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问题与对策

2018-06-11 11:48黄德桥杜文静
职教通讯 2018年24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职业院校

黄德桥 杜文静

摘 要: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旅行社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据校企合作投资主体与紧密程度可分为“主导型”单办模式、“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租赁型”引网点入校模式,从建设成效方面发现存在校方自办模式成本过高、企业独资模式运营效益差、“教学”与“生产”功能耦合失衡、有效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寻求校企互利共赢、构建校企合作成本分担机制、实现“教学”与“生产”功能同频共振、按照市场模式进行“企业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实现校企共建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运行和互利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旅行社专业

基金项目:国家旅游局2017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项目编号:WMYC201730083);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现代学徒制视域下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GX-175)

作者简介:黄德桥,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职业教育;杜文静,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4-0008-05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迅速发展,各地相继打出“旅游经济”牌,“旅游热”成为了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张“名片”。旅游市场规模化,对旅行社企业既是契机也是挑战。旅游市场需求的扩大,为旅行社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黄金周期”,但线上线下旅游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以及游客对旅游质量的提升,对旅行社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OTA(线上旅行社)和线下旅行社获取客户资源能力,对旅行社业务熟练、能独立带国内外团并且具有发展潜能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作为旅游人才的“蓄水池”,就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从制度上做好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是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积极探讨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探讨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破解地方旅行社专业人才短缺瓶颈。

一、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旅行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储备,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职业院校的输送,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需经企业岗位实践锻炼和检验。产教融合推动旅行社企业联合职业院校建设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旅行社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行业反哺院校、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应尽责任。

(一)高质量旅游呼唤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旅行社人才

旅游成为百姓生活方式的一种“常态”或“刚需”消费项目。随着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品质不断提高、出游空间不断拓展,寻常百姓对旅游质量的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懂得如何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体验、真正为游客着想、满足游客追求品质旅游需要的新时代旅行社人才。比如,游客吃行游购体验方面,不仅要求旅行社安排的导游人员要有导游证,还希望导游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比如,积累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给游客讲解的更深刻、透彻,提升游客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升华自我认知,体悟多样化人生,提高生活质量,传播旅游文明,等等。

(二)旅行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储备

人才兴旅、人才强旅。旅行社作为旅游行业中的关键一环,要抢占人才高地。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竞争,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旅行社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正确的品牌,完善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共建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企业运营实践教学为基础,运用校企合作模式,成立校企合作定制班级。为企业进行“定单式”人才培养,旨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合作,实现校企资源有效结合和优化配置,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和保障旅行社企业获得职业院校输出符合企业所需的的专业人才。

(三)夯实校企合作双赢基础

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需要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来培养旅行社专业学生在计调、外联导游等各环节的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很好的满足院校对旅行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要求,也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打造师资队伍,共建示范基地,搭建就业平台等院校所期盼的现实需求。旅行社企业通过校企双方攜手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体会到线上操作的效率性、准确性、逻辑性,从销售顾问到产品运营、广告策划、市场营销、线路设计、平面设计等岗位,从业务流程的熟悉到个性化定制都是实战化操作,体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责任,也能让学生熟悉旅行社行业,为引导学生到旅行社行业就业,为旅行社企业留住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二、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1]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据校企合作投资主体与紧密程度可分为以下三个模式。

(一)“主导型”单办模式

“主导型”单办模式是指职业院校或企业实体利用自身资源,建立既有“教学”功能又有企业“运营”功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校方自办模式。职业院校为满足旅行社专业学生对实践技能训练的要求,利用自身力量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内生产性旅行社实训基地开展专业技能教学和对外业务运营。(2)企业自办模式。旅行社企业基于院校邀请和批准将旅行社企业搬进校园里开展相应的经营业务。发挥旅行社企业自身的优势,同各地景区、酒店、车队、航空及铁路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开展相应的业务运营,在经营之余,允许院校学生进行参观或短暂的进行岗位实践教学。

(二)“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是指职业院校和旅行社企业之间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和就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这种模式更能体现和满足校企双方的现实需求和利益诉求,体现在院校获得旅行社企业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真实的工位进行实践教学,而企业能获得校方提供的低成本的经营场所和廉价劳动力资源。

(三)“租赁型”引网点入校模式

职业院校与当地知名旅行社企业合作,把旅行社营业网点设置在校园内,作为该旅行社的一个营业网点。院校为该营业网点提供免费的场地、水、电、网等日常消耗性基础设施,并根据该网点营业收入水平、企业员工参与培训学生批次、提供工位多样性与实训时间长短等进行补贴,实为变相“租赁”该旅行社营业网点,目的是为旅行社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便捷条件和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将所“学”与企业所“需”进行无缝对接,更好的熟悉未来工作岗位和提高未来就业适应性。

三、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方自办模式成本过高

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提高旅行社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接旅行社工作岗位需求,需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开展相应的实践性项目训练。专业技能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为旅游者安排游览、参观、考察、娱乐、度假、休闲、食宿、交通、票务以及购物等活动,并提供导游等服务项目。职业院校很难在上述项目有关设施、设备、教学场所、工位、师资队伍等方面全方位投入和保障学生都能进行相应的技能实训活动。

(二)企业独资模式运营效益差

有利可图是旅行社企业独资建设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原始动力。旅行社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主要利益诉求体现在获得廉价劳动力、运营场地、运营设备、客户资源及职业院校智力资源。但在实际运营中,中小型旅行社企业低价竞争行为,进一步促使旅行社的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数值明显上升,而经营利润完全没有得到体现或保障,违背企业逐利的本质,会逐渐动摇旅行社企业继续建设或维持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信心。

