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继美
【摘 要】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前两课时的新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在应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所牵涉到的寻找依据、借助分类、巧用比较、以简驭繁等各种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并把它们渗透到各个环节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解题经验,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确灵活地应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依据;分类;比较;以简驭繁
“一一列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两道例题,例1是与长方形周长、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进行有序思考,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符合条件的各种围法,再通过对列举结果的比较找到答案,侧重于让学生感知列举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例2引导学生用列举的策略求出4支球队进行单循环赛的场次数,侧重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列举的策略特点。在新授课时,教师往往会发现,对例题的教学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基本上能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列举出各种情况,但是在练习中,在实际应用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不能恰当、正确、灵活地应用策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常常要把练习中的许多题目当作例题来讲解,既费时又费劲。究其原因,教师在新授课时没有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没有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在教学“一一列举”时,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有效的“解决策略”呢?
一、找准依据,是进行有效列举的前提
“水有源,树有根,思无依据不成立。”在列举前,让学生找出进行列举的依据是进行有序思考的前提。
比如,在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的教学中,要讓学生知道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也就是这个周长是不变的,都是22米,从而得出“长+宽=11米”,并且要根据“长+宽=11米”去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 而 “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排成不同的长方形”则是面积不变,所以要根据“长×宽=12平方厘米”进行列举,在完成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比较两题列举的不同依据,让学生明白在列举前先要明确进行列举的依据,再进行列举,才不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接着,再通过下面一道练习“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间也会发出铃声?13:00 14:00 15:40 16:00”,让学生明确要列举出哪些时间会发出铃声,必须先找出“每隔40分钟发出一次铃声”的规律,并以此规律为依据进行列举,才不会发生偏差。这样,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强化,学生往后在进行列举的时候,也会主动寻找列举的依据,从而为列举的正确性提供正确的保障。
二、借助分类,使列举更有条理性
到了小学高年级,如果关注综合知识的应用和综合思想方法的渗透,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应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让他们借助分类的数学思想理清错综复杂的问题,使其解题思路更为清晰明了,解题步骤更为简洁有序。
比如在第一课时的巩固练习中,可以安排如下题目:“ 2张面值100元和2张面值20元的人民币,一共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币值?”并且引导学生按所选的张数先进行分类再列举,这样就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列举出,以下几种币值组合。
选1张的:100元 20元 (2种)
选2张的:200元 40元 120元(3种)
选3张的:220元 140元 (2种)
选4张的:240元 (1种)
从而得出一共可以组成8种不同的币值。
实际上,分类思想在一一列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列举用若干张数字卡片组成多位数时,可以按最高位、第二位……分别是不同的数字进行分类,在“投中几环”的练习中,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按环数相同的和不同的分别列举出投中环数的情况。这样,先进行分类,就使得列举的过程更加严密、顺畅,也更容易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巧用比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
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列举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应用比较,把相似的知识区分开,把看似不同的知识沟通、联系起来。
比如在教学:“小强、小华和小丽是好朋友。如果他们每两人之间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多少次电话?如果他们互相寄一次贺卡,一共要寄多少张贺卡”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这是同一情境中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其中“一共要通多少次电话”的实质就是从三名同学中选出两名,看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组合,无须区分谁是主叫,谁在接听,所以一共要通3次电话;而“一共要寄多少张贺卡”,则要在上述每一种组合中区分寄出贺卡的人与接收贺卡的人,所以一共要寄6张贺卡。
再如前面提到的列举的依据,是根据“周长不变”,还是根据“面积不变”,是借助“列表”“文字方式”,还是“画图”的辅助手段等,都应用到了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进一步掌握列举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方法,从而提高运用策略的水平。
四、以简驭繁 ,让学生完成数学模型化
在进行列举的时候,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复杂、烦琐的问题,使学生无从下手,这时候我们要引领学生另辟蹊径,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里,可以安排如下的练习:
右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如果让学生直接去数,可能大部分学生都摸不着门道,不能完整地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即使有些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也难以做到有“序”思考,更无法完成数学的模型化。这时候,我们应该设计如下的表格,引导学生由易到难、有序地进行思考和寻找。
[ 边长为“1”的正方形个数 边长为“2”的正方形个数 边长为“3”的方形个数 边长为“4”的方形个数 正方形的总个数 总之,在这一内容前两课时的新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应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所牵涉到的各种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并把它们渗透到各个环节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解题经验,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正确灵活地应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福建省屏南县实验小学 3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