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学习力培养实践探索

2018-06-05 10:11侯清珺王黎超
今日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量规空间设计成果

侯清珺 王黎超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学习力,已成为当下与未来,人所应具备的最核心竞争力。学习力的研究与实践也是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我们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尝试寻求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本文以“戏剧社”教育空间设计为例,着重研究基于项目的学习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等问题。

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要素与学习力构成的关系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 based-learning)是教与学的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具有鲜明的特质和要素。在跨学科的真实学习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明辨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它以一个问题和挑战作为开始,以一个展示和自省作为结束,项目的最终成果是学生将会创造和展示他们对内容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PBL 设计的八个要素:

1.学习目标的设定:一个项目的学习目标涉及相关学科的关键知识、21世纪核心素养等,这些是项目设计的起点与目标。

2.驱动性问题的确定:一个挑战性的任务和真实问题驱动学生们在项目中不断探究、反复完善作品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有意义。

3.学生的意见和选择:在基于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发起者、主人翁,学生通过项目评价量规的制定,明白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角色以及即将完成的作品或者任务。

4.持续性的学习探究过程:一个项目单元,小学生们完成的进度快则几天,而有的可能会持续几个星期。在与同伴们积极、深入学习中,学生们往往会提出新的、更多的问题,不断地寻求更多资源调整自己的解决方案,学习过程甚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生成与迭代。

5.作品制作与展示: 在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学习成果是什么?阶段性的作品是什么?成果的评价量规是什么?明确而清晰的成果标准,不仅引领着学生朝着这个目标进行奋斗,也给家长、社区等专业人士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机会。

6.评价量规的设计:在学习开始之前,我们会设计大量的评价量规,有学生团队学习的、有成果评价量规等,这些评价量规会在学生开始学习之前明晰。它不仅起到评价引导的作用,同时为学生的各阶段学习锚定目标,不断地推进着PBL 的学习过程。

7.自我反思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不断地贯穿在PBL的进行过程中,还可以在学生作品完成的关键时间节点作为清晰的评价方式给出明确的指导,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搭好脚手架。

8.资源和专业支持:在PBL中,社会资源和专业人士参与,决定项目学习的真实性和开放性,对学生学习动力也起着助推作用。

从真实的情境中提炼驱动性问题,自主选择真实的学习任务,对应着学习动力;调查和研究需要了解的信息,寻求专业支持和资源的支撑,团队进行学习,对应着学习能力;在面对新的挑战和更多问题时持续进行探究的意志品质对应的是学习毅力;作品的制作与展示的过程对应的是学习创造力;能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行新的项目学习的能力对应的就是学习转化力。

在评价量规的使用中,贯穿项目学习中的评价与反思不断促使学生学习力得以提升。同时,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将有助于项目学习走向更深入。

学习力的构成与PBL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见图 1。

基于项目学习的学习力培养课例设计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基于项目的学习与学习力提升之间的关系,我们以“戏剧社”教育空间设计项目为例,按照基于项目学习的要素分别进行阐述。

了解“戏剧社”教育空间设计课时内容,见图 2。

(一)明确任务,启发学习动力

1. 项目学习产生的导入事件

在近百年文化传承的积淀中,学校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成立了新校区,教育空间资源更充分了,在学校设计时部分空间留白,为学生的项目学习提供了可能。在刚交付学校使用的戏剧社教室,看了一场课本剧演出后,孩子们发现在戏剧社的使用上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演员们更衣后需要从后门出去,再从教室的走廊进入舞台表演,很不方便。如果在演出时有音响设备和灯光效果,演出可能更精彩。

由4-6年级的孩子们组成的设计师团队,根据演员、观众对戏剧厅的需求与实际空间功能之间的矛盾,把戏剧厅的功能定位为既能兼顾平时训练又能进行小剧场演出的空间,并把“戏剧厅”更名为“戏剧社”,以此进行真实的学习,为“戏剧社”教育空间提供设计方案。

2. 驱动性问题的确定

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决定着项目学习的质量,我们从提炼驱动性问题开始:作为一名设计师,如何从材料、功能、结构、经济的角度出发,为学校提供“戏剧社”教育空间的改造设计方案?

(二)自主探索、团队合作,培养学习能力

1. 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子问题确定)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头脑风暴后,把驱动性问题分为了5个功能区的子问题,见图3。

2. 团队组建

通过“征集名片”“我最感兴趣的设计”等破冰活动,孩子们进行了分组,结合主题“聘请”了相关特长和兴趣的教师作为小组学习的导师。共分为“舞台设计组”“灯光设计组”“观众区及音效设计组”“更衣室设计组”“背景设计组”。在孩子们的讨论和建议下,鉴于整个空间设计还需要风格、色彩、功能区空間、公共区域的统筹合作,所以每组各推荐一名沟通能力强的组员代表,成立了“艺术总监组”,在需要统筹各项内容时,进行讨论。

3. 专业支持和资源运用

本次学习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内容见图4,跨学科老师集中研讨,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指导。同时,还邀请了专业设计公司的模型制作专家进行模型制作的指导,学生到车间进行模型切割;还邀请了大学教授对3D SketchUp 软件的使用进行操作指导。

不同的学生在资料搜集、提出问题、成果设计、展示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分工、协作的双重关系。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包括资源获取、利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指导。以项目小组作为学习共同体,学科可以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协商与辩论中,不断质疑、改进,进行更深度地学习,这种“乐享式”学习也为学生思维交流、智慧生成提供了机会。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进行学习成果的共享,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整体性建构,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持续探究,形成学习毅力

在为“戏剧社”教育空间提供设计方案和模型过程中,混龄儿童与教师、专业人士共学,经历实地参观、采访、测量、調查、软件学习、设计、建模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在持续不断地探索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特别是涉及到经济方面的内容,如工程预算、学校采购、设计成本等问题。学生持续不断地探究、实践,努力完成对教育空间设计的挑战,最终呈现出 “戏剧社”教育空间的设计方案,逐步形成学习毅力。

(四)成果制作与展示,呈现学习创新力

学生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形成了学习成果,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室内设计的沟通、交流他们的设计方案。通过软件,虚拟“戏剧社”教育空间三维设计图,制作短片进行过程性展示。还通过使用模型套材、彩泥、陶土、旧物等多种媒介的制作,设计戏剧社教育空间的整体(或部分)实体模型。

从色彩搭配、空间利用、人文性等角度出发,学生们按比例制作的模型在“第六届中小学生国际会议”中进行现场项目成果展示,得到了设计师的高度评价,获得“BIM 成学设计奖”。

(五)依据评价量规,不断反思,提升学习转化力

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大量的评价量规。评价量规既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我评价、还可以帮助孩子们锚定学习进阶的目标,见表 1。

学生们在每次阶段性的评价之后,会有项目学习的记录和反思,学生最喜欢的记录有:“最开心的一刻”“最糟糕的一刻”“最想重新来过的一刻”……与一起学习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分享。

评价促进学生反思,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学习转化力,助力新的项目学习的展开。

结束语

通过“戏剧社”教育空间设计的案例,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增进学生对科学与工程、数学建模、计算思维、视觉艺术的认知理解,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质疑思辨、勇于创新等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和提升了学习力。

作者单位: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校

猜你喜欢
量规空间设计成果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