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小关镇正月初七灯笼会

2018-06-11 10:56白俊爵
寻根 2018年1期
关键词:凤山灯盏火神

白俊爵

我的老家小关镇,在河南省巩义市市区东20多公里。20世纪80年代前,镇中有明清一条街,东西长500多米,街道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商铺都是四合院,青砖蓝瓦,方砖铺地,上房是两层小楼。前有四尺多宽供顾客遮风挡雨的走廊。老街是小关镇的贸易中心,农历每月双日是顺集,三、六、九是庚集,小关周边十里八村的群众都来这里赶集,非常热闹。老街南边有一条四季流淌的小河。小关自古就是东西交通要道,东边郑州、荥阳,西边偃师、巩义,来往的客商、行人,都要从小关经过。小关盛产煤炭,民国年间,荥阳、中牟、尉氏、通许等县群众的生活用煤大多是小关出产的。

民国时期社会长期动乱,民生凋敝,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小关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是由于地形的关系它没有沦为主战场,遭受战争的破坏相对较轻,加之小关人忠厚、勤劳、俭朴,即使在战争年代,小关的民间文化生活也没有中断。当然,年节、庙会唱大戏,既有祈求神灵保佑平安的美好诉求,也有放松身心调节生活的需要,因此,大鼓书(河洛大鼓)、河南梆子(豫剧)、曲子戏(曲剧)、越调、二夹弦等,经常在小关演出。正月十六古庙会、农历四月的小满会等,一般都有戏班演出。到了冬季农闲时节,戏剧演出就更加频繁了,每次都要唱三天三夜。

小关民间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规模最大的是正月十六大会,竹林的武术、赵寨的大水(大鼓、大锣)、小关的故事(高跷)、口头的牛皮大鼓、郑沟的舞狮等,都来小关亮相,那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但是要说到小关村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正月初七灯笼会。

正月初七灯笼会主要是为了祭祀火神爷。民国时期,小关村有十多座庙宇,如果算上周边村庄如赵寨、郑沟等地,就更多了。但是在众多庙宇中,关爷庙、火神庙为小关村独有。老关爷、火神爷,还有龙王爷,在小关是最受敬重的神祗。敬重老关爷是因为关羽非常讲究义气,人们把他看作正义的化身,能给人们带来福祉,因此在寸土寸金的小关老街正中间建筑了一座关爷庙,这是小关地区建筑最辉煌的庙宇,拜殿黄琉璃瓦覆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关爷庙对面还有一座戏楼,经常有戏班在这里演出,娱神娱人,既祭祀了关圣帝君,让他保佑户户平安,也能让人们放松一下身心,享受娱乐。祭祀龙王爷,为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火神爷据说是火德真君,是他给人间带来了火种,改变了古人茹毛饮血的生活,人们为了纪念他,尊其为火神。

火神庙建筑在小关镇的制高点——凤山寨。凤山寨在小关镇老街正南方,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南寨”。这里是一个突兀而起的土岗,高七八十米,最上面的土岗高七八米,四周如刀削一般,顶部面积近1000平方米。站在这个土岗上面,可以俯瞰小关全镇。这个土岗就是凤山寨。因为其在老街南边,故小关人俗称之南寨。南寨上建有天爷庙、魁星楼、钟楼等,火神庙也建在凤山寨上。让火神爷他老人家居住在这里,俯瞰全镇,既时刻查看各村有无火情,又享受万家烟火。可以看出,小关人祭祀火神爷是非常虔诚的。

民间传说正月初七是火神爷的生日,这一天小关村要祭祀火神爷。因为凤山寨的火神庙香火旺盛,赵寨的大水、故事,郑沟的舞狮子等也要到凤山寨祭祀,不过他们是在初七以后,由于路远,祭祀时间在白天。小关人正月初七祭祀火神爷的时间在天黑以后,到时候各村所有青壮年男子每人提一个灯笼大游行。各家各户提前几天就开始做准备,每人备一个灯笼。灯笼一般是铁丝拧的,大多是一尺多高,下面一块木板,四角和上面一圈是粗铁丝,上面正中间一个圆孔,然后有一个提梁,提梁中间有一个铁钩。周围用细铁丝拧成约2平方厘米的六角小孔(因为家家户户都有灯笼,所以小关有一个方言词叫“灯笼孔”),外面糊上白麻纸,用小木棍或者小竹竿提着(也叫打着)就可以照明了。有不少能工巧匠扎成动物灯,那是专为正月初七灯笼会准备的。

那时候人们经常拜神祭祖,所以一般家庭都有几十个小灯盏。灯盏有铁制的,也有陶瓷的,直径5~7厘米,深约1.5厘米,往里边添油(油都是食用油,如槐楝籽油、棉籽油)。中间有个空心柱,用于穿灯芯。正月初七夜,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村前村后,凡是人去到的地方,比如磨道、碾道、小庙、猪圈、大车、井沿边、大的树木周围等处,都要点上一盏灯。全村处处灯火辉煌。

