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琼
觞,又称羽觞、耳杯,是中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酒器爵,两侧有耳,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礼记·投壶》中有“请行觞”,《汉书·外戚传下》有“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的记载。
“觞”字的含义
觞作名词:1.形声字。从角,金文从“爵”。《说文》:“觞,爵实日觞,虚日觯。”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2.指酒器。如觞勺(指觞与勺,都是盛酒器);觞令(即酒令,今指猜拳、划拳);觞豆(盛酒肴器具);觞爵(酒器);觞觥(泛指酒器);觞酌(饮酒器,也指饮酒)。
觞作动词:1.向人敬酒。如觞客(宴飨宾客);觞奠(酹酒祭奠);觞祝(敬酒祝愿);觞行(行觞,传杯);等等。《吕氏春秋》: “管仲觞桓公。”《礼记·表记》: “觞酒豆肉。”《战国策·秦策》: “王觞将军。”《庄子·徐无鬼》: “楚王觞之。”2.饮或喝。如觞歌(饮酒放歌);觞弊(饮酒时以为笑乐);觞燕(酒宴;饮宴);觞饮(执杯而饮);觞次(宴饮之所);等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宴请。傅毅《舞赋》: “(楚襄王)谓宋玉日:‘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
语言文化中的“觞”
觞咏:饮酒咏诗,指文人墨客常来此地觞咏。
琼觞:玉杯,酒杯。唐代韦元旦的《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中有:“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唐代李贺的《嘲少年》诗:“美人狭坐飞琼觞,贫人唤云天上郎。”清代陈梦雷的《今日良宴会》诗中有:“翩翩贵游子,列坐飞琼觞。”
酹觞:亦指酹酒。晋朝潘岳的《哀永逝文》:“彻房帷兮席庭筵,举酹觞兮告永迁。”《后汉书·公孙瓒列传》:“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酹觞祝日:‘昔为人子,今为人臣。”
交觞:1.相互敬酒。晋朝傅玄的《董逃行·历九秋》:“交觞接卮结裳,慷慨欢笑万方。”2.古水名。如《山海经·中山经》中有:“交觞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
觞政:1.指酒令。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明代王志坚的《表异录》卷十:“觞政,酒令也。”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闺房记乐》:“素云双目闪闪,听良久,日:‘觞政侬颇娴习,从未闻有斯令,愿受教。”2.借指宴会。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中有:“市长很精干,主持觞政,甚有条理。”
浮觞:1.指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浮觞”。2.指饮酒。
觞酌:1.也作“觞勺”“觞杓”。饮酒器。《韩非子·十过》:“食器雕琢,觞酌刻镂,白壁垩墀,茵席雕文。”汉代刘向有《说苑·反质》:“缯帛为茵缛,觞勺有彩为饰,弥侈。”2.指饮酒。晋代陶潜的《饮酒》诗之十四:“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宋朝袁襞的《枫窗小牍》卷上:“驹父以奉命行事,日惟觞酌。”
民俗文化中的“觞”
觞作为古代的一种酒器,形制很像酒杯,又称“耳杯”。又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民俗文化中的觞多和饮酒风习有关,反映了觞字的本义。
曲水流觞
古代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云:“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人每到这日便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子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流觞。
这种独特的饮酒习俗盛行于汉魏至南北朝时期,并流传至今,曲水流觞,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历经千年而盛传不衰。
羽觞随波
古代三月上巳日游宴之俗,谓注酒于觞,浮于流水,随波传送。出自《文选·颜延之》“每惟洛宴”,李善注引南朝宋东阳无疑《齐谐记》:“束皙对武帝日:‘昔周公卜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曰:羽觞随流波。”《晋书·束皙传》亦载此事,引诗作“羽觞随波”。明代杨慎的《兰亭会》中也有:“昔周公营邑,三月上巳日会百官于洛水之上,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有云:‘羽觞随波。今日虽非洛邑,惟愿羽觞随波。”
考古发现的“觞”
羽觞最先发现于战国的青铜器上,青铜器上有铭文,铭文为金字旁加个“和”字,即铷。发音为“舟”,即小船的意思。从外形上看,羽觞很像一只小船,印证了该器物的铭文和此种器皿是相对应的。后来,耳杯取代了铷,也就是说铷是耳杯的最初形态。到了汉代以后便被定名为羽觞,又称耳杯,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代时绝迹,明清时期又有出现,其形制已发生了很大改变,用途也不是作为实用器,可能是作为礼器或摆件。
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羽觞,质地有漆、铜、金、银、玉、陶等。漆、铜、金的羽觞多是实用的器物,而陶羽觞是一种随葬用的明器。
汉代玉圆雕羽觞
白玉质,玉质细腻、温润,无杂质,有较好的蜡脂光泽。整体受铁质沁染呈褐色及赭色,表面光泽熠熠生辉,玉理中的沁色亮泽、美丽,如彩霞一般,此种带红颜色的沁,历来古玉鉴定中又称之为“瑞沁”,有吉祥、富贵的寓意。
“君幸酒”漆觞
又称漆耳杯,1972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有九十件形状相同、大小异同的漆耳杯。其中,有五十件题款为“君幸食”,四十件题写“君幸酒”。“君幸酒”漆耳杯,木胎研制,杯内髹红漆,杯外黑漆。纹饰设在杯内及口沿和双耳上。四十件漆耳杯可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中号杯内红漆地上绘黑漆卷云纹,中心书“君幸酒”三字。器形线条圆柔,花纹流畅优美。“君幸酒”漆耳杯反映了汉代众人饮酒的场面。
马王堆漆觞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盒中有小耳杯七件,其中六件顺叠,最后一件反扣。反扣杯为重沿,两耳断面呈三角形,恰好与六件顺叠杯严密相扣。七件小耳杯与马王堆出土的其他耳杯形制相同,材质为木胎,椭圆形,两侧耳呈月牙形,圆唇,小平底。杯内髹红漆,无纹饰,中以黑漆书“君幸酒”三字,两耳及外壁髹黑漆,两耳及口沿外部朱绘菱纹和绳纹组成的几何图案。
包山墓觞
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一号墓出土了战國方格云纹酒具盒,盒中藏有耳杯。杯耳上有彩绘乌云纹,朱纹黑地或朱画其内,墨漆其外。耳杯的种类多样,如彩绘双凤纹耳杯、彩绘勾连云纹耳杯、几何纹耳杯、变形鸟纹耳杯等。
金花鸳鸯银羽觞
唐代酒器,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何家庄唐代窖藏坑中,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高3厘米,口径7.7~10.5厘米。椭圆形口,双耳如翼,浅腹。器内外装饰鱼子地纹,器物底部雕刻宝相花或团花,内壁装饰忍冬花四株,耳面上均刻有小团花一朵。
玛瑙羽觞
唐代酒器,197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何家庄的唐代器物窖藏坑中,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高4厘米,口径6.8厘米~11.2厘米。呈椭圆形,小平底,形状像耳杯,但没有双耳。材质为酱红色玛瑙,间有其他颜色,其上有一些不太规则的瑕斑。雕工利用了玛瑙的自然花纹,精细雕琢,使色彩光耀夺目。
双凤漆羽觞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现藏于荆州市博物馆。长15.7厘米,宽10厘米,高3.3厘米。质地为木胎,椭圆形口,双耳上翘呈新月形,浅腹,小平底。器表和口沿内侧髹黑漆,杯内髹暗红色漆。花纹系用朱黄、浅黄、金黄等色绘成,口沿内侧、耳面及耳外侧绘变形凤鸟,杯两端外侧彩绘变形凤纹、卷云纹,器内底部正中饰金黄色花纹。
双鱼纹羽觞
唐代酒器,1958年陕西耀县(今耀州区)柳林背阴村出土。高2.7厘米,口径11.6厘米。侈口,腹斜收向下,圈足锤击成型,花纹模冲,纹饰涂金。腹底饰双鱼纹。
青釉羽觞
晋代酒器,现藏于首都博物馆。高5厘米。敞口,弧腹,平底,两侧有耳。内外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露胎处呈火石红色。胎体呈灰色,釉面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