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红英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明明是优秀的教学设计,却实施到半路就夭折了。细细分析原因,除了教师个人的原因之外,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不当:或是忽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或是忽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5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1.情境导入
师:请大家在白纸上描出自己的小手。
学生描手,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手指?
生1:5,10,15,20,25。
生2:用乘法数。
师(马上打断):我们还没学过。
生3:10,20,25。
教师带学生一起5个5个地数,并板书:5→10→15→20→25。
师:这样5个5个加太麻烦,所以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新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揭题:5的乘法口诀)
案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按照课前预设一步步展开教学活动。尽管教师精心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描一描自己的小手,但由于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此时的活动也就失去了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必須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开展学习活动。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那么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只能是走过场,学生也不会有真正的收获。那么,教师该如何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呢?
首先,找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也就是教材中知识的逻辑起点。教师要找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一定要全面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在某个阶段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主要包括这一内容在各年级中的知识层次、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这一内容在这一册中的位置等,为教学设计奠定基本方向。
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负数这一内容的学习,本阶段教材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一种数量。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原型是:进是正数,出是负数;买是正数,卖是负数;收是正数,付是负数;盈余是正数,不足是负数;强是正数,弱是负数,等等。学生到了中学才从数学运算的角度认识负数。因此,小学教学时,教师的重点应该是呈现丰富的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负数,引导学生抽象出这些数量的共同特征,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借助数轴让学生认数上。
其次,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上已具有的知识基础。教师如果把握好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寻求最佳的学习起点,进行难度适宜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会更高效。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很难一下子就清楚地确定,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一是利用课前调查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很多教师往往只在备课时才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就使得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需要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课前通过谈话的形式,让学生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说说自己知道些什么。这既可以让学生向同学充分展示自己拥有的知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再思考。
例如,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关于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的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周率,你了解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圆周率的知识或故事吗?”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让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圆的周长的知识储备。
二是在课堂上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教师还应该学会在课堂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整,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认识乘法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当题目中出现4个5相加是多少时,有学生马上就说出4×5=20,也有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乘法,对乘法的认识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接触过乘法,甚至会背乘法口诀表了。像这样,由于接触面的不同,学生产生了不同层次的现实起点,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衡南县明德小学)
湖南教育·下2018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