是人或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人类社会或人类本身,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教师眼中只有人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忽略的人的存在。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犯错时教师通常的反应方式是训斥、职责,同时伴随强烈的负面情绪,学生内心很难接受。其次,消极心理学过于强调矫正功能,教师习惯带着问题开展工作,习惯看到学生身上的问题,却忽略他身上的积极品质,这样会让他变得更加消极。在这种理念下,教师的学生观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态度是消极的,在沟通时是带着不满情绪,语言上也也多是严厉职指责。教育效果不如人意,甚至会引发新的矛盾。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强调心理学要重点研究每个个体身上积极的力量,这是一种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每个生命并不是由问题组成的,个体只是矛盾的综合题体,每个人身上除了问题,还有积极的力量。[2]一方面,教师要发掘个体身上的积极力量并使之得到正确应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身上的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并从中收获积极的意义。以文中的案例来说,消极的看,学生没有规范穿校服是个问题,积极的看,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与众不同,把领子竖起来,把袖子撸上去,会让自己显得很酷,内心得到一点满足。教师如果首先想到这一点,对不规范穿校服的问题提出批评时态度上就不会横加指责并主管判断,就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情绪上不会有强烈的反感和不满,语言上会婉转,效果当然也大相径庭。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 :“孩子们求学的欲望完全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 ,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方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语言去吸引学生,假如他们和善地去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

三、消极心理学影响教师学生观的案例反思

有一次,学生在操场做广播操,我看到一个男生穿着白色短袖衬衫的校服,但是却将袖子撸到肩膀上,把领子竖起来,显得与众不同。我当时就指出“好好穿校服,衬衫有衬衫的穿法,别把衬衫穿成背心”,学生虽然有些不愿意,但也准备把袖子放下来,我忍不住又说了一句:“好好的校服让你穿成这样,真是糟蹋了校服”,话一出口,学生的动作已经停下来了,嘴里开始嘟囔:“我怎么糟蹋校服了?”神情中满是不服。其实,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就事论事,学生还能接受,“扣帽子”显然引起学生不服甚至反感,表面上他服从了,但心里不服。到了下午,再看到那个学生,还是那样穿着衬衫,可见,上午去的话没起什么作用。但我就还是坚持请他规范穿着,没再说其他的话,他也没吱声,只是默默地把衣服整理好。

在这次事件中,我就犯了夸大事实,上纲上线的错误,“没有好好穿校服”是客观事实,“故意糟蹋校服”则是我的主管判断,或者说是恶意推断,学生不能接受。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教师学生观的提升策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观会极大改变教师的惯性思维,提高教师沟通技巧,改变教师的教育艺术。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的学生观的树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接纳学生

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 事实上,教师不能接纳的是学生身上的毛病和问题,而不是学生这个人的个体。但在消极心理学思维下,多数教师分不清问题和人,习惯于把二者混为一谈。作为教师,不能接纳学生,又怎么可能公平对待学生,爱心耐心就无从谈起了。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也就成了老师不喜欢的学生。可以说,这样的教师是那些“不讨喜”的学生的“杀手”,不难想象,面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学生,教师还能对他的行为语言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吗?作为学生,犯错误是成长过程的必修课,但是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达出的对学生的否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不可接受的。比如,对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说:“你不会还举手凑什么热闹?!”或者干脆吼一句:“你真是无药可救!”,其实学生一旦犯错,内心是惴惴不安的,被批评是能接受的,被彻底否定则是最糟糕的,其内心体验是深深的自卑进而觉得自己真的“无可救药”,索性“破罐子破摔”,或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讨厌老师也讨厌学习。这样的教育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很难消除的,对学生今后成长极为不利。所以,教师对孩子要有一种保持和接纳,表现为三个方面:(1)在你把事情做好时认可你。(2)在你受挫时支持你。(3)你的各種感受和想法可以在我这里安全表达。[3]

(二)尊重学生

尊重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但是作为教师经常不由自主地对学生的某些行为予以定性,违背了就事论事的原则,挖掘出学生根本不曾有过的想法,或者强化学生模糊的意识,对教育学生不利反倒有害。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时候教师宽容一点,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在学生们的错误或挑衅面前,教师应表现出成熟的风度,这不仅可以避免师生间的矛盾,而且也会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4]

(三)信任学生

若要尊重与接纳每一个来访者,我们必须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每一个体独特的潜能,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与价值,这样,教师才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变性,才能采取正面、积极的审视态度引导来访者的转变与成长。如果学生不能一下子达到既定目标,那就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这种信赖也会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积极的学生观以学生为本,接纳尊重学生并信任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激发和发挥。教师是一种有着其特殊性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人,很少有几种职业能像教师一样使人得到积极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能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基本素养。积极的学生观不仅仅是在教师与学生共处的那几年发挥积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2] 郝宁.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钟杰.面对心理发展水平低的孩子,班主任该怎么办?[J].班主任之友,2017(4):56.

[4] 孔建云.有效师生沟通的原则与技巧[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4.

猜你喜欢
学生观中职教师积极心理学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