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聪慧
引言: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多数采用的是老师“一言堂”的上课模式,而新课改更加强调了素质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学生为主体参与”指的就是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之后再通过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培养能力和情感、多方面培养训练思维和全方位谋求自身素质发展为基础的“教与学”形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性的概括,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所谓“以学生为主体”指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其合作精神和提高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要想改变当下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中的种种弊端,那么就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树立主体意识,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的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包括“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和“生命的思考”这四个单元。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去全面地梳理知识的构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认为,对于思想政治这一门学科而言,归纳整理教材知识并没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能够发现,通过对政治知识的梳理就能够有效地让课文中的内容形成一个构架,留存于学生的心中[1]。学生也可以有效地针对课本中留存下来的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交流讨论,最终达到解决疑难的目的。这其实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学习的效率也会变得更高。
2.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在初中教材中,复习课上讲到“生活难免有挫折”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事例。小李一直都是班级里名列前茅的学生,有一次数学没考好之后,回到家被父母大声地训斥,说他们辛辛苦苦供他念书,结果他却考不好。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回答如下几个问题:小梅在上一次事件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挫折?当时,小梅的心理感受应该是怎么样的?小梅父母的做法是否可取?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去安慰小梅?
再比如,在讲到“认识自己”这一框题时,老师可以提问: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你了解认识自己的方法有哪些?你觉得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既可以起到复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这样联系生活的方式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联系时政热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七年级下册中的“知法守法”一节中,老师可以联系当下比较热门的“反腐倡廉”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列举出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腐败的行为?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违法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通过这样联系时政的方式也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实践能力[2]。
4.构建解说图,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很多学生确实能够说出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也确实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但是在最后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形成一个系统。所以学生可以通过构建解说图的方式来简化知识点,然后再更好地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上面一个图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自尊、自信、自负和自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自己画出这样的思维图也就可以很好地将整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老师在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很多知识就会马上浮现在他们的脑海。而且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这些知识点也能够以最快地速度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综上所述,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复习课堂,可以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和构建解说图,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等方法。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复习课堂,才能够让整体课堂学习的效果变得更好。
[1]陈汉清.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优化的途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3):28-32
[2]孟凡华.构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