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少峰 关梅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电影人作为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仔细地观察着自己身处环境的或细微或巨大的变化,并用自己的镜头进行着记录和艺术化的创作。一批以人们生活的城市为表现空间、以城市中最为普通的,最为常见的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为表现对象的都市电影开始在中国大陆兴起。这样的一批电影,踏实、有着浓郁的生活色彩,幽默又不乏思想深度。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表现了20世纪90年代最为真实的中国社会状况,也为当下中国都市电影的制作与发展起到了指导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都市电影;幽默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107-02
电影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艺术体现。不同风格的电影、不同流派的电影的产生绝不单单取决于电影本身,它都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文化背景以及政治因素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都市电影也不例外。都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现代人生活的空间载体和情感载体。在都市中,为了梦想为了希望我们欢笑着也哭泣着,我们成了都市这个创造者流水线上的物品,只不过这个创造者似乎是善变的,它让我们各不相同,也赋予我们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人生轨迹在都市里相互融合也相互冲突。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电影的人物塑造、故事结构和情感表达的分析,展现出中国20世纪90年代都市电影在表现城市生活中融合和冲突的幽默的表现方式。
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状况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进步明显加快,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外来文化也越来越多,社会各阶层出现了重新排序的现象。社会越来越趋向于矛盾对立,人与人之间原有的和谐被渐渐打破,生活中的矛盾,追逐利益中的矛盾都日益显露。正如王群在《电影叙事范式与文化语境》一书中说道:“我们生活的城市是‘纷杂与躁动、充满着现代人的追求与困惑、充满着无数新鲜而又陌生的面孔的。”[1]而作为当时的电影工作者细心地观察到了这样的社会变化,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中的文化发展,使得中国20世纪90年代都市电影快速发展。
二、20世纪90年代都市电影幽默的表现方式
(一)幽默的人物塑造。
20世纪90年代都市电影把生活在城市底层的普通人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在人物塑造上一反“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表现他们朴实、智慧的同时也突出了他们身上的缺点。这些平凡甚至有些庸俗的形象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往往展现出幽默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成为电影表现的重点。例如在黄建新的作品《站直咯,别趴下》中的高作家、刘干部和张永武这三个人物。在社会转型期,原先社会底层人物个体户张永武是积极参与新事物、了解新文化,吐故纳新的代表。乍一看张永武无疑是一个“地痞流氓”,为了给新邻居下马威把垃圾扫在邻居的门口,为了养狗他在楼道里破口大骂,几乎和楼层里所有的邻居都吵过架。但是面对他的“仇人”刘干部的女儿他又表现得非常善良,也非常的照顾。在他发了财之后也很义气地请邻居们吃饭,但是也会为了自己的生意,蛮横地赶走高作家一家。而作为旧文化的忠实拥趸,刘干部表面上看似清高,而私下里对办公司发了财的张永武又生气又眼红,甚至更是怀疑“像张永武这样的人挣的钱一定来路不正”。刘干部让女儿去张永武的公司做“卧底”,但是女儿却一个劲地说张永武的好话,这让他的如意算盘落空,好不气恼。而高作家是明顯的在新、旧文化中的徘徊者,他有正义感但却胆小怕事,既不喜欢张永武这样的人又不敢和张永武斗争。在这样的矛盾中徘徊着的高作家对大多事情都显得束手无策,心中有怨气也只能忍气吞声。在夏钢的《大撒把》中的顾言更是一个典型的心地善良,有点小聪明却又一身缺点的小人物形象。我很难对顾言做出他“属于社会哪一类人群”这样的判断,因为看看自己生活的四周,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顾言身上有我们常见的小毛病也有很多招人喜欢的好性情。他玩世不恭,折腾新婚的朋友为自己“解闷儿”。他好心去看望周云却又在周云面前说周云出国男朋友的坏话,致使自己被周云轰走。影片最后,当周云希望顾言可以留下她的时候,顾言却说:“别临了临了让我犯错误。”而杨亚洲的《没事偷着乐》中的人物又是另外一种幽默的形象。张大民最大的特点就是贫嘴,五个年轻人和母亲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张大民作为这个家里的顶梁柱面对着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苦难,贫嘴成了他化解苦难的最好办法。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电影中幽默的人物塑造方式,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同时也是极具人文关怀的。是电影创作者以悲天悯人的关怀注视着普通人生活的艰辛和苦涩的幽默化表达方式。
(二)幽默的故事结构。
