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个案分析研究

2018-06-11 10:39吝茜茜段旭朝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成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吝茜茜 段旭朝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下,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加,同时也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物理课堂教学的成效性,已成为一线教师密切关注的话题,是教师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初中物理课堂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个案研究总结并提出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成效

作者简介:吝茜茜,宝鸡文理学院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物理);段旭朝,宝鸡文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陕西 宝鸡 721016)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9-0082-02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成效性现状分析

通过对宝鸡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发现,虽然新课改的推进相当顺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于课堂教学情况的改善仍然不够明显。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仅注重知识传授,学生在课堂中多觉得乏味无聊,学习效果较差。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课堂中丝毫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启发他们自己发现实验结论,因而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教学方式传统陈旧,教师完成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后则完成任务,学生课前不预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完课还是一脸茫然,日积月累就会觉得物理更加难学、枯燥,因而产生了厌倦的情绪[1] 。课堂上的知识没落实到位,课下的练习无从下手,只能转变为抄作业,或者查阅答案。大量的练习对他们来说都是负担,对他们的学习不会产生任何帮助。很多学生看似做了大量的物理题,但因成绩始终无法提升而感到困扰。这就是传统教学遗留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课下抓不到重点复习练习,这样做作业只是完成任务,根本无法达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2. 过分强调升学压力。初中生年龄大多是13~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等各方面都较为敏感,抗挫折能力也较低。当今社会常言道:“考上好高中,考个好大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每一次考试成绩都是家长、学校关注的焦点,因此中考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发展和人生轨迹。中考的升学压力绝不亚于高考。为了考个好成绩,家长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给孩子补课,买大量习题册进行全方位地练习。学生尤其是初三的学生感到升学压力之大,长期下来形成了学习只为考试的心理。学校教师的安排也是讲、练、考模式,为了考试而做题,为了做题而做题,忽视了物理本身来源于生活,它更具有实用性与趣味性的本质。升学压力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也倍感压力,老师所带班级要有一定成绩。因此,师生需同舟共济为提高学校升学率而努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只有在这种压力下,教师加强监督学生学习,学生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每个人抗压能力不同,有些初中生可能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等行为[2] 。

3. 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知识更新。“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教育工作者,更应做到这一点。但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并不注重个人知识的提升。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简单,贴近生活,教材内容变化不大,因此大多数物理教师认为物理就是重复性的工作,不注重发掘新的教學方法、案例等。初中物理知识固然有限,但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物理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并将新的物理相关知识带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奥秘。例如,近些年出现的“麦迪格眼睛”,晚上带着白天可恢复到正常视力,物理教师在讲解透镜时就要知道该眼镜的原理,给学生拓展知识,提出更多的建议让他们去选择。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了解新知识,并将其带到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源于生活。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以“光的反射”一课为例,探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成效性的策略。第一部分:教学情景,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放映《蓬莱海市蜃楼》片段,提问观看了“海市蜃楼”的奇观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1:大自然的现象太奇妙了!

学生2: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它真的存在吗?

教师:对这些同学的回答做出肯定。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大家观察我手里这杯水,当放入一根筷子时,放入前和放入后有什么变化?

教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筷子“折断”了,请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原因?

学生3:可能是光由水进入空气中发生了偏折。

教师:这位同学的猜想到底对不对?用什么来检验?

学生4:用实验!

教师:对!用什么实验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下。

学生5:让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

教师:很好,你们桌上已经摆放着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光学仪器盒。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后,请学生动手实验,提问同学们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学生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杯里的水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教师:回答得很好!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上节物理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对比光的反射定律猜测一下光是怎样进行折射的?可能遵循哪些规律?

学生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学生3: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4: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学生5: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那光的折射现象到底遵循怎样的规律?我们利用桌上的光学仪器盒来研究光在折射时的规律,同学们得出了哪些结论?

学生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教师:还有其他结论要补充吗?

学生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也可能不发生改变,比如光垂直入射的情况下。

教师:完全正确。关于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你们的猜想如何?实验的结果又是怎样?

学生3:我原先猜想折射角应等于入射角,通过实验发现,折射角一般不等于入射角。

教师: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位同学敢于大胆猜想,并用实验来检验猜想。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案例教学反思

教师结合生活中有趣的自然现象,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演示筷子斜插入水中的实验,让学生大胆思考原因,并对自己的想法提出猜想,然后采取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探讨,最终由老师全面总结、查漏补缺。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层一层提出问题抽丝剥茧,最后总结出本堂课结论,在课堂中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学会思考问题,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本节课教学过程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重视物理规律的引入过程,让学生自主研究,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所有结论的得出不是教师讲授,而是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总结,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动手能力增强,逐渐爱上物理学科。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学生的欣赏和鼓励,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 马秀玲.寻求高效课堂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J].学周刊,2014,(33):113.

[2] 张丽.浅谈初中教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才智,2017,(14):32.

责任编辑 张 婕

猜你喜欢
教学成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职校物理教学如何优化整体效果
注重兴趣培养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研究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