有的人家在这一年里遇有什么喜事或者难事、灾难,在神前许有愿,在这天夜里,也要在村头高处,搭起“灯山”,即用高梁秆捆绑起来,约两米高,中间隔成方格,用泥巴抹平,放上小灯盏,添上油,用棉花捻成长条,点起来。“灯山”有的是方形,有的是尖形,本来就搭在高地,点燃灯盏,烛光冲天,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灯山”,非常壮观。个别家庭没有灯盏但是也要点灯,怎么办呢?就提前用面捏成“灯盏”,放在阴凉处晾干,初七夜里在面制的“灯盏”里插上灯捻添上油,也可以点燃。

小关灯笼会最為壮观的是“游镇龙灯”。初七这天晚上,每家都出一个人,提或者用杆挑一个灯笼,到老街中心关爷庙前集合。这个集会可以说是小关人灯笼制作大赛,除了多数是上面说过的方形灯笼,有多种样式的灯笼在这里展示:有祈福灯、鹿灯、鹤灯、福字灯等;有生肖灯,如牛灯、马灯、羊灯、鸡灯、猴灯等;有花鸟鱼虫灯,如金鱼灯、鹰灯、莲花灯等。灯的形状有方的、圆的;有一二尺大的,也有一柞大小的;有在灯笼上题诗的,也有写上谜语的,还有绘画的。绘画的内容大多是民间故事、历史故事之类,如桃园三结义、孙悟空闹天宫、王莽撵刘秀等。可谓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在这种场合,青少年比大人们还要兴奋,提着灯笼在人群里穿来穿去,欣赏、评点那些漂亮的灯笼。

各村的人都到齐了,灯笼会开始,火神社的社首领着众人祭拜老关爷,祭拜完了,喊一声“奏乐”,登时笙歌缭绕,鼓乐喧天,寂静的山村呈现一派祥和气象。因为小关村每年都要祭祀老关爷、火神爷、龙王爷,当地的文化精英们整理了一套专供祭祀用的乐曲,既肃穆又祥和。那时候我的年龄小,只知道好听,曲名、曲谱根本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祭祀、敬神都被列入迷信活动予以禁止,随着老一代艺人的谢世,小关村的祭祀乐曲也彻底失传了。社首是游行队伍的总指挥,走在最前面,高高挑着火神社做的龙头灯,龙头灯有二尺多大,有龙角、龙眼、龙嘴、龙牙、龙须,里面放一支大蜡烛,比所有的灯笼都亮。社首后边是鼓乐队,有锣、鼓、镲、唢呐、笙、箫等乐器。在鼓乐队的后边,是数百盏灯笼,一人一灯,两人一排,排成一条四五百米长的长龙,所以又叫“龙灯”。龙灯队伍从关爷庙前出发后,先沿老街往西行,到街西头再往南,经过瓦窑、西沟,到西沟岭白家洼,再折转王家洼,从南沟来到凤山寨。数百人集中在凤山寨庙院,在社首指挥下祭拜火神爷。因为当时我的年龄小,只记得有人摆供品、念祭文、奏乐,具体情节记不清了。在南寨祭祀火神爷后,整个活动结束,从出发到结束需要两个多小时。

初七晚上除了参加灯笼会的青壮年男子,其余的村民都会出来观灯,因为火神庙在小关镇南寨,游行队伍没有经过的老街北边村庄的居民,都在村外高处观看,或者在自家的晒台上观看。从小关老街到白家洼有二三里,这条小道蜿蜒曲折,一路上坡,长长的灯笼队伍自然时而蜿蜒,时而断续,随着上坡下坡而上下弯曲,尤其经过南岭白家洼、王家洼的时候,天空一片漆黑,只见一条长长的火龙沿山地曲曲弯弯的小路行走,宛如山中游龙,往岭上走好像要直上九天,从岭上下来又像降落人间。正月初七夜里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但是为了一饱眼福,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一般都会一直看到结束。

初七晚上,除了观灯,还有一个节目——在灯会之后请“七姐”,就是请七仙女下凡,此活动只允许七个女孩参加。七个女孩集中在一个院子里,围着织布挽线用的“簸箩”,边唱边说,说是这样就可以把“七姐”请下凡了。她们围着簸箩唱一阵子,开始向“七姐”祈福。用一个小瓷罐,装满小米,用一根两头尖的小擀面杖插到罐内,七个女孩轮流着双手握住往米罐里捣,一边不停地在罐子里捣一边诉说,或许愿,或诉说心事,一个个显得既庄重又神秘。捣一阵子后往上提,因为小擀面杖中间粗两头细,有的能把米罐提起来,有的提不起来。提起来的说是来年有福,提不起来的就很失望。我十来岁的时候参加过一次正月初七走龙灯,也见过“请七姐”。走龙灯的经历虽然过去70多年了,我到现在也难以忘怀。

猜你喜欢
凤山灯盏火神
灯盏花
王凤山:三分“严”+七分“慈”=十分“爱”
灯盏糕
火神山医院
火神颂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黑暗中的灯盏
落凤山四景
Ho Feng—Shan何凤山
凤山的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