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梨树 136500)
血液透析即为终期或是末期的肾衰竭病人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经过维持和监测良好动静脉血管的通路为有效确保透析功能成功的关键措施。自体的动静脉内瘘,属于当今医学领域最理想,同时也是在临床上多见的用来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在医学临床上因为诸多因素导致的内瘘狭窄与闭塞,可使动静脉内瘘的功能减弱,进而透析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必须正确保护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而降低和预防并发症,提高使用率,为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高度关注的内容[1]。该报告中,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因素,进而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整理如下。
选择80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透析病人进行探讨,其中包括男36例,女44例。年龄16~89岁,平均42岁。其中,原发病属于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23例,移植肾失功2例,高血压肾病26例,多囊肾5例,痛风性肾病3例。其透析时间是0.5~15年,透析次数是1~3次/周,通常透析进行3~4h/次,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流量保持180~280mL/min。病人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个体化抗凝。随机分组,参考组选择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预防性对症护理干预,经过分析两组病人的基本信息,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预防性对症护理干预,主要如下。
1.2.1 预防性护理
①准确地掌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动静脉的内瘘制作结束后的1~4个月的时间,允许使用。内瘘血管的不完善,或过早的使用可产生皮下出血过多与吻合口的狭窄问题可降低内瘘的使用时间;②动静脉内瘘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须行造瘘术的病人在手术前应防止造瘘侧手臂的行动与静脉穿刺,显著增加手术效率。护理人员应科学指导血液透析病人术后的内瘘功能的练习,进而确保内瘘血管扩张的良好性能;③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后的护理。动静脉内瘘动脉端在穿刺失败后,在穿刺点的下方部位再作穿刺。
1.2.2 对症干预
对于溶栓治疗最佳时机的确定,应该为内瘘的局部震颤的减弱或是消失,内瘘会产生失功现象,应该在规定的24h进行好溶栓治疗。溶栓方法:位于血栓的10cm的上方处扎一脉压带,使用尿激酶25万U,10mL的生理盐水的稀释液在内瘘血管的血栓上方的0.5~1.0cm处进针,同时给予药物注射,10min内注射完成。同时在注入药物之后用手指给予轻轻的按摩,每隔5min触诊瘘管的震颤听诊瘘管的杂音1次,直至震颤和杂音慢慢出现。
1.2.3 准确调整血泵速度
按照病人内瘘血管的具体情况(例成熟度、粗细、弹性等),选择适合病人实际血流量的泵速,动脉负压值通常保持不大于20kPa,进而防止过大负压抽吸,损害损伤内瘘血管而出现局部血管疼痛与内瘘血管内膜增生狭窄而降低内瘘的使用功能[2]。护理人员必须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治疗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1.2.4 高血脂症
加强饮食宣教,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充足的食物,必要时服用调脂药物,按时检查病人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液黏稠度,一旦出现异常给予有效的治疗。若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抗凝药物的剂量,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低或停止使用EPO。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并且注意血红蛋白升高结果,如果血红蛋白纠正至大概100g/L时,可把促红细胞生成素变成维持量,进而防止贫血纠正后血红蛋白升高过快,血液黏稠度增加或血小板升高而提高血栓形成率。严格监测及时发现内瘘闭堵的临床表现,进行有效的处理。若血流量减少或内瘘杂音改变,搏动减弱等,均显示内瘘狭窄的,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1.2.5 健康宣教
有效的止血包扎为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的重要措施。每次透析治疗完成后,必须重点观察动静脉内瘘位置的血管震颤情况,如果震颤消失,须稍许松解止血带,直至触及震颤为止,进而避免止血时压迫过紧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为了避免再出血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松紧适宜,等到病人回家后再除去弹力绷带[4]。同时,男性病人还须严格戒烟戒酒。如果内瘘血管震颤消失、瘘口突然疼痛、内瘘位置皮肤红肿热痛、穿刺点渗血不止、心跳不规则等不良症状时,须立即到医院就诊。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准,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失功发生率等,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χ2=4.812,P=0.025<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分析[±s, n(%)]
血液透析即为终期或是末期的肾衰竭病人的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经过维持和监测良好动静脉血管的通路为有效的确保透析功能的成功的关键措施。自体的动静脉内瘘,属于当今医学领域中最理想的,同时也是在临床上多见的用来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也叫作尿毒症病人“生命线”[5]。然而因为透析生存期的增加,并且病人老龄化不断严峻,血管通路的失功属于之前诸多报告文献造成血液透析失败的重要因素[3]。血管通路的失功主要以血管通路因为血栓的生成、管腔的狭窄和堵塞等为主要因素,导致血管通路的血流量的显著降低或严重的缺失,无法满足病人,为其提供充足的血流量,进而开展充分的血液透析[6]。在医学临床上因为诸多因素导致的内瘘的狭窄与闭塞,可使动静脉内瘘的功能减弱,进而透析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必须正确保护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而降低和预防并发症,提高使用率,为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高度关注的工作内容。研究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①病人身体情况减弱:因为病人自身血管的生存环境较差,例:糖尿病、老龄化与肥胖等,其中糖尿病病人伴有动静脉的粥样硬化症状,以及其血管的病变,相对的提高了动静脉内瘘手术难度,进而导致内瘘的先天使用障碍[7]。高血脂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以及促红细胞的生成素(EPO)在对病人使用后,可使血红蛋白的含量迅速提高,进而加大了血栓形成率;②血液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的时间延长:因为病人自我监督意识较差,同时伴有对于内瘘保护意识的不足,护士开展健康教育与透析结束后的禁忌事项介绍过程中产生误解,导致病人在透析后用纱布卷压迫穿刺点保持3~4h,从而产生闭塞[8];③血液透析的超滤过多:这种现象会使血液透析后发生低血压症状,造成内瘘的全部闭塞[9]。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出现原因是内瘘血栓的生成与内瘘狭窄,准确评估病人干体重,防治与有效改善病人低血压问题,同时,通过穿刺技术的增强,加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与宣教,进而能够显著增加内瘘的使用时间,这是保证病人血液透析可以顺利开展的首要基础[10]。该报告中,针对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研究,实验组选择预防性对症护理干预,参考组开展传统护理干预,经过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度以及失功率等内容,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P<0.05。充分证实了对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针对失功产生的因素,开展预防性对症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运用效果。总的来说,针对血液透析病人,分析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进而开展预防性对症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失功率,增加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身体康复,具有显著的效果,适合临床工作的大力推广与应用。
[1] 包丽媛,王荣,仲娜,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2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17,19(5):11.
[2] 万梓鸣.尿激酶微量泵泵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5(6):1548-1549.
[3] 吴秀清,钟志聪.方坤洋.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护理效果[J].广东医学,2017,34(18):2902-2903.
[4] 刘晓辉,单岩,时秋英.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影响因素[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7(6):810-813.
[5] 肖丽佳,李亚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21(8A):72.
[6] 陈登菊,屈小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并发症分析[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7,24(4):181.
[7] 徐沽,夏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现代护理,2017,12(11):1017.
[8] 林秀梅,沈美霞.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及护理[J].转化医学,2017,5(12):2041.
[9] 卢家平.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护理[J].重庆医学,2017,40(24):2484-2485.
[10] 谭静,宋秀三,李霖,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6,14(25):3511-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