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际春
所有的家暴都需要沟通。尽管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有效,但不沟通肯定没有机会和希望啊。而且,也只有进行深入沟通,才能判断沟通是否有效,对吗?所以,无论如何,沟通都是第一选择。
当然,我们还必须理性地知道:沟通具有局限性,否则就没有长期家暴的存在了。还有的沟通是“假有效”,如有些家暴男事后后悔不已,除了道歉,还保证再也不犯了,但事实却是屡犯不止。所以,甄别有效沟通还需配合实际行动作为参照。
放到一个大框架下来看,暴力本身就是一种沟通方式。男性的语言发展和表达能力本来就弱于女性,而有些小时候缺乏语言环境的男性,在这方面甚至可能达到缺陷的地步,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用比较原始的肢体、行为来进行沟通。当他们觉得不满、生气或想掌控、操纵时,只会使用暴力。
那么,语言沟通对他们的意义就很大,不仅能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学会用语言,而不是暴力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情绪,进而有能力进行人际间较为流畅的交流。
对于没有家暴史、偶尔出现一次的家暴,或者刚出现家暴苗头的男性来说,及时、有效的沟通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小A,他和妻子结婚好多年,从来没有动手打过妻子或者孩子。但有一次,他和妻子因為琐事争吵的时候,他却动手打了她。事后,小A说,感觉自己就像吃了枪药,头发蒙,血直往上涌,而且看到妻子生气的脸好像都变得狰狞了,于是,他发疯地挥起了拳头。几秒钟后,妻子的惨叫声、惊愕的表情和涌出的鼻血让他清醒过来,他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打了妻子。
事后,经过咨询师与夫妻俩沟通,才知道:原来小A在单位遇到了大麻烦,他新来的女领导特别喜欢当众批评人,算是她激励下属的方式。可对于小A来说,当众被点名批评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小心翼翼地尽量做好工作,但还是难逃厄运。打妻子那天,他在单位当众挨了训,被女领导骂得狗血喷头,心中羞愤难耐。回到家和妻子吵架时,妻子的批评让他联想起在单位挨训的情境,一下激起了他压抑已久的愤怒,这愤怒最终冲昏了他的头脑……
经过沟通,事情得到了澄清,妻子不仅接受了小A的道歉,还理解了他的处境。大家一起商量对策:1.小A以后遇到这种事,回家后可以跟妻子聊聊。有时候和关心自己的人一倾诉,就能缓解不少。2.小A可以用跑步、搏击等运动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和攻击性。3.小A开始留意、寻找其他工作机会。
这是一个成果斐然的有效沟通案例。可是,我必须提醒,大多数家暴的沟通绝不会如此顺畅、高效,因为这里面的主人公小A人格基础健康,没有家暴史,有一定的心智水平,即反思和理解的能力。所以,此案例的关键点并不在于咨询师或妻子沟通水平的高低(当然也很重要),而在于小A是否具备深层沟通的能力。一旦咨询师提问后,他自己很快就将妻子批评和领导批评联系在一起,获得领悟:明白自己是将妻子当成了领导来攻击。
可惜,多数家暴者并不具备小A这样的心智水平,所以沟通起来就要困难许多,效果也差很多。可以这样总结:一方面,沟通技巧很重要,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的沟通往往都是无效的或暂时有效,真正有效的沟通一定是从理解、倾听开始的;另一方面,有效沟通与家暴者改变的意愿、人格和心智水平息息相关,一些人格障碍,如施虐人格、反社会人格、控制型人格等,就算伴侣、咨询师沟通技巧再高,恐怕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