(三)“教学”与“生产”功能耦合失衡

校企利益出发点“错位”,是“产”“教”功能失衡的根本原因。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来看,实训基地的实训环境、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存在较大距离,实训指导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基地管理还存在注重教学忽视生产效率的现象。[2]一方面,校方利益着眼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功能,让师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开展产品策划、门市、销售、计调、客服、财务等旅行社六大业务为基础的技能训练,达到对接企业岗位要求的教学目的。“生产”功能是旅行社企业更为关注的利益点,充分发挥校内教师和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开展相关业务运营,从中获取更多经营利润是企业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本质。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对共建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调不充分,企业所能提供的资源无法应用到实训平台尤其是实训项目、课程体系建设中,而学校现有的设备、人员或知识产权也无法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也就是所谓的“产教内容不对应”。[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和“生产”功能失衡的原因在于双方协调不充分,资源配备不合理,进而导致院校的教学安排与企业的运营规律不能耦合平衡,出现此消彼长的失衡现象。

(四)有效管理机制缺失

校企合作建设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难有效运转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管理制度缺失。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说:“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毫无力量去保障任何人的安全。”没有效力的管理制度往往导致生产性实训基地陷入混乱状态。在校内实训基地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许多职业院校由于相关规章制度约束不到位,缺乏科学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从而导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出现实训室重复建设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运行效益不高。[4]因此,校企合作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有时容易出现校企利益出发点冲突现象。旅行社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生产功能时容易受管理机制、外在制度、市场、校方占用时间等方面的制约,影响企业正常业务开展,那么生产运营就成为“名义”上的功能;院校因缺失相应的制度性安排,导致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无企业“生产”,也无校方“教学”活动,出现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甚至成为“观赏品”摆设的尴尬境地。有效运行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企业真实“生产”功能得不到有效开展,院校“教学”功能得不到有效落实,非良性运行的结果就是双方都对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产生“双不满意”的现象。

四、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寻求校企互利共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旅行社专业学生实践支撑平台,对于缓解职业院校实训资源困境,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任務要求发挥了积极作用,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支撑平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满足职业院校和旅行社企业在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和共享;发挥人才储备优势,实现校企技术骨干人才互聘互用,校内老师和学生以“学徒”或“员工”身份开展相应的岗位工作,熟悉企业岗位工作流程和任务要求;企业优秀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在实训基地直接承担相应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岗位技能的提升。这既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也能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在创收中育人、在育人中创收,并按企业岗位要求培养“职业人”,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优势,实现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二)构建校企合作成本分担机制

各方基于产教融合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是建立在获取相应利益基础之上并以此作为产教融合的共同发力的平衡点。参与各方在充分保障合作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的基础上,可以就产教融合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内容、方式、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进行协商,把握好各合作方成本分担的平衡点,使产教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能有效推进和持久运行机制得以建立。有利益分享,也必有成本分担。在关注和响应各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寻求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院校可以将设备、场地、人才供给等资源用作产教融合资本,以有效降低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成本,让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好处和实惠,提高企业参与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热情和动力。为更有效地落实成本分担,双方应建立协商机制,保障校企双方在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有关协同育人、社会服务、培训、产品开发、技术转让及成果共享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和产出权益。

(三)实现“教学”与“生产”功能同频共振

职业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否持久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作为校方关注的“教学”功能与企业方关注的“生产”功能能否协调运转。职业院校必须把最根本、最原始的教学功能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宗旨放在首位,需要教育者摒弃经济利益导向,回归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轨道上来,否则,产教融合中的“教”功能就失去本色。依托实训基地扎实开展实践教学,结合旅行社企业的优势资源,在校企双方协同育人过程中,专业课程要引入旅行社企业生产标准,修订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专业教学知识体系与行业岗位任务对接,学生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其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培养。实训基地发挥教学功能,并不意味着要求企业放弃“生产”功能,校企双方在实训基地组织活动前进行合理调整或协调,能够实现企业对实训基地对外“营业”的利益诉求。企业尽量为教育教学提供各种实践教性教学资源条件,学校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教学活动与经营活动有效衔接,确保实训基地各类活动能有效开展。[5]用制度化解双方在教学时间与企业运营非一致性造成的“教”“产”矛盾,实现校企双方教学与生产功能协调运转和深度合作。

(四)按照市场模式进行“企业化”管理

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运营以“企业化”管理,才能保障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良性运行。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企业中都有自己的规章和制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彰显企业规章制度化,以便“企业化”管理得到有效执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布置要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建立企业管理模式。要营造生产现场的氛围,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在实训现场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陈列展示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产品、技术文件、操作规范等实物,使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能熟悉企业生产现场环境,了解企业运行管理模式,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的体现教学和生产交叉融合。同时,校内实训场所要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对场地进行功能分区,要有现场集中教学空间和多媒体教学设施,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并且,通过制作展板墙报等形式,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内容、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技术技能标准、对应的职業(工种)及职业资格证书等信息充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感受工作岗位,提前适应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学生职业技能获得具有过程性,需要行业企业的参与、培育和检验。因此,职业院校根据旅行社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旅行社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成为师生接触旅行社企业、了解旅行社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阵地,而且院校还可以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文化和创新精神。另外,可以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旅行社企业也可以从实训基地中精准培养企业所需要人才,并可以从中优先选拔人才进企业,满足旅行社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燕妮.基于PARTS战略的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J].度假旅游,2018(16):59-62.

[2] 李龙根,刘大勇.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4-7.

[3] 周小青,陈刚.基于混合所有制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17):40-43.

[4] 范真维.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7):224-228.

[5] 唐细语.职业院校教育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8(4):121-125.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完善生态林建设模式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成都市中心城社区综合体布局及建设标准探索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