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 增强群众获得感

2018-06-07 09:57中共常州市委研究室
唯实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生养老群众

中共常州市委研究室

民生保障是“聚焦富民”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思路,以“三优三安两提升”(优质教育、优质医疗、优质养老、安心食品药品、安心饮用水、安心社会治安、提升生态绿城建设水平、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为主要抓手,按照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每年调整优化工作内涵,发展民生体系,办好民生实事,努力呼应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一、提出“三优三安两提升”的思考谋划

民生工作涉及范围广、群众期盼高,常州市委、市政府着眼民生工作新形势新需求,广泛调研,充分论证,从2014年起谋划并推出了“三优三安两提升”为重点的民生实事,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突出问题导向,办好群众“身边小事”。尽管常州市近年来在民生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对照“优质、均衡”等要求和群众的呼声,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乡村教育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仍然突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尚需缓解,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养老设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食品药品、饮用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期盼越来越强烈,生态绿城建设仍需大力推进,大气环境质量并不尽如人意。这些突出问题事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民生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以点带面,精准谋划工作抓手。常州市曾经打造过公交优先、公园敞开、公厕免费、菜场改造等一批国内省内知名的民生工作亮点,由于这些工作抓手社会关注度高、利益关切度大、工作创新度强,推动了民生工作的全面开展,真正实现了普惠于民。新形势下,需要更加结合常州发展实际,积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明晰以优质均等为方向,以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为目标,以“三优三安两提升”为重点突破口,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为抓手,以共建共享为手段的发展路径,通过组织实施一批民生建设重点工程,实现民生建设整体推进有提升、单项突破出亮点、工作创新作示范,全面打造常州市民生改善“升级版”。

与时俱进,确保实事常办常新。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性需求也“水涨船高”。比如在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解决好“好上学”问题的同时,人们又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上好学”等等。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工作必须紧紧跟上。因此,常州市每年向社会公开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感受度高、覆盖面广、阶段效果明显的要求,梳理分析,深入研讨,在“三优三安两提升”的大框架内精耕细作、提升内涵,努力开出更符合群众口味的“民生菜单”,通过每年做精、做好、做实一个个子项目,办好一批群众欢迎的民生实事,让市民的生活每年都有新变化。

二、推行“三优三安两提升”的做法成效

2014年以来,常州市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集中精力做好以“三优三安两提升”为重点的民生实事,全市人民利益分配的公平感、生活需求的满足感、精神生活的充实感、社会秩序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围绕“优质”丰富内涵。教育优在提质量促公平。实施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资约13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0所,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推进优质学校创建,95%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在优质幼儿园就读,95%以上的学生在优质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高中均为省三星级以上高中。高考成绩多年稳居全省前列,中职学校均为省三星级以上职业学校,殷村国际职教小镇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正逐步成为现实。组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40多个,普通高中全面取消择校生,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吸纳比例高达90.39%,教育均衡化程度不断加码。推进“五大行动计划”,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破解学前教育教师编制瓶颈,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方式,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得分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医疗优在接地气强保障。医疗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正式实施,分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成区域型、专科共建型、紧密型、对口支援型等多种形式医联体,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工作重心和医疗资源双下沉。积极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加快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优质资本创办医疗机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推进全民医保制度,覆盖所有户籍人口,人均筹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建立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健康保障兜底水平。推动智慧健康建设,搭建了智能电视、健康网站与移动医疗APP“三屏融合”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使医疗服务更加触手可及。养老优在重融合保幸福。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养老服务综合提升工程,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城乡全覆盖,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覆盖率分别达54%和33%,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8张,护理型床位占比52%。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建立完善“12349”为老便民服务平台、志愿者服务数据库,为全市5万余名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紧急呼叫“一键通”设备。优化养老供给模式,推动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市民营养老机构数占比超50%,形成以金东方、鼎武、钱璟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和优秀品牌。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老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努力使每位老人真正老有所养、幸福养老。

