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 张亚敏
小学数学单项选择题是小学数学考试中的常考题型,它对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的要求。学生们在解答选择题时非常不容易,学生找不到题目中的重点,最后导致学生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那么,学生如何又快又好地解选择题呢?下面就是我关于如何解选择题的几点想法。
有些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所学过的概念、公理、定理。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在解题的时候,学生首先就要仔细阅读题目,对题目进行分析,之后再继续解题。
所以这样的两位数有4个,分别为12,24,36,48。
解法2:由题意可知原数一定是4的倍数,交换后一定是7的倍数。
两位数是7的倍数有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8。
原数一定是4的倍数,则十位上的数一定是偶数,
排除后剩下21,28,42,49,63,84。
又因为交换后大于交换前,则原数中十位上的数小于个位上的数,剩下21,42,63,84。
则原数为12,24, 36, 48。
在学生不能够准确地把计算结果做出来的时候,学生在阅读题目后对题目进行思考,再进行对比,选择最符合当前题目要求的答案。
例2:甲数是乙数的1.25倍,乙数比甲数少( )%。
A.25 B.75 C.20
分析:甲数是乙数的1.25倍,因此,甲数要比乙数大,而且要大0.25倍,所以应该这样计算:(1.25-1)÷1.25=20%。因此答案应该选C。如果这样做仍然做不出答案,学生就要进行推理:甲数比乙数大,但是不会大得太多,故可以排除B,之后再计算问题就能够得出答案为C。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用列举法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把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都给列举出来,再在题目的条件中选择。
例3: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将两枚硬币同时抛向天空,全都是正面向上的结果的概率为( )。
题中的各种条件都不具体,无法准确判断该选哪一个选项,在这种时候就可以通过其余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寻找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进行选择。
例4:根据下列数据寻找规律:23,43,53,63,23,43,53,63,23,( )。
A.23 B.43 C.53
解析:这组数据可以明显地发现23到43相差20,43到53相差10,53到63相差10,之后63到23相差40,43到53相差10,53到63相差10。由此可以发现它们相加是没有任何规律。所以它们之间的规律是重复,因此23之后应该选择数据为43。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做题。有的题目的数量关系不明确,因为计算条件太少,所以算不出来。这种条件下,可根据题目的一些特点,恰当地设一个已经知道的条件参与运算,再利用运算出来的结果来选择。
例5:小圆和大圆的半径的比是1∶9,那么小圆和大圆的面积的比是()。
A.1∶3 B.4∶6 C.4∶9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就假设小圆和大圆的半径分别是1厘米和9厘米,通过计算就会得出面积比是1∶9,所以选择A。
根据题中的条件来做选择。
例6: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90,已知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则甲、乙、丙各是( )
A.35,40,52 B.36,24,30 B.40,52,73
分析:因为三个数的和是90,首先排除A。再根据比得出C不对,因此应选B。
选择题与其他类型的题目相比有一个非常方便学生解答问题的地方,那就是题的选项中一定会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如果没有简单的解答方案,就把题目中的数据代到题中,正确的就是题目的答案。
例7:在3∶2、2∶3、9∶6和6∶9四个比中,( )能和6:9组成比例。
A.2∶3 B.3∶5 C.4∶2
解析:根据题中的条件,再把题中的选项一个一个代入题中,就可以知道A是对的。所以学生应该尝试利用推理做选择题。
例8:把一个铁棍钉成的正方形捏住对角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比原来正方形面积( )。
A.大 B.小 C.相等
分析:通过推理,我们知道正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它们的长度相等。如果正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但是正方形的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斜高,而不是高,平行四边形的高要比斜高(原来正方形的宽)短,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比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小,应选择B。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选择题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少犯错误,提高学生的选择题成绩,最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程明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
[2]余益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上),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