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唱歌课教学策略探究

2018-06-11 10:39张向东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摘 要: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吴斌总结了唱歌教学的九字方针: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唱好歌,让学生能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恰当的情感来演唱表现歌曲。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总结为六个字,即“好乐感、好声音”,如果通过教师的唱歌教学,能培养学生好的乐感和好的声音,唱歌的教学价值就充分体现出来了,从而通过唱好歌最终达到会唱歌的目的。

关键词:唱好歌;唱歌课;音乐教学

作者简介:张向东,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研究。(湖北 襄阳 441021)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9-0007-03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课程,而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学生获得良好音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如何通过唱好歌,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唱歌教学中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简便快捷学会歌曲

唱好歌的基础是唱会歌,学唱歌曲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有教唱法、视唱法、听唱法。教唱法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听唱法是通过多次聆听学唱歌曲;视唱法即通过视唱曲谱掌握音调后学唱歌曲,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教唱法比较机械,教一句唱一句,容易让人厌倦;听唱法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歌曲,但容易使学生关注活动,离开音乐本体,有可能出现热热闹闹表演、平平淡淡唱歌的现象;而视唱法较为枯燥,也有一定的难度,容易让人望而生畏。所以,学唱歌曲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征,综合选择学生最喜欢、最快捷、最灵活的方式教学歌曲。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律动、表演活动中听唱歌曲;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读谱能力,适当采用视唱法学会歌曲。不论是高年级还是在低年级的学生,遇到歌曲的难点时,在加强聆听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教唱歌曲。另外,把难点提出来,作为课前发声练习、节奏练习也有助于突破难点。

二、围绕唱好歌设计教学侧重点

唱会歌不是唱歌课的重点,唱歌课是要唱好歌。那唱好歌的标准是什么?正确的唱歌姿势、自信的演唱、积极地参与,演唱时情感的表达、咬字吐词的准确,表情的投入、节奏的掌握,速度、力度的处理,演唱形式的变化,都需要在教学中关注,这些综合起来就是歌唱的技能。歌唱技能是音乐学科知识能力目标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很多技能都需要长期的训练。通过唱歌教学,抓准每首歌训练的侧重点,如咬字吐词、跳跃的节奏、连贯的旋律、休止符的表现、拖音的演唱等,使学生的声音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这才是抓住重点的唱歌教学。

新课改后,属于“技能”的内容在教学中淡化了,一些教师更愿意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声音表现,而这恰恰是歌唱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游泳中学游泳”,学生的歌唱技能也只有在教师细致的指导下,在每节唱歌课的歌曲表现中得到锻炼,才能逐步地提高,否则学生通过唱歌课学到的可能只是几节课后不会再唱的歌曲,这样的唱歌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重视唱歌技能的训练在唱歌课中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唱歌课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唱歌技能的培养,学生小学毕业时,对于歌曲的演唱表现能力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为此,教师要坚持朝“提高学生歌唱表现技能”为主体的唱歌教学总方向努力。

三、重视方式方法的采用

在强调歌唱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方式方法的使用。在当前的唱歌教学中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只是机械地强调、要求学生哪里唱得强、哪里唱得弱,哪里应唱得连贯,哪里唱得有弹性,教师并没有具体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该如何做才能达到想要的演唱效果,从而达到演唱表现的艺术境界。指导學生唱好歌曲,要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练习,以符合老师的要求。方式方法的采用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及已经掌握的技能来选择。

人文性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音乐课程性质之一,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民族音乐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民歌、戏曲和国外歌曲的学习是凸显人文性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的不同,以及音乐风格的迥异造成教学的困难。有些代表性的民歌、戏曲或外国歌曲,学生就是不喜欢听,更不喜欢唱,而到了中高年级,这样的题材越来越多,如果不采用正确的方式学习,学生会厌倦,最终达不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目标。在进行这类歌曲的教学时,要将歌曲置于民族文化背景下,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比如,三年级(上册)中《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歌曲,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欣赏一支摆手舞,真正理解歌词中“跳起舞来真快乐”的情景,进而用快乐、自然的声音唱好这首歌。

当然,在欣赏教学中,民歌、戏曲、外国音乐内容丰富,需要教师挖掘其中的音乐元素,将相关文化和音乐本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追求学科本位,而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感知相关文化,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四、利用歌曲素材适度进行拓展

在完成唱歌教学目标的同时,歌曲所含的教学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同为演唱的歌曲,也有许多不同,有的节奏鲜明适合律动表现,有的旋律简单利于视读乐谱,有的是为知识点的学习专门安排的,等等。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现在使用的“湖南版”教材,就把老师们在编写教材的实践中发现的歌曲特点,从不同方面做了一定的分类,如要求演唱的歌曲分为: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很多演唱教学选用的曲目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适度进行拓展,可以有效地发挥歌曲的作用,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节奏感的培养等。教学设计时应根据歌曲的特点,找到唱歌教学的侧重点和拓展的内容。