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电影的故事构造很多是通过小品化来实现的,在叙事过程中经常运用“抖包袱”的手法让观众忍俊不禁。在《没事偷着乐》中,电影将20世纪90年代中的矛盾赋在一个具体的载体房子上。一家六口生活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五个年轻人都有着各自的不如意。大民娶妻生子却没有一间像样的婚房;二民愤而远嫁,婚后生活却不如意;三民逼迫大民同意自己和大民夫妻隔帘而居才将最后一个女朋友变成老婆;四民不争不抢,连死都死得无声无息;五民发奋考上大学却发誓再也不回这个家。《有话好好说》中,张艺谋趁着姜文不注意蹬三轮逃跑、赵本山拿着喇叭在楼下念诗等片段都极具小品风格。同时《有话好好说》故事结构也极具反转性,赵小帅和安红之间时好时坏;赵小帅和张秋生之间“亦敌亦友”。《甲方乙方》中,虽然很少有较为翻转的剧情,但是“好梦一日游”这样的行为恐怕也只有在小品中才会出现吧。这种“白日梦”的故事本来就是电影创作者幽默的巧思,而电影中故事以片段形式出现,像一个个看似独立实则有着内在联系的小品结合在一起。正如黄建新所说:“我认为喜剧因素主要都是幽默的东西。其中一部分是语言,更重要的部分是结构,即并非运用演员的表演而是运用结构自身产生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电影没有太多表演形式上的夸张和搞笑,没有像《疯狂的赛车》里那样疯狂的追逐,也没有像《西游·降魔篇》里那样夸张的表演。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电影中,演员更多的是运用演正剧的方式去表演,把作品自身的结构和情节逻辑所产生的幽默蕴于朴实之中。因为这种蕴于朴实中的幽默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生活,才能表达出最为真挚的情感,让我们在观看时笑得真实。
(三)幽默的新文化表现。
20世纪90年代都市电影中对于新文化的表现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表现新旧文化相互冲突这一现实问题的时候,对于创作者也时刻不忘运用幽默的表达方式。王群在《电影叙事范式与文化语境》中说道:“随着来自南中国的一阵清风,现代化都市作为一个主题形象终于在千呼万唤之后渐显在我们的银幕上。”[2]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东南沿海城市一直是我国主动也好,被迫也罢,吸收接纳外来文化的领头羊。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也最具有活力的都市群,是中国都市发展的代表和都市生活的集中写照。因此,20世纪90年代都市电影的这阵“清风”吹自中国南部也是情理之中。在孙周电影《给咖啡加点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文化的“入侵”,巨大的“KENT”广告牌、在废墟中扭动着的“霹雳舞”、电视、电话、流行音乐还有时装秀充斥着大街小巷。而在《大撒把》中虽然没有太多具体的新文化的载体,但是影片却是围绕出国这一“新鲜事”展开的。周云和顾言这两个因为伴侣出国而孤独的人聚在一起,电影从留守在国内人的视角出发看待出国,幽默地表现出这样一批人在出国这个新文化背景下的不如意。
三、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电影中的悲喜交融
导演夏钢说:“都市片需要幽默感,而幽默感是一种文化。一声叹息和一个微笑,蕴含的是多少辛酸、无奈、痛苦、幸福和希望。都市人懂得用幽默来化解很多难以化解的东西。那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戏剧定义所能涵盖的。”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电影中没有大英雄和救世主,所以它所展现的小人物的生活必然是平凡而悲喜交融的。夏钢曾把自己的影片定位为“深情喜剧”。在我看来,其实“深情喜剧”可以用来定义大多数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电影。无论是《大撒把》、《不见不散》还是《有话好好说》等这些电影,我们看得总是笑中带泪,即使这些电影会给我们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都市电影的创作者是带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电影人,对于社会现实敢于批判和讽刺,在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悲悯地关注着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夏钢在一篇《关于都市的話题》中说道:“我们所说的、所拍的、所研究的都市电影,首先是以都市的普通人为表现对象和服务对象的,普通人、边缘人、小人物,是我们的主人公,也是我们的基本观众。”这些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最为真实的自己,也带领我们反思着自己的人生。《没完没了》中我们看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韩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家庭的拼命维系,姐姐成了植物人,韩冬知道这样维持下去也没有什么希望但是他却对小芸说:“姐姐躺在这儿我还算有个家。”韩冬虽然千方百计地挣钱,但是他没有对金钱的狂热,他不是在拼命挣钱而是在拼命维护自己的“家”,这种伟大而真诚的亲情让我们感动。《有话好好说》中从张秋生挽救赵小帅到赵小帅最后回报张秋生,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有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张秋生有知识有文化有阅历,他苦口婆心地劝导赵小帅;赵小帅有勇气有义气,并不富裕的他也用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回报了张秋生。这些令人深思的情感蕴于幽默的表现方式中,悲喜融合增加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加强了影片对社会现实批判的力度。在幽默中接受生活的苦难,在悲情中反思人生,这使得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都市电影更加贴近时代。
我们总说,西方的艺术作品注重写实,而中国的艺术作品在于写意。而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都市电影可以说是在写实中抒情写意。这种悲喜结合的艺术作品是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最好的传承,在平静淡雅的表现方式中渗透出汹涌波澜的思想内涵,有血有肉地表现普通人的乐观开朗、机智幽默和在生活中的举步维艰。
参考文献:
[1][2]王群.电影叙事范式与文化语境[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