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易
【摘要】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是我国多数本专科院校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微机软、硬件设计和应用能力的必修课。由于汇编语言指令比较枯燥,且编写程序要求对硬件比较熟悉,因此学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上,总结了好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微机原理 汇编语言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01-4;TP31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28-02
引言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知识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却长期被认为是难学、难教、枯燥、无用的课程。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分析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需求,调整教学培养目标,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建立课程间关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课程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越来越注重汇编语言课程的实用性,有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课程授课内容兼顾微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述足够的理论深度,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汇编语言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践教学薄弱,学生动手机会少
必须设计较高难度的实验实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现在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实验大多是现成的代码上进行操作并观察,并没有进行很多的硬件实验,所以根本无法让学生体验到接口芯片的工作特性,只有进行深层次的创新设计才能脱离实验指导书的束缚,让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计算机行业的基础,并有效的使用汇编语言。
2.理论深奥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对汇编语言的逻辑组织能力要求十分高,并且汇编语言与计算机、单片机、数电等多门课程紧密联系,知识面要求非常广,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十分强。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以书本为基础,采用线路及芯片已经固化的实验箱来按部就班的完成基础性实验操作,而学生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总结应用,也无法对实际系统进行感性认识,故常感到难学、难理解。
二、优化教学方法
1.摈弃传统的互动性老套的板书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网站和仿真软件等,加强汇编语言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理解汇编语言的具体化和生动化、学习的便捷化和互动过程的多元化,使得传统性教学变成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知识获取的便捷性,教学互动的及时性。
2.实验教学环节是检验和巩固已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环节,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学生在汇编语言这门课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必要的全面认识,因此实验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三、完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上以“简单、实用”为主,适当增加硬件设计
汇编语言及指令系统是日后硬件设计的基础,原理上做到简单、够用且实用。并在教学内容中添加具有一定難度和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硬件设计实例,从而对指令在硬件上的执行过程和指令的底层硬件执行机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为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系统开发提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及便利。同时,还要随时引入新的技术概念和产品,尽可能不让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发展脱节。
2.教学形式上采用“工具运用+案例驱动”的兴趣化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机之一,学生产生兴趣的来源可能有来自自身的兴趣爱好,可能来自教师课堂的引导和启发,也有可能看到周围同学的成功设计产生模仿的念头,在应用案例的驱动下便自发地去实践。
3.教学模式上采取“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的策略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根据授课的进度及学生的掌握程度,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有实用价值的实验内容。日常教学中可先介绍基础案例,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编写和接口芯片的基本应用,再通过复杂应用,引导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系统级的开发。
四、结语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编语言也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有助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是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使学生树立“系统观”的一个重要工具。只有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方向、不同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蒲攀,张建锋.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管理,2009.3:96-97
[2]王志军,杨延军,王道宪.微机原理实验课程内容的层次化设计[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