比如,三年级(上册)的《音乐与我同行》是一首典型的二声部轮唱歌曲,因为两个声部的演唱完全相同,演唱的难度并不大。根据歌曲旋律简单的特点,笔者增加了读谱唱歌的内容,学生虽然没学过,但通过多次聆听,附点音符的演唱也变得容易,这样更利于二声部轮唱的掌握。这样利用唱歌教学的内容,除了实现二声部轮唱的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读谱的能力,极大发挥了教材的价值。

而二年级(下册)的《多快乐呀多幸福》是一首藏族歌,歌曲很明快,且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首歌特别适合边唱边表演,加入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渗透一些藏族文化的元素,也符合新课标里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有的形式都要为目标服务,不能只关注形式而失去唱歌的根本。很多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快快乐乐,而学生歌曲都唱不清楚,唱错的也不纠正,这偏离了唱好歌的要求。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

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先生在他的《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中谈道:歌唱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会学生唱唱歌,而应该使每一个学生产生各种不相同的、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感动”“动情”。这才是对“音乐教育”的正确理解,也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因体验而感动,因动情而表现。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牧童谣》时,老师把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场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好舒服呀,牛儿在青青的草地上吃草,肚儿吃得饱饱的,好开心呀!好朋友也在对面山上放牧,我们一起来用歌声跟他打招呼吧!”鼓励学生用热情的声音和表现来演唱这首歌。

又如,三年级(上册)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我校每天早晨学校广播站播放的歌曲,学生通过两年多的聆听,已经熟知歌曲的音调,但他们只是停留在“唱会歌”的层面上。虽然这首歌在教材中安排了“欣赏与跟唱”的要求,但他们很喜欢唱,笔者因此创设了这样的情景:选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老师,用夸张的语气表达:“你们9点多都睡觉了,可是老师家里还亮着灯,为你们批阅作业写教案,如果老师就在你眼前,你想对她说什么?能不能用你们深情的歌声演唱出来呢?”这时候提醒第一乐段深情的演唱可以稍弱一点,就像是怕惊扰了老师工作,第二乐段应该是饱含深情激动地演唱,当着老师的面诉说“心中激荡的”感情等。

情境创设是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常用的方法,用语言、用图像、用发声练习或节奏练习等,把教学内容里的情境内容挖掘出来,以达到激趣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更好地表现歌曲。在使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一定不能脱离音乐本体,不能只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

六、将音乐知识教学渗透在唱歌教学中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掌握作为学习音乐的重要工具:知识和技能。传统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传授、基本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强调音乐技能的机械训练和反复操作,以掌握知识技能为最高教学目标。这种观念在课改多年以后已经有所转变,但又出现了只要联想、想象,不要知识技能的另一种极端倾向,这在一些音乐优质课比赛上经常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片面理解,他们回避知识技能和乐谱的学习,回避演唱、演奏技能的练习和指导,这是一种误解音乐新课程、不利于新课标正确实施的错误倾向。将知识与技能作为音乐课三维目标之一,足以说明知识与技能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作为学科,必须要有相关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如果没有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音乐就失去了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支撑点。”倘若小學音乐教学没有音乐知识技能的内容,忽视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实施美育就成了空中楼阁。而怎样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是老师们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课程改革体制下,音乐的知识技能教学绝不是不重要,也不是要简单地将其淡化,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学。”

例如,在三年级学习四分休止符“0”时,可以结合歌曲《多年以前》来学习。首先将四分休止符“0”化身为一个新朋友,让他们有亲切感,并提示学生注意乐谱中“0”的标记,让他们在倾听歌曲时感受新朋友“0”出现时歌曲发生的变化,积累对“0”停顿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歌曲在“0”处做了停顿,然后用声势律动在“0”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下,感受“0”停顿的时值,再结合“0”拟人化富有情趣的自我介绍,学生自然就会认识四分休止符“0”,并学会它的唱法。

七、解读作品需用心

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阅读和学习教材和教学参考上的内容,对作品要花时间去聆听、去歌唱。不管是唱歌教学还是欣赏教学,用心解读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必须做的事情,只有教师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教材只给了大家一首歌,但新课程给了教师很大的权利组织教材取舍,教参中给大家提了易于操作的建议,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每首歌曲特点,围绕唱好歌设计教学,有侧重地进行唱歌训练。唱歌教学的重点不在唱会歌曲,而应放在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上,并用更艺术的形式表现歌曲。表现好歌曲的重点不在于采取多种演唱形式,或过多地采取非声音表现的方式,而应以声音表现为主,其他形式作为辅助手段,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在唱歌教学中,应强调用好的声音和多种演唱形式将演唱引向深入,实实在在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吴斌.关注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2006,(1).

[3] 章连启.试论课程改革体制下的音乐知识技能观[J]. 中国音乐教育,2004,(4).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