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路滔 卢苗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17)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肺气上逆,故引起咳嗽[1]。其中风寒咳嗽因风寒袭肺,肺失宣通,肺气不温,故痰白而稀[2]。喘病(痰浊阻肺)者咳嗽,咯白色泡沫痰,舌苔薄白,脉弦浮,属风寒咳嗽。近年来,我科根据中医学内病外治的原理,采用咳嗽型敷贴穴位辅助治疗喘病咳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00 例患者均诊断为喘病(痰浊阻肺型),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喘病的诊断标准,年龄61~97岁。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常规组50例,男25例,女25例,100例患者均无认知障碍及沟通障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给予全部患者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研究组患者同时加用咳嗽灸贴敷身柱穴、膻中穴辅助治疗。使用方法:将咳嗽灸打开,并将离心纸剥除,将其处对准身柱穴或膻中穴并粘贴,6小时后揭去,1次/d,4天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巩固疗效。
将其治疗效果具体分为:(1)显效,治疗16天后偶咳、双肺湿啰音消失,经检查肺部阴影明显吸收;(2)有效,患者仍存在咳嗽等症状,但又显著改善,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经检查,肺部阴影吸收好转;(3)上述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再次检查肺部无明显好转。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及94.00%,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研究组患者咳嗽及湿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5±1.9)d及(6.8±3.0)d,且住院时间为(17.8±2.6)d,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与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与住院时间比较(±s,d)
注:与常规组比较发现,*P<0.05,差异显著。
组别 咳嗽消失 湿啰音消失 住院天数研究组 5.5±1.9* 6.8±3.0* 17.8±2.6*常规组 8.4±3.8 8.5±4.8 20.7±3.5
咳嗽是老年呼吸系统常见病症。肺为“娇脏”,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为宣发与肃降,邪气袭肺,使肺失宣降引起咳嗽[3]。咳嗽灸是传统灸疗法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由自动发热体与热熔药膏组成,对相应穴位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及皮肤热疗反应,达到治疗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给予患者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血浆皮质醇浓度,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且通过外贴药物可达到与内用药物相同的疗效[4]。药物通过皮肤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效或直接针对相应穴位及部位进行刺激,以提高药物被吸收并产生作用的时间。
身柱穴属督脉,接近肺脏,通于脑髓,名为身柱,即表明其是人体全身支柱,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身柱主管督脉出入,刺激身柱穴具有通阳气、理肺气、补虚损、解表邪之功[5]。膻中穴属任脉,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用于肺气不降之上逆。组方中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经,有辛利散气、温肺祛痰之功效;麻黄辛、苦、温,有宜肺平喘止咳作用。因此将两种两药合用并贴敷身柱穴及膻中穴,能够使药物快速通过由表入里,并循经络对肺脏起到一定的刺激,以祛除邪气,治愈咳嗽,故治疗效果满意。
穴位贴敷疗法可发挥药物与经络腧穴的双重作用,疗效确切,迅速,副作用小,使用方法简单等特点。因此,咳嗽灸治疗喘病咳嗽,研究组疗效优于常规组,止咳效果好,肺部病灶吸收较快,安全无痛苦,是治疗喘病咳嗽的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适合于临床应用。
[1]贺志光.中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4:183.
[2]钟云青.加味麻杏二三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7,34(1):69-72.
[3]谈飒英,倪伟,吴淑红.咳喘六味合剂联合小剂量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6):84-85.
[4]张芳.温肺化痰汤加减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5):590-592.
[5]张红梅,颜波.隔药灸胸背法联合超声雾化治疗与护理小儿肺炎喘嗽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1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