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飞
2018年1月16日,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在广大高中教师的热切期盼中终于正式颁布了。其中凝练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本次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如今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已经明确,如何在接下来的具体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自然成为广大高中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依笔者之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指向”。
一是指向学生发展。过去在基础教育学段一味强调以教学为中心,结果是除了教学,忘却了其他,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所以,实现立德树人,即培养人,这才是教育的终极价值。在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组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作为相对下位的对学生进行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当然也必须指向学生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发展。这里的全面当然不能仅仅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内容的智力提升,应该是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内容的全面提升;这里的持续当然不能是目前尚有较大市场的那种拔苗助长式的培养模式,而是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渐进式的持久性的终生发展;这里的健康当然不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总是苦行,而是伴随着智力长进,学生内心是快乐的、积极向上的、健康阳光的,而且其德性也不断得以养成。各学科教学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时,只要对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有利的教学行为我们就践行就坚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才会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真正落地。
二是指向价值引领。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价值观是一个人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核心素养。从学科教育的目标而言,我认为最为根本的目标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其观念支配的,而人的最根本的观念就是其价值观,一个人之所以选择这样或者那样做,就是因为他认为这样或那样做有价值,而且价值还不小,这显然就是价值观问题。从学科教学的任务来看,我认为最为主要的任务其实就是通过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廓清或澄清学生思维上特别是思想上的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知,从而使其原有的模糊与错误得以归正,而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价值观厘清的过程。高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借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无疑是各学科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教学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领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如果单单依靠一味的灌输与说教,往往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正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做到以理服人,入脑入心,并最终能使学生外化于行。比如当前倡导的辨析式教学法就是借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对学生进行积极价值引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开放的辨析式学习,理性面对各种不同观点,在自主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自主作出判断,从而实现真正有效的价值引领。
三是指向实践活动。以往的教学也有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但应试教育生态下,让学生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本太高,耗时太长,对应试的用处不大,往往流于形式,有时甚至连形式也没有。本次新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实践环节,比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在课程性质界定中,明确高中思想政治是“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特征;在课程理念方面,强调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在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中,培育“公共参与”素养就是强化学科的实践性;在课程结构设计依据中,提出了“促进知行合一,凸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与参与性”;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了“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的教学建议;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了“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新要求”,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对接等;在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建议中,提出要“结合实际,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等等。各科新课标都要求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真谛,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行动自觉。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活动型课程实施方面的研究,除了把课堂变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模拟场所外,还要不断拓展与开辟教学活动的各种真实的实践场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小课堂,迈入社会大课堂。
四是指向整体全面。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后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性质的不同、教育任务有别,凝练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也有所不同。从各科新课程标准所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数量来看,最少是3个,最多有6个。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通过整体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它。在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每个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又划分为若干个水平,不同的核心素养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整合,形成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以此来规范和指导过程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以及高考试题的研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就要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去领会与把握,要从学科规定的几个核心素养的关系上去整合,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四个: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其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是学科的最根本任务,是其余三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科学精神是达成其他素养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公共参与则是其他素养的行为表现。可见思想政治学科的这四个核心素养就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惟有对其进行全面把握与整体认知,才能在教学中使其真正有效地得以落实。
以上“四个指向”是密不可分的,指向学生发展是根本,指向价值引领是关键,指向实践活动是载体,指向整体全面是策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无疑是当前新课标下各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以上“四个指向”或许并不充分,但教学中做到这“四个指向”无疑对学科核心素养切实落地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全体高中各学科教师以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己任,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创生出许多使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具体教学策略与实现路径,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绝不是一个遥远的梦幻。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