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静 王露曼 王宇
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術专业人才大赛个人赛省赛中,一群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受到了高度关注:14人获得比赛中C/C++组、JAVA组的一等奖,占全省晋级国赛人数的33%。其中2015级宋振林同学选报大学本科的C语言组,获二等奖,实现该校的历史性突破。
这些学生均来自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奇点创新创业工作室。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该工作室省赛获奖人数累计达213人次、国赛获奖43人次。他们有的考取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有的进入腾讯、华为、南方数码等知名企业,并迅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自主创业,年收入百万……是什么练就了这些“传奇”?
据介绍,奇点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前身是该校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协会,创建于2009年,是全校软件兴趣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群众性社团,现有成员30余人。
除指导老师的固定授课外,工作室一直沿续“老带新”学习模式。老成员必须担任“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为新成员讲解软件技术的核心JAVA、C/C++、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知识,传授比赛经验,为新成员答疑,共同提高编码水平。
“光查阅资料就花了一周时间。”会长钟凯同学对自己第一次备课的情形记忆犹新,“通过一节课的讲解,不仅让学弟学妹弄懂了其中的知识点,还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曾两次获得“蓝桥杯”国赛一等奖的2016级徐亚成同学平日里是个腼腆的学生,但一谈到编程,他立马打开了话匣子。
“编程很有趣,看着代码转变成一个个游戏、程序、数据库,自己的想法在机器上得到实现,很有成就感。”对于外人眼中的长期苦练,徐亚成反倒轻松地说起了自己的快乐。
“多陪伴,多交流,多支持,多鼓励。”总结陪伴工作室成员成长的心得时,指导老师李俊成说道。从2011年开始,李俊成和谢丁峰两位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各项软件大赛,获奖无数。工作室成立初期,李俊成每周给学生上四次课,一个学期累计超过100节。
作为社团元老,宋振林参加了三次“蓝桥杯”,两次进入国赛。李俊成通过平时接触发现这个学生很有天赋,便经常给他开“小灶”,甚至利用自己读博士的便利,带他去旁听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今年,宋振林参加“蓝桥杯”省赛,在老师的建议下,选报了C语言本科B组的比赛,获二等奖。
像奇点创新创业工作室这样的兴趣社团,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将近40个。该校为兴趣社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固定活动场地,配套活动经费和创新创业项目。
“实现学生人人成才,教师人人增值是学校的办学目标。”该校党委书记刘建湘表示,学校需要通过创设扁平的机构、快速的和非正式的交流模式,激发所有师生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主动性。这一理念,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湖南教育·下2018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