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产研院:探索新型研发组织改革之路

2018-06-07 09:54张玉赋沈瑾秋
群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项目经理研究所专业

张玉赋 沈瑾秋

为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江苏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于2013年12月成立,成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在制度上给予最大便利,为其突破制度障碍、释放创新动力创造高效的环境。近5年来,省产研院服务创新、引领发展,在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创新资源、服务地方产业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绩效,走出了一条新型研发组织改革发展之路。

坚持一个方向,走产业技术创新市场化道路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当前,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产业价值链条的中低端,其核心问题就是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存在瓶颈制约,产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导向较为薄弱,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水平仍然不高。为此,省产研院紧紧围绕我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在顶层设计上,省产研院定位于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将“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积极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通过探索一整套产业技术供给方法,构建促进技术研发与转化的创新生态“绿谷”,为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在运营机制上,省产研院建立地方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行的发展模式。省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持续支持省產研院建设,同时强化市场化应用的科研导向,积极支持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推进社会多元化投入、管理和发展。省产研院探索实施“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团队为主”的专业研究所建设运行新机制,逐步探索出以“技术研发+专业孵化+投资基金”为路径转化技术成果的新模式。目前,省产研院按此新模式建设的研究所有16家,总投资40亿元(不含研发场所),其中地方园区投资约占90%。

突出两大功能,服务企业创新和引导产业发展双管齐下

在服务企业创新方面,省产研院着力破解基础研究单位不愿做、中小企业无力做、政府机关不该做的科研产业化中间环节,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合同科研、人才培养、公共技术服务,并加快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此,省产研院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不考核论文、专利的数量,最终考核的是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以及对产业的贡献度,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和市场化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省产研院各专业研究所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2632项,累计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478家,其中已上市和拟上市的衍生孵化企业18家。

在引导产业发展方面,省产研院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和资源集成优势,通过多种路径积极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一是聚焦我省产业发展的需求,由省产研院、项目经理及团队、地方政府(园区)共同新建专业研究所,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以专业研究所为依托,与地方政府共建专业化孵化器,培育以研究所为核心的专业化园区,具有企业孵化功能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初步显现,如以激光技术研究所为核心,形成了光电产业园,累计孵化衍生企业40余家。三是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需求,通过规划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引进一批高端研发公司、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具备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易等核心功能的区域研发产业园。

引导三类资源,建筑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省产研院重点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与创新平台、科研院所研发力量以及国际技术与高层次人才等优质科教人才资源,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等战略层面的有机融合,成为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共同体、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和人才创业的缓冲带。

目前,省产研院共有39家专业研究所,研发人员近6000人,其中高层次领军人才138人(包括院士13人,国家863、973项目首席专家7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8人,外籍高层次人才25人)。2017年启动实施了JITRI研究员引进计划,两批共引进16人,包括JITRI研究员9人、JITRI青年研究员7人,其中13人具有海外工作经历。累计引进49位项目经理,其中国外院士6人、外籍专家18人,促成了一批战略合作知名高校原创技术项目落地江苏。

省产研院积极拓展与国际顶尖高校和研发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实施海外高校项目顾问制度,开展前瞻性产业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充分利用海外高水平科研条件与独特创新氛围,培育原创性科研成果,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省产研院体制优势的基础上设立了海外顶级高校专家顾问制度,共同设立海外研发基金。在硅谷、多伦多、哥本哈根、斯图加特、波士顿等全球创新活跃地区建设了7家海外代表处,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19家国际知名高校、德国弗劳恩霍夫学会等11家世界知名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全省建设了7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实施四项改革,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研发组织模式

省产研院是多法人制,由总院、专业合作研究所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组成。在三个层面实施四项改革,在总院层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在专业研究所层面,实行“一所两制”;在创新创业团队层面,推行项目经理制。省产研院总院是省直属的事业法人,不设行政级别,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聘用人员。总院不具体从事技术研发,只开展产业战略研究和重大技术集成项目的组织,同时以会员制形式吸纳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加盟,对研究所实行动态管理,业绩平庸的淘汰出局。

一所两制。专业研究所同时拥有在高校院所运行机制下开展高水平创新研究的研究人员和独立法人实体聘用的专职从事二次开发的研究人员,两类人员实行两种管理体制。体制内的科研人员在保留原单位身份和工资的同时,在研究所里还可以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收入。研究所开展公共研发和服务,将技术成果优惠转让给企业,不直接从事规模化的产品生产,不与企业争市场。如研发成果暂无企业接受时可派生企业,当派生企业形成一定规模时实行股权分离。

合同科研。省产研院通过实行合同科研管理机制,引导研究所加快技术与市场对接的步伐,突破以往财政对研究所的支持方式,不再按项目分配固定的科研经费,而是根据研究所服务企业的科研绩效决定支持经费,从而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研绩效由合同科研绩效、纵向科研绩效、衍生孵化企业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计算。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制是省产研院借鉴美国DARPA的项目管理经验等国外做法,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一种创新。围绕产业需求,以市场化方式和国际化视野,面向全球招聘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并赋予其组织研发团队、提出研发课题、决定经费分配的权力,组织开展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集聚一流人才和顶尖技术、筹建专业研究所或研发公司、组织实施产业重大原创性项目集,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创新。省产研院累计引进的49位项目经理,集聚了近500位高层次人才,体现高端化、多样化特点。

股权激励。作为独立法人的专业研究所拥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鼓励研究所让科技人员通过股权收益、期权确定等方式更多地享有技术升值的收益,实现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的对接,大大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2016年8月落户江北新区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团队现金出资占股60%,自成立以来,团队创业积极性高涨,自主加班加点、处处精打细算,2017年研发合同额近9000万元。

(作者单位: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猜你喜欢
项目经理研究所专业
睡眠研究所·Arch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能力及主要任务
心力衰竭研究所简介
论项目经理的职责与技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