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2018-06-06 05:23田海燕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不良情绪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田海燕

【摘 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方法、效果。方法:將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法的而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焦虑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促进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不良情绪;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医疗水平的提升,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逐渐成熟,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前易出现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与血压等,进而会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1]。针对该现象我院对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明显,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意识清醒且存在不良情绪,均对此次研究内容了解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选择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中有女性11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为(40.69±5.17)岁;研究组中有女性10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为(42.08±4.2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巨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护等,研究组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心理护理:患者对自身疾病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疾病初期患者多不愿接受患病事实,加之对疾病不了解,因此易出现恐惧、暴躁等情绪,部分患者对治疗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针对上述症状,护理人员首先应向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方法与流程,多例举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疗信心。同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意义,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

家庭支持:家庭是患者的重要情感寄托,家庭成员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心情。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告知该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叮嘱家属多关心患者,积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节,让患者治疗期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病友关系协调: 护理人员应运用护理技术提高患者舒适度,引导患者放松心情,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鼓励病友间多交流,多鼓励,改善病友关系的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对临床护理反馈良好,无投诉为满意;患者对临床护理反馈一般但无投诉为一般;患者对临床护理反馈较差且有投诉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核对,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焦虑评分方面无巨大差异(p>0.05),接受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中有11例满意,7例一般,7例不满意,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2.00%;研究组中有18例满意,6例一般,1例不满意,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将以上数据纳入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前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主要原因是对疾病与治疗方法缺乏正确认识所致。研究表明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睡眠,波动血压,同时还会引发植物神经功能变化,加重病情[2]。为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治疗方法、流程与目的,告知乐观心态对临床治疗的积极作用。同时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鼓励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支持,帮助患者调节情绪[3]。此外还应鼓励病友间多交流,多分享治疗经验,多为患者加油、鼓励,共同战胜疾病[4]。本次研究,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未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护理对改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方面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促进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莫正茂,李杰.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2):244-245.

张芳,李翠香,宋向芹, 等.结构式心理护理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0):2615-2618.

王兢兢.心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护理重要性及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z1):213.

韦国敏.心理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更年期患者的护理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8):151-151,152.

猜你喜欢
不良情绪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