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愿
摘要:在平时的生物学科教学中,不乏见: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热热闹闹,实验课后收获甚少。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不会归纳小结。故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关键词:生物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能力培养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实验的重要性已进一步呈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1]。在生物实验教学这块重要的阵地上,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注重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平时的生物学科教学中,不乏见: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热热闹闹,实验课后收获甚少,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不会归纳小结[1],故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本实验为对照实验,操作并不复杂,但时间较为紧迫,学生忙忙碌碌一节课,最终实验现象或成功或失败,但对实验现象能解释的却没有几个。所以本节实验课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完成实验操作,而应该立足于通过本节课,培养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挖掘教材,变式呈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步骤开展实验,从表面上看,他们都能完成操作,实际上,他们只是照猫画虎。并不明确隐含在其中的原理和目的,以及各实验步骤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生虽然得到了结果,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实验原理[2]。所以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转化呈现,以促进学生理解实验的步骤及原理。本实验中,可将课文的步骤描述转化为表格形式(如下)呈现于导学案中,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后,提取有用文字信息完成表格(加 的为学生要填写的),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对实验步骤形成初步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二、细化导学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助学生明白实验。
对实验步骤进行问题细化,以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细化如下:
1.将馒头切碎和搅拌分别模拟的是口腔中的什么条件?
2.为什么要放在37℃水浴锅中?
3.实验中是如何检验淀粉是否已被分解的?
4.本实验为什么设计了3支试管,分别设计了哪几组对照实验?
5.为什么实验中的馒头量要分成3等份?每支试管中加入的清水和唾液均为2毫升?
学生根据问题提前预习,先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后,再开始动手做实验。这样,学生对于每步骤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将学生的动手,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2],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缺乏规范性,即使老师一再强调各仪器的使用方法,仍有不少学生会使用错误。实验中,对于学生首次接触的仪器,教师应讲清楚它的使用方法,并做示范。如本实验中,学生首次用到量筒,实验前,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读数,并交待好注意事项。再如几个注意细节应提醒学生注意:搅拌唾液和取清水的玻璃棒,取唾液与清水的滴管不可混合,量筒量完清水,再量唾液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能力。
四、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思维的能力。
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进行操作,只求结果,不求对结果的分析,只重视对实验成果的肯定,不重视实验中失败原因的查找。这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实验完成时,让实验结果较好的小组展示成果并尝试分析解释实验现象。
若学生在此遇到思维上的困难,可适当以问题层层揭露,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难点。引导问题如下:
1.“根据现象,你能否说说3支试管中淀粉的存在情况如何?”
2.“1号与2号试管的现象不一样,他们的变量是什么? 1号和3号呢?”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中的变蓝情况,学生能分析出淀粉存在情况。通过条件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同现象的不一样是因为条件中的变量引起的。进而总结,得出本实验结论。
通过这一系列的结果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均能得到鍛炼并有所提高。
五、及时评价与改进,培养分析实验,设计与改进实验的能力
不一定每组同学都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本实验中,学生的操作规范与否,对实验现象的影响较大,未达到预期结果的可能不在少数。不能让学生就以一句失败就将实验画上句点,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步骤,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找出失败的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或者让实验成功的同学来帮忙分析。如有的学生3支试管都变蓝,可能是馒头用量过大,也可能是加热的时间不够等。从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六、鼓励学生可自己提问题,设计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3]。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对于能力较好,在本实验中能较快较好地完成的同学,可以鼓励自主设计相关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如可探究馒头变甜与时间的关系等。在本节实验的基础上,发展新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创新的能力。
总之,生物实验是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动脑的主要手段,让学生用科学家的方法、眼光来学习这门学科,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慧.“哗”而有实——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349.
[2]刘国祥.浅谈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更有效的几点经验[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6(22):16-17.
[3]袁书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效性与培养学生能力[J].科学自然,2013,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