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为了解地方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推动老龄事业稳步发展,近期,盐城市亭湖区开展了专题调研,在总结现状、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按照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达10%以上或65岁老年人占比达7%以上的世界老龄化社会认定标准,亭湖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通过调研发现,盐城市亭湖区老年人口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基数大。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区户籍总人口70.6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38万人,其中常住老年人口12.7万人。二是增速快。近几年,全区老年人口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5.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2%。三是高龄化。全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1%,人口高龄化呈上升趋势。四是生活困难多。据统计,全区共有空巢老人6.23万人,失独老人4235人,残疾老人2245人,失能、半失能老人2.75万人。从发展趋势来看,失能、半失能、独居和空巢老人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紧急救助、临终关怀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等健康养老产业,是顺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和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亭湖区大力推进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框架,“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托社区服务居家养老,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
依托社区平台,做优居家养老服务。自2009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面向辖区内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以日托照料和上门服务等方式向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体娱乐、配餐送餐、健康保健等服务。截至目前,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178个,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注重发动社會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开展居家养老智能化、市场化运营试点工作,培育连锁经营式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探索开展民营养老护理院与社区居家服务中心联动试点,在5个中心设点开展康复医护服务。
立足功能提升,强化专业机构建设。全区现有各类养老机构10个,养老床位数335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196张,占比35.6%。重点建设盐阜护理院、阜民护理院,由医院出资打造医养一体型养老机构,新增护理床位250张。同时,按照“三有三能六达标”要求,加大对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区所有敬老院均达到星级以上标准。
撬动社会资本,建设产业示范工程。亭湖区福利院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建设采用PPP模式,超过90%的项目投资来自于社会资本募集,大大缓解了区级财政资金压力,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也是盐城市首个获批的国家级PPP示范项目。项目设养老床位1000张,集老年公寓、疗养、康复护理等服务于一体,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亭湖区乃至整个盐城市区居民的养老就医问题。
超前规划布局,打造医养融合产业平台。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对全区养老产业进行布局,投资70亿元建设千鹤湾养老中心,亭湖区政府筹资1.4亿元参股专业管理机构,提高运营发展质量。中心设计总床位数3万张,综合了护理型公寓、自理型公寓、老年医院、商业街区、老年大学、公园等若干功能。
调研发现,亭湖区在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方面,仍面临着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
产业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到位。调研中有部门反映,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关于扶持养老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较为宏观,缺少实施细则,在基层难以落地。比如,在出台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有原则性规定,但具体操作落实起来较为困难,导致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受公共财力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尤其是护理服务队伍呈现“三低三高”特征: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职业风险高;学历水平低,年龄偏高。劳动付出与收入待遇、职业发展之间的严重失衡,导致从业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制约了养老服务业护理人员队伍的有序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据调查统计,亭湖区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受传统观念影响,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但目前,区内尚未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养老服务产业化、社会化程度偏低。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主体较少,进入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品牌化机构更是少之又少,缺乏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二是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各社区普遍缺少专门开展养老服务的场所、人员,软硬件配套以及专业化服务水平也不能完全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
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健康养老产业是“夕阳红”事业中的朝阳产业,需要加大扶持、加快发展。
完善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养老服务业是服务业中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要按照“建设一批、立项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列计划、细安排、统考核,尽快形成由发改、民政等部门牵头,财政、人社、国土、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尽快出台《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在税收、财政扶持、人才引进、卫生医疗、文体娱乐、养老示范、资源开发等方面拿出优惠举措,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健全养老服务监管制度,完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强化资金引导。加大财政资金在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方面的投资比例,增加民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政府补助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调动老年人到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的积极性。建立老年人政策性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中的社会公益作用,减轻社会保障压力和个人家庭经济负担。
鼓励多元发展,探索产业新模式。一是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新模式,以区福利中心为示范,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实现“医养合一”。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站点,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建立社区医院与家庭的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检查、保健咨询等服务。将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报销待遇。三是积极培育健康养老产业新型业态。发挥亭湖区临近盐城市区的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具有田园风光的颐养新村,以满足高层次养老需求。探索发展自助养老社区、度假养生公寓等。成立养老服务产业园区,加快开发老年健康服务产品和老年用品用具等,形成健康养老产业集群。鼓励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通过“住房反向抵押”或“倒按揭”方式,探索开展以房养老业务。四是积极探索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整合全区居家养老资源,构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云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培育集居家生活护理、社区日间照料、助老商务配送、文创公益助残、科技智能助老等于一体的养老综合服务运营商,为全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建立渠道多样、形式灵活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吸收和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制定完善养老服务业规范标准和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养老服务人才评价机制,科学设置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为一线养老服务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二是加快专业人才培训步伐。充分利用盐城市区教育资源,坚持学用结合,探索构建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在教育培训、订单培养等方面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培养专业化、实用型的养老服务人才。探索建立网络化的养老服务人才整合共享机制,提高养老服務人才的总体供给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将养老服务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四是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根据老年人需求和志愿者特长,建立专业性老年服务志愿者队伍,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行列。
注重宣传推介,营造良好氛围。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敬老养老服务理念和新型孝道文化,引导广大群众转变传统养老观念。定期开展养老孝亲、敬老爱老先进个人和单位评选活动,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体验推介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走进福利中心、健康养老产业示范机构,切实感受现代健康养老理念,不断提升健康养老品牌的影响力。
(作者系盐城市亭湖区政协主席)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