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赤岸小学 丁筱微
统计是数据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统计课程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能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让数据为我所用。在了解数据中蕴含信息,了解对于同一个数据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体会数据的随机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增加数据与生活的关联性,创造冲突,充分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等方法,数据分析观念就会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五年级《摸球游戏》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认识可能性的大小关系,设计了摸球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想到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猜颜色上,把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抛诸脑后。
六年级上册《身高的情况》,这节课的目标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结果做出简单分析,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于是,设计了收集数据的环节,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并将每个同学的身高写在记录单上。结果,一整节课都在收集数据。
像上面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而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对统计的了解不深刻,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造成的。在课堂上,我也常常会感到统计课的枯燥。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数据分析是一种能力,而有能力并不代表有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更要发展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有三个维度:1.认识到需要收集数据,包括“数据意识”“发现与提出统计问题”“制定计划”。2.了解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包括“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推断”“根据背景选择方法”。3.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包括“数据推断中的随机”“统计问题中的随机”“抽样中的随机”。
【片段一】制造冲突,引发数据分析的内在需求。
师:这一年的气温变化,是一年四季分明的杭州?还是四季如春的昆明?还是常年低温的哈尔滨?
生1:杭州。
生2:昆明。不知道具体数字。
师:继续往下看,到底是?
生:昆明。
师:的确是昆明。和刚才判断不一样,你心目中的南方城市四季如春,折线变化是这样吗?用手势比划一下。
生:比较平缓。
师:要变成这样,该怎么办?
生:一格变5度。
【课堂感悟1:数据分析观念中第二维度是了解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袁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缺少数据的统计图,启发学生需要知道数据才能进行判断,让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到“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推断”。如果气温的数据是相近的,那么是昆明。如果气温是负数,那么折线图表达的城市是哈尔滨。从这里学生体会到仅仅看图,有时候是会迷惑我们的。学生充分体会到有图并不一定是真相,有数据才是有真相!】
【片段二】颠覆常识,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观念。
师:真的是这样吗?一起来看,以下数据全是真实的,选择你感兴趣的发表一下看法。
生1:没有时间,有可能印度豹百米赛跑、麋鹿长跑(马拉松)。
生2:百分之67,百分之9,不是百分之一百没有单位1。
生2补充:统计的各种类型,网络、邮件等。
生3:平均工资7267元是中产阶级的。有些人高,有些低。马云和乞讨者平均。
生4:同样的钱,时代不同,购买力不同。穿越到1967年 ,克林顿5.4万美元,最低。
师:看视频,用“真没想到,统计…… ”说一说。
生:有趣 ;烦 ;科学和艺术 ;套路 ;迷惑大家,耍了这么多花样。
师:真的会被耍吗?不服来战!是会被耍,还是让统计为你所用?
【课堂感悟2:数学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对数据产生亲近的感觉,从而乐于进行数据分析,从中提取信息,在遇到困难时积极主动地收集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给学生讨论的材料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平时却并不会去主动思考,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讨论的兴趣。学生只有在足够的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才会更具有主动性。健身中心该建哪儿?学生说要考虑人数、地价、位置等等因素,学生们认识到要知道这些信息需要收集数据,就这样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处理的数据主要是用数来表达的。但是,这些年随着信息的迅速增长,我们需要扩大对数据的认识。事实上,数据不仅仅是数,也包括图和语句。比如,人们在网上经常用Google进行检索,Google是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语句检索的,此时统计处理的就是语句。生活中处处是数据,处处是信息。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冲突,让学生意识到需要收集数据才能解决问题。如《统计里的秘密》片段二中对于四个生活现象的分析,有时候也需要实际经历收集数据,经历处理数据,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的价值。
生活中有大量需要通过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的例子。比如,要订制校服,就需要知道班里孩子的身高。当把数据调查汇总好后,我们就要分析数据提取信息。这个时候如果用平均数来定制校服,就显得不是那么恰当,于是学生可能就会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就会发现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自己处于哪一段,所以这里有很多信息可以得到。
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方面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分析《统计里的秘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两幅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选出喜欢那一幅。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这可怎么办呢?老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而做统计的。所以,统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