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为证、以“理”服人开展通用技术教学尝试
——以NPN型三极管与PNP型三极管置换为例

2018-06-09 08:27徐春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基极集电极光敏电阻

◎徐春林

一、引言

在通用技术选修1电子控制技术中,通常会碰到用不常用的PNP型三极管来替换常用的NPN型三极管的题目,从学生解答情况看,学生常常不能理解为什么负载必须接在集电极上,而不能接在发射极上。

二、以“实”为证

实例:光控路灯模拟电路为实例

器材准备:面包板一块,47K、10K、1K定值电阻各一只,光敏电阻MG47一只,S9012(PNP型)、S9013(NPN型)三极管各一只,发光二极管一只(绿色),电解电容器(16V,100uF),3V、6V电池组各一套,工作电压5V的电磁继电器一只,普通二极管一只,多用电表一只。

实验一:按书本(苏教板P11练习)搭接电路,实测发现并不能实现光暗二极管亮、光亮二极管暗的功能,用多用电表电阻档测试光敏电阻在白天且只用手遮挡光线情况下,其阻值在0.4K~7K之间,在该电路实验中,在用手遮住光线的情况下,用多用电表电压档测量VT(9013)基极电压为0.5V,没有达到三极管的导通条件,现把47K电阻换成50K的可调电阻,重新接线,调节可调电阻,发现可调电阻阻值在10K左右时,可实现对应功能,以下电路中都使用10K电阻。

实验二:PNP型管9012直接调换NPN型管9013,发光二极管接在9012的发射极上,如图2。按原理分析,实现的功能应与原电路功能相反,即光亮时二极管亮,光暗时二极管不亮,实验结果也确实如此,但光亮时二极管只是微亮,亮度明显比上一实验低很多,即不能完全实现原电路功能。

实验三:将R与Rg互换,实验结果为不管有无光照射到光敏电阻上,发光二极管都不亮。

实验四:将发光二极管接到9012集电极上,实验结果为不遮光时,发光二极管不亮,遮住光时,发光二极管亮,且亮度与实验一基本相同。

实验五:将发光二极管换成工作电压为5V的电磁继电器,电源换成6V,发光二极管串联一只1K电阻,通过电磁继电器常开开关与电源相联,重做实验一、二、四,实验结果为实验一、实验四功能完全相同,实验二不能使继电器正常工作。

三、以“理”服人

实验一中,当R=47K并用手遮挡光时,实测三极管集电极c、基极b电压分别为0.9V、0.5V,Ube=0.5V,属于死区电压,三极管不导通,发光二极管不亮。当R=10K时,不用手遮挡光时,实测三极管集电极c、基极b电压分别为1V、0.5V,Ube=0.5V,属于死区电压,三极管不导通,发光二极管不亮;用手遮挡光时实测三极管集电极c、基极b电压分别为0.2V、0.7V,Ube=0.7V、Uce=0.2V,三极管饱和导通,发光二极管亮。此时实测发光二极管电流为12mA,即三极管放大倍率为75倍以上。

实验二中,当不用手遮挡光线时,实测三极管集电极c、基极b电压分别为0.9V、0.6V,Ube=0.6V,三极管微导通,发光二极管微亮,实测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为16uA。

实验四中,当不用手遮挡光时,实测三极管集电极e、基极b电压分别为3V、2.5V,Ube=0.5V,属于死区电压,三极管不导通,发光二极管不亮;用手遮挡光时实测三极管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电压分别为3V、0.7V、2.8V,Ube=0.7V、Uce=0.2V,三极管饱和导通,发光二极管亮。此时实测发光二极管电流也约为12mA,即三极管放大倍率为75倍以上,测量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一第二种情况相同。

四、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活动,使我相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偏差,不能过分相信书本知识,且选修1中还有很多错误知识有待我们去发现,只有真正以“实”为证、以“理”服人,才能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基极集电极光敏电阻
一种新型无电压折回现象的超结逆导型IGBT
集电极调幅电路仿真分析
基极调幅电路性能仿真分析
浅谈不同化学成分对光敏电阻薄膜特性的影响
——以高PbI2掺杂水平的钙钛矿光阻膜、Bi2S3光阻膜、ZnO光阻膜为例
高频谐振丙类功率放大器仿真分析
浅析光敏电阻的应用
上海研达调频发射机故障简析
一种低温度系数带隙基准源设计
光敏电阻延时特性的验证及光强对其影响的探究
光敏电阻器原理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