围绕“安心”增强底气。食品药品筑牢安心底线。食品药品,样样连着民生,食药安全,事事关乎民心。常州市严把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药品“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关口,稳步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建立覆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全过程和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的电子追溯系统,初步实现食品药品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扎实推进监测体系建设,按照不低于每千人4批次的要求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所有不合格食品依法处置,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在产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抽检覆盖率达100%,近三年来未发生源头性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件。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实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加快“明厨亮灶”、“透明市场”等建设,推行食品药品企业“黑名单”制度,探索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信用监管机制,确保全市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饮用水强化安心保障。水是生命的源头。常州市始终坚持把市民的饮水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推进。科学编制饮用水保护规划,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推进重点水源地保护工程,清理饮用水源地违章项目,实行每日巡查和加密监测,通过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市、区两级加强联动,对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存在的企业、沙场、围网养殖等各类环境问题依法开展“零点行动”等专项整治,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100%达标率。新建、改建自来水厂,开展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大大提高自来水饮用标准,出厂水达到可直饮标准,饮用水安全性及饮用口感大幅提升,供水管理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安心饮用水”实现常态保障。社会治安营造安心氛围。深入推进平安常州建设,抓实面上稳控,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和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圆满完成各个重要敏感节点安保维稳任务。创新大调解机制,深化公调、检调、诉调对接和专业调解建设,“老娘舅”的成功调解模式获央视推介。抓严治安防控,编制实施新一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深化严打整治,开展打黑除恶、治爆缉枪等專项斗争,加强社会面巡逻防范,“八类”、“两抢”、盗窃案件量持续下降。推进技防城建设,改造提升次新小区、安置小区、城中村安防设施,固化大清查、大巡查、大排查“三查”行动常态化机制,治安秩序全面改善。抓牢安全管控,深化生产、交通、消防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集中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为市民创建了更加安心、放心和舒心的生活环境,群众安全感指数不断上升,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围绕“提升”做精品质。生态绿城提升内涵。常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满怀“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市民亲近自然”的美好愿景,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绿城,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生态福利。经过2014—2016年第一轮的建设,围绕“增核、扩绿、联网”三大措施,以“生态源保护、郊野公园建设、城镇公园绿地建设、生态绿道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细胞创建”六大工程为抓手,共计完成390多项工程建设和417项生态细胞创建工作,实现增核45000亩、扩绿33100亩、联网86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7.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08%,为全市人民构建了更加安全的生态网络,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500万市民开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宜居幸福正成为更多人认可的城市品牌。大气环境提升质量。开展“263”专项行动,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力推进重点治理项目。通过“禁燃区”建设、燃煤炉窖淘汰、懒汉炉拆除、小热电整合等控制燃煤量,通过企业限期治理、提标改造、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整治、化工园区废弃整治,提高工业废气治理水平,推进物料堆场专项整治,大力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油品升级,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有效管控,健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日发布、月通报、季点评”等工作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努力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特别是优的天数比例,让广大市民见到更多的蓝天白云。2016年,市区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6.9%,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5%。

三、推进“三优三安两提升”的经验启示

围绕“三优三安两提升”开展的创新实践,让常州市民受益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经验和启示。

始终坚持民生为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民生工作做好了,群众生活幸福,百姓感觉温暖,城市就更有温度,发展才能更有高度。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发展为民,怀着深厚感情和满腔热情,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像抓产业项目一样抓民生项目,多办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努力让大家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始终坚持民意为重。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油盐柴米,关乎大局。做好民生工作,必须把握民生脉动、关注民生诉求。做好“三优三安两提升”为重点的民生实事,正是坚持了需求导向,围绕突出问题、回应百姓期待,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列出一张张“真金白银”的民生清单,落实一项项“接地气”的政策举措。当前,常州市正在深入开展“大讨论、大走访、大转变、实干为民”活动,通过走访群众,把需求带上来,把问题摸清楚,进一步把工作做到了“神经末梢”,更好地接通地气、惠及百姓。同时,群众对民生工作的感受最真切、评判最公正,必须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民生工作的第一标准,民生工作做得怎样、效果如何,由百姓说了算,按群众意见改,才能有效提升工作实效。

始终坚持创新为魂。新时代,群众的民生期待不断提升,公众的利益诉求更趋多样。民生工作需要不断更新思路、推进改革、创新举措,才能激发新活力,破解新问题,满足新需求,实现新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等,创造更多的“常州经验”和“常州模式”。推进公共服务产品创新,推动教育服务中的学校主动发展、医疗服务中的分级诊疗、养老服务中的医养融合等,提升服务供给的丰富性、满意度。推进服务手段创新,推动现代科技在民生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全面覆盖和应用便捷的智慧化、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产业创新,开展医疗康复、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等探索实践,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舒适的环境、更加愉悦的体验。

始终坚持制度为基。民生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条线,必须加强科学统筹,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协同意识,做到齐抓共管、相互衔接、整体实施,使各项民生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實际成效上相得益彰。严格落实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的牵头责任、相关部门的配合责任、辖市区政府的主体责任,把工作落实落细,不折不扣兑现民生承诺。完善考核机制,健全民生统计监测制度,增加民生建设绩效考核在政府、部门和干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建立导向鲜明的奖惩机制,坚持“以绩用人”,强化责任追究。加大监督力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等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形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代监管体系。

始终坚持聚力为要。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主导推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民生保障既要“市长”,也要“市场”和“市民”。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路径,降低民生服务准入门槛,引导资源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集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多元、优质、高效服务;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服务供给与评价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畅通各类渠道,提升市民的参与度、知晓度和满意度,通过多方同时发力,多种手段相互作用,共同培育壮大常州幸福树。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民生养老群众
养老生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