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休闲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又一次异军突起

2018-06-07 09:57胥爱贵
唯实 2018年5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农业农村

胥爱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苏南地区为代表的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邓小平同志誉为“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意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农村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异军突起”。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从长远出发认真谋划、务实推动,在整体布局设计、农耕文化传承、示范载体培育、产品宣传推介、政策支持服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实现产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一、创意休闲农业在江苏大地蓬勃发展

创意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要内容,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等手段贯穿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当前,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类型模式更加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综合效益同步提高的态势,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创业、农村创新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创意休闲农业强省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8500个,累计培育创建20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4个示范点,18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2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1个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20个省级农家乐集聚示范村,121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休闲农业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第一。

农村景色越来越美。着力推动创意休闲农业发展与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统一,充分依托稻田、茶园、果园、花园、菜园等农业资源和农村特色民居建筑,结合丘陵岗地、江河湖水面、村庄庭院等开发利用,通过融入文化、科技、时尚、动漫等创意元素,打造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共同体。南京市江宁区大塘金村的薰衣草景观、兴化市东旺村的油菜花田园景观等,都是农村创意美景的典型代表。

创新创意更加活跃。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特色体验、科普教育、民俗文化等多种类型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在发展理念、景点设计、经营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创意。六合龙袍稻麦田艺术景观、大丰“荷兰花海”等美丽田园景观极具魅力,造型果蔬、阳台农艺、植物窗帘等创意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精彩纷呈,南京农业嘉年华等农事体验和農业节庆活动人气十足。围绕农业生产、农家生活、农村习俗等进行创意策划,组织开展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新颖性的农事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群的踊跃参与。

文化传承氛围浓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农耕文化和农业资源,提升创意休闲农业内涵。立足农业历史经典产业,从茶叶、盆景、蚕桑、地方畜禽等农业传统特色产业中寻找具有文化印记的产品,推进文化挖掘、产品开发、产业提升。积极发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农业生产文脉、农村历史遗存、古村落、古民居,强化对农村传统文化、民间技艺、民俗风情等的开发应用,促进乡土民俗文化的保护、推广和延续。江苏已获得4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其中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泰兴银杏栽培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接待能力,更好地满足人们眼手鼻舌、心脑神情的需要。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事节庆活动,盱眙龙虾节、兴化菜花节、溧水草莓节、句容葡萄节、东台西瓜节、固城湖螃蟹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已成为各地创意休闲农业的特色名片。精心编排150条江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城乡居民休闲观光、体验乡愁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让很多农民实现了就业有渠道、创业有载体、致富有门路,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根据农业部开展的典型调查,13.5万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占92.4%,农产品销售占经营收入的40%以上,每亩土地产出率近1.2万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2017年,江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突破1.5亿人次,综合收入超过420亿元,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创造农民直接就业岗位92万多个。

二、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意义重大

进入新世纪,创意休闲农业从萌发到蓬勃成长,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空间,有力推动了农村的全面发展,适应了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相比,蓬勃发展的创意休闲农业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新途径、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有力举措,确实是一举多赢的战略产业。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国的目标中增加了“美丽”,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的美,就是美好山水、绿色田园,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意休闲农业,依托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貌、原味的历史质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农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的回归,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发展创意休闲农业,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效路径,是实现强国目标的题中之义。

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江苏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城镇化率已达到68.5%,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一些表现在前几年就已经逐渐显露。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创意休闲农业,使农业实现了跨界融合、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挖掘农业的产品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实现农业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起“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既能满足人民对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的物质需要,更能满足人民对返璞归真、乡土情怀的精神文化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靠载体。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推动乡村振兴,关键要找到有效的路径和办法,让广大农民充分就业创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提升。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有利于推动村容村貌整治,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培育村落的独特气质,使农村更“像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情乡愁;有利于促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互联网等产业融合,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与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两大空间载体,相互依存、互动共生、不可偏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不能也不应成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薄弱地区,必须推动城乡区域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共同发展、融合发展。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有利于加强城乡要素互补互促,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形成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践证明,創意休闲农业为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搭建了广阔舞台,构建起多层次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城镇居民领略农村优美环境,体验现代田园生活,回归自然、愉悦身心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更多选择。加快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意义深远,有待在发展的实践中深入体会、深化认识。

三、务实推动创意休闲农业稳步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农业的需求正逐渐由产品消费转向精神消费、感官消费和价值消费,这为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契机。但与井喷式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如一些地方存在思想准备不足、人才队伍素质不齐、经营机制不健全、缺乏内涵、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从长远出发认真谋划、务实推动,使之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当前主要应做到以下五个“强化”:

强化整体布局设计。培育欣欣向荣的创意休闲农业市场,需要将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现阶段,要更多一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突出空间布局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发展空间,重点围绕沿江、沿海、沿运河和湖泊、丘陵等资源,推进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打造连片成带、集群成圈、沿线成廊的创意休闲农业格局。突出产业政策设计,把创意休闲农业纳入农业发展目标考核内容,推进农林牧渔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产业内涵和发展类型,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强化农耕文化传承。创意休闲农业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情中的文化元素,历史古村、特色民居、传统优秀民俗等都是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可以依托的文化资源。要重视农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和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强化民间技艺的传承利用,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乡村。重点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组织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保护与开发利用,讲好当地的特色故事。

强化示范载体培育。深入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星级示范企业等示范创建工作,重点培育一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等精品景点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示范品牌。开展区域性示范点、特色村、星级户、精品景点线路创建,积极支持农民利用庭前屋后、现有房产等资源发展农家乐,建设农家乐集聚村,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引导适宜地区发展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体验农事情趣的休闲农庄和展示农业科技、传播农业文明的休闲农园,探索农业主题公园等新型模式。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推动区域特色发展。

强化产品宣传推介。积极开展创意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活动,在主要节假日编排精品线路,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扩大市场知名度。完善“互联网+”休闲观光农业平台建设,加强平台模块设置、功能拓展和内容更新,推动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入驻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宣传推介等。组织参加全国和区域性休闲观光农业博览会、展示推介会等活动,支持地方举办各具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企业和精品景点进行集中宣传推介,努力营造全省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化政策支持服务。无论是建设大型的田园综合体、全域休闲度假区,还是小规模的休闲农园、采摘园、农家乐等,都涉及生产布局、建设用地、财政补贴、金融投资等诸多方面。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推动用地政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和公共服务等政策落地,形成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投资创意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扶持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创新产品、拓展农业功能,提升产业内质。要创新体制机制,指导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促进外来资本与当地农民利益紧密联结,实现多主体共赢获益。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分类别、分层次培养创意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人才,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注重发挥新乡贤作用,为创意休闲农业稳步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农业农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金融支持县域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