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冬辉 蔡丹丹 张建兵 周文华
近年来,以甲基苯丙胺(“冰毒”)的滥用与依赖正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在我国滥用人数已经超过了传统型毒品,如(海洛因)[1]。甲基苯丙胺依赖复发率较高,对躯体及精神心理的损伤非常严重[2]。其主要特征以精神依赖为主,而躯体依赖表现轻微。迄今为止,对甲基苯丙胺依赖的药物治疗尚未有突破性进展,仍以抗精神病性症状和对症治疗为主[3]。精神依赖是滥用者复发的最主要症结,如何减轻心理渴求(精神依赖)是预防复发一个关键性难题。相关研究证实,心理渴求与不良心理状态和特定的人格特征有着明显相关性[4]。近年来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倡导临床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以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为原则。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量表测评,使医务人员比较系统地了解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基本情况﹑心理变化﹑人格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本研究中心住院治疗的150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作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DSM-IV物质依赖诊断标准,入院前尿甲基苯丙胺检测呈阳性。(2)性别不限。(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或现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2)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者。(3)多药滥用者。(4)有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症状及情绪不稳定者。
1.2 方法 (1)调查工具:①自行编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采集患者基本信息。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共10个因子。③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5]对患者进行个性评析,人格因素包括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D)﹑兴奋性(E)﹑有恒性(F)﹑敢为性(G)﹑敏感性(H)﹑怀疑性(I)﹑幻想性(M)﹑世故性(N)﹑忧郁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2)调查方法:①在入院当天,治疗前,进行问卷调查。②使用统一指导语,由2名心理咨询师现场问卷发放﹑解释及现场回收审核,由被测试者独立填写完成量表。③共发放基本信息采集表﹑16PF量表和SCL-90量表各均150份,收回150份,经审核有效问卷150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共150例,其中男108例,女42例;年龄16~58岁,平均(27.6±6.53)岁;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占68%,职业中个体经商占64例(42.7%),婚姻中未婚78例(52%),家庭月收入中>10000元95例(63.3%)。
2.2 甲基苯丙胺滥用史情况 甲基苯丙胺滥用史0.5~11年,平均(3.76±5.84)年;滥用量平均(0.68±0.53)g/d;滥用频率平均(3.78±1.65)次/周;滥用方式均采用冰壶烫吸。
2.3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16PF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16PF评分比较[分,()]
表3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16PF评分比较[分,()]
注:t1男性滥用者与男性常模比较,t2女性滥用者与女性常模比较;*P<0.05;#P<0.01
项目 男性患者 中国男性常模 女性患者 中国女性常模 t1 t2 A(乐群性) 5.24±1.27 6.00±1.32 6.65±1.31 5.90±1.43 -8.87# 5.62#B(聪慧性) 2.57±1.08 4.71±1.78 3.62±0.90 4.94±1.78 -27.12# -15.26#C(稳定性) 4.81±1.21 5.53±1.60 5.62±1.32 5.38±1.63 -3.26# 1.65 E(恃强性) 4.83±1.24 5.45±1.38 4.72±1.22 5.34±1.47 -4.76# -2.26*F(兴奋性) 5.62±1.23 6.00±1.55 6.52±1.13 6.11±1.65 -2.03* 1.43 G(有恒性) 5.64±1.29 5.01±1.41 4.32±1.25 4.81±1.53 7.56# -1.06 H(敢为性) 4.48±1.26 6.16±1.41 6.92±1.47 6.42±1.50 -19.62# 6.89#I(敏感性) 4.16±1.23 5.30±1.45 5.42±1.34 5.22±1.53 -10.84# 1.16 L(怀疑性) 4.12±1.42 4.37±1.66 3.12±1.28 4.10±1.61 -1.32 -11.25#M(幻想性) 5.01±0.96 5.32±1.35 6.92±1.41 5.08±1.36 -1.38 19.32#N(世故性) 5.97±1.21 5.41±1.47 4.32±1.49 5.24±1.58 4.32# -9.35#O(忧虑性) 3.86±1.28 5.43±1.46 4.29±1.36 4.15±1.45 16.56# 1.56 Q1(实验性) 4.96±1.41 4.84±1.34 5.22±1.42 4.95±1.33 1.16 1.62 Q2(独立性) 4.02±1.54 4.56±1.42 4.02±1.29 4.78±1.42 -2.12* -5.81#Q3(自律性) 5.43±1.41 5.21±1.37 4.92±1.18 5.20±1.39 1.24 -1.52 Q4(紧张性) 4.04±1.36 5.94±1.47 3.42±1.49 5.64±1.47 -18.69# -20.36#
2.4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SCL-90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SCL-90评分比较[分,()]
表4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SCL-90评分比较[分,()]
因子 患者 全国常模 t值 P值躯体化 1.89±0.61 1.37±0.48 8.95 <0.01强迫症状 2.14±0.56 1.62±0.58 12.32 <0.01人际关系敏感 2.76±0.67 1.65±0.51 25.13 <0.01抑郁 2.61±0.71 1.50±0.59 24.82 <0.01焦虑 1.96±0.63 1.39±0.43 29.46 <0.01敌对 2.95±0.82 1.48±0.56 28.34 <0.01恐怖 2.12±0.74 1.23±0.41 17.42 <0.01偏执 2.82±0.69 1.43±0.57 21.85 <0.01精神病性 2.38±0.49 1.29±0.42 24.12 <0.01总均分 2.78±0.58 1.44±0.43 26.34 <0.01
本资料结果显示,滥用甲基苯丙胺者年龄在20~40岁占56.7%,未婚占52%,男性占7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3.6%,个体经商者占42.7%,家庭经济月收入>10000元占63.3%以这类人群居多。此类人群一方面正处在年龄的黄金时期,成家创业的阶段,有的事业有成,有的是“富二代”,家庭经济基础较好。另外一方面该群体也面临来自创业的压力和商业应酬,家庭关系的处理,精神空虚,追求刺激,文化修养的缺乏以及社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可能增加了该群体滥用甲基苯丙胺的易感性。另外也说明甲基苯丙胺滥用人群有较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分布,可以为预防甲基苯丙胺滥用提供基本信息导向,加强该类人群的毒品知识的宣教工作意义重大。
甲基苯丙胺滥用情况结果显示,滥用剂量<0.5g/d占56.7%,滥用频率<3次/周占49.3%,滥用时间1~3年占41.3%,滥用方式上基本上均采用冰壶烫吸。滥用特征显示与传统型毒品(如海洛因)具有明显的区别。海洛因滥用者一般间隔4~6h/d需使用1次,否则会出现严重的躯体戒断症状,滥用方式上大多以静脉注射为主,滥用剂量逐渐增大,与使用次数频繁而出现明显的耐受性有关。甲基苯丙胺是较强的中枢兴奋剂,有严重的精神依赖性,而躯体依赖性不明显,导致其成瘾性有较大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可能也是造成流行滥用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资料人格特征显示,滥用甲基苯丙胺男性在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稳定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等方面均显著低于中国男性常模。滥用甲基苯丙胺女性在聪慧性﹑恃强性﹑怀疑性﹑独立性﹑世故性和紧张性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常模,乐群性﹑敢为性和幻想性则显著高于常模。说明男性患者人格特征表现为性格内向﹑冷漠﹑孤独﹑缺乏自信心﹑易受环境支配﹑易冲动﹑情绪调节能力差﹑烦恼自忧。他们易通过滥用毒品来放松身心,寻找刺激和愉悦来满足自我。而女性患者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性格外向直爽﹑健谈﹑喜欢交朋友﹑遇事没主见﹑行为易受环境和他人影响,追究刺激时髦,贪图生活享乐。虽然从调查结果看男性与女性在人格特征维度上有明显不同,但可能都会影响注意判断能力﹑执行功能和冲动控制能力等认知功能的改变,增加去滥用甲基苯丙胺的动机风险,可能和甲基苯丙胺滥用呈正性相关。
本资料心理健康结果显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中国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尤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升高特别突出。即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心理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严重问题,这与滥用甲基苯丙胺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证实,甲基苯丙胺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可以导致急性精神病性症状,包括过度警觉﹑牵连观念﹑幻觉和妄想以及严重的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焦虑﹑恶劣心境﹑敌对﹑动机不明的暴力和攻击行为等[5]。
综上所述,滥用甲基苯丙胺人员有其特定的人格特征和严重不良的心理状况。临床上在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进行药物脱毒治疗的同时,应综合考虑该人群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态因素,予以加强心理干预治疗,从而提高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促进心理和生理全面康复。
[1] 胡早秀,于建云,李桢.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11(4):228-230.
[2] 宋月红,赵敏,杜江.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神经毒性研究.精神医学杂志,2010,23(2):144-146.
[3] 桂冬辉,蔡丹丹.张建兵,等.托吡酯合并小剂量利培酮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治疗作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6):387-389.
[4] 吴幼华,沈慧丽,苏俊义.194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卡特尔16 项人格特征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3):135-138.
[5] 桂冬辉,蔡丹丹,张建兵,等.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冲动攻击行为的治疗作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5(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