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进一步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本文对语文教师提升文学素养的途径进行了探析,认为可从研读经典、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勤于笔耕、提高文学创作能力,广泛涉猎、丰富知识结构,加强学习、接受继续再教育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素养;途径
作者简介:娄琪,信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南 信阳 46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信阳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课程背景下提升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编号:2017jg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9-0029-02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在这丰美而广阔的天地间,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充沛的情感去阅读、感知文学的美与神圣,体验语文课上美的盛宴。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地深入推广,对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在课堂上广征博引,融会贯通,把一堂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反之,一个缺乏文学素养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让学生觉得课堂“如同嚼蜡”,毫无美感和“文学味”。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和语文课的生动有趣,努力提升文学素养。
一、研读经典,增强自身文化底蕴
语文教师仅停留在语文理论知识的教学上是不够的,还要有更深层次的文学探究,追寻新时代下的文学发展趋势,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刻体会人生的厚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旁征博引的机智、信手拈来的潇洒,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充满“文学味”,带领学生进入美的文学殿堂。这一切,除了深入研究教材外,还离不开平时的大量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从名著里体验人生。对于文学名著的解读,可以有多种角度,如社会历史、政治阶级、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心理学、女性主义、文化、审美、语言等方面丰富研读视角。教师可以从名著中体验不同人的不同人生,大大突破现实的局限,还可以从名著中积累大量的人文、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好地解读课文提供基础。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阅读量增加了,人生体验丰富了,文化底蕴自然会增强。这有助于语文教师从文学中更深刻地领悟人生,增添有别于其他学科老师的文学气质,有助于文学素养的提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应该是“填鸭式”地一味灌输,而应是启发式的、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些就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下很多老师不爱阅读,或因为工作的压力没有时间阅读,有的老师除了教材外,很少去研读其他文学作品,一年的阅读量只有四五本书,甚至更少,这无疑是很可悲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我们应该博览群书,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峰俯瞰我们每一节语文课,我们的心灵应该向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开放。”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视阅读为自己生命体验的一种形式,一种生活习惯,只有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了,文化底蕴增强了,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主动的探究、积极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课堂不再显得枯燥,而是延展到课外,变得丰富多彩。
二、勤于笔耕,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写作是展现教师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语文教师而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尤为重要,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写作来逐渐丰富和提高。一个不会写作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教师只有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领悟能力和写作水平,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学生,也只有自己感受到写作的艰辛,体会到写作的门道,指导学生时才会有的放矢,让学生心服口服。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喜欢文学创作,那他的文学创造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语文教师要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勤于练笔,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喜欢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平时又懒于写作,上课只会依赖教参,他的文字、语言很可能是枯燥干巴的,毫无生机和趣味,这样必定会限制课堂教学,影响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
很多语文教师常常耽溺于忙碌的事务中,渐渐疏远文学作品的写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指导和从事语文教学,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写作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分析思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还能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下水作文”方能“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所以,要提高文学素养,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教师自己必须多练笔,做到“出口成章,下笔能文”。
三、广泛涉猎,丰富知识结构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广博的知识面。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讲解《赵州桥》、《石钟山记》、《琵琶行》等课文时,语文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建筑、地理、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时就会显得深入浅出、轻松自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在广泛涉猎、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学科知识,为更好地研读教材、丰富课堂、提升实践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丰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注重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创新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搞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网络时代的到来,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呈现新的特点和气象,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勤于学习,融会贯通,通过科研能力的提升达到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四、加强学习,接受继续再教育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还要有扎实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学鉴赏知识,并能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的老师对文学理论和文学鉴赏知识的理解僅停留在文学理论层面,在课堂上只注重一个个“知识点”的传授,忽略整体把握,把一篇意境很美或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很完美的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完全感受不到文章整体的美感;有的老师在参加工作后就很少再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积累还停留在大学阶段,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现象缺乏关注和研读,导致知识老化、落伍;有的老师过分依赖教参,不敢越“教参”一步,很少有自己的看法,缺乏文学的创新思维。这些都严重限制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
文化底蕴的积累,审美情趣、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学习。教师在工作之余应接受继续再教育,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多参加文学创作、鉴赏、批评理论方面的课程培训,提高多角度、多侧面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在如何提高鉴赏理论和鉴赏技巧上下功夫,通过范例学习,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必备的;宽广的知识面、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察也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必备的。语文教师应该凭着自己对文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捕捉其间蕴含的文学内涵,让课堂飘散着“文学味”,充满诗意和灵性。这一切都离不开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因为文学素养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灵魂。而文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积累和知识更新,这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门必修课。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书育人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红.提高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策略探析[J].语文论坛,2016,(18):21.
[2] 欧国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素养提升途径探析[J].中学时代,2013,(10):60.
责任编辑